“每一個生命,它對死亡的恐怖是非常強烈的。 在救它們的過程當中,你會感受到衆生的佛性。放生就是彰顯你的佛性”。
——傳喜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蓮花生大士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頂禮法王如意寶
頂禮上海下濤大和尚
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在這裏一起做功德,功德天天做,而且這個功德的力量要把它保持住,這就是念佛人所講的“淨念相繼”。
我們生命展現出身、口、意,在意念裏能夠讓它貪嗔癡疑慢不起,然後令慈悲喜舍相續,這就是我們佛弟子修行的,那就能夠轉煩惱爲菩提。現在很多人說“煩惱就是菩提”,但是他就不去修,不去修怎麼能變菩提呢?
所以佛在《涅槃經》裏講,“不可以說一闡提者不能成佛,也不能說一闡提者能成佛”。因爲一闡提是一點善根也沒有的,雖然一點善根也沒有,善根哪裏來?善根可以種下去。當一個沒有善根的人他慢慢覺悟,他忏悔自己的業障,奉持善法,這樣增上,最後他必定成佛。
我們也是這樣。像我們馬來西亞,受佛教教育特別好,因爲生在這個地方,這是個宗教國家,他們信其他的宗教,你如果作爲華人不信佛教,沒面子;別人有宗教信仰,我只信金錢,這樣好像沒面子。不像在我們中國大陸,雖然宗教政策非常開放,但是它沒有一個比較,因而宗教的急迫感沒有這裏強。這裏我們大家有這樣的好處,對佛教的一般性基本理論都比較熟悉。我們每次來到這個地方,都覺得講經說法非常暢快。爲什麼?大家對名相都懂,我們雖然沒有講這些名相,但是我們實際在操作什麼,大家心裏也都很明白,佛教要達到的目的,我們就在做這些事情。像我們大和尚給我們講故事,講故事大家都很明白,這些故事都是對淨化我們心靈非常有利的。特別對小朋友們,一聽故事就非常喜歡。
對于放生,在我們佛教裏是非常提倡的,特別是在大乘經典裏,說如果吃衆生肉,我們的悲心就慢慢消失掉,菩提的功德就慢慢消失掉。反過來放生救衆生的命,我們就會有同感。
在今年春節我們廟裏面,我們下山的時候就看到:要過年了,很多人殺雞、殺魚甚至殺豬、殺狗。正好我們走下去的時候就路過一個地方,他正在殺狗,已經有兩條狗被殺死了,這只狗怎麼打也打不死,最後只有把它綁在脖子上,從橋上扔下去,這樣吊死。另外還有一條狗最後還沒有殺,看看輪到它了,它被綁在那邊,看到前面兩條同類是怎麼被虐待死的,它就嚇得渾身顫抖,站也站不起來,我們看了就很可憐,就問說:“這位,你這條狗不要殺了,賣給我們可不可以”?他想了一想:可以!四百元!四百元人民幣。你們馬幣才兩百塊算便宜了,在中國來算很貴了。“四百元?叁百元可以嗎”?“好了好了,給你吧”,那人說。錢給他了,這狗沒辦法,它再也不敢站起來,嚇得渾身肌肉抽搐。
所以一個生命,它對死亡的恐怖是非常強烈的,就像我們人一樣。你這個時候看在眼裏它的無助,眼裏的恐懼,你身上的這些神經的反應,結果我們把它買回來之後,還要把它抱回來。一條很大的狗啊!它走也不會走,就把它抱在懷裏。抱到廟裏來給它吃,吃了它也不會站起來了。前叁天不敢吃東西,吃了也沒有胃口。沒有吃,看到人也不敢看,好像非常恐懼那個樣子。一直過了十幾天,過了年之後,它才開始慢慢地會站起來,大小便都失禁了。所以你去救它的時候,你就感受到一個生命,它對自己的生命的這種意識。所以所有一切生命,它有共同的特點,就是什麼?都是愛護自己的生命。所以在救它們的過程當中,你會感受到,你會感受到衆生的佛性。
就像有一天,有一位居士跑到廟裏來,他看到那只鳥停在大佛的頭上去,那只鳥在大便,拉鳥糞。他就問老禅師:你說一切衆生都有佛性,那鳥有沒有佛性呢?老禅師跟他說
,鳥有佛性啊。他接著又問:那爲什麼這個鳥還要跑到佛的頭上去拉糞呢?老禅師說:是啊,這就是它的佛性啊!這個鳥絕對不會跑到老鷹的頭上去拉糞去。
這個就是展現它生命的一種平等性。所以我們師父昨天說了,那個老和尚沒有錢到廟裏來,他把佛的背光都拿給別人了。弟子們不理解,爲什麼?佛如果在的話,要什麼給什麼,這就是佛體悟到衆生完全平等,衆生完全一體。所以佛在經典裏用了兩頭鳥來比喻,我們現在只知道,你是出家人,我是在家的弟子;你是男,我是女;你是老人,我是小孩。大家總會這樣想。現在我們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很偉大,歐洲人已經覺悟了,歐洲人建立了共同體,現在這樣講,地球是個村,地球村,但是這個生命的這種感受,需要我們很多人來思考。比如說你看,我們大家雖然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我們呼吸的空氣是不是一樣?我們吃的這些東西,是不是天地之間來源都是一樣呢?我們離開空氣的話,兩分鍾叁分鍾也不能存活下去。還有比這個空氣對我們生命更重要的,就是佛性。一秒鍾也不能離開。如果我們衆生一秒鍾離開佛性,這個佛性在什麼?在糊塗沒有覺悟的時候,這個佛性就叫——神識。在覺悟的時候,它就彰顯佛性光明的一面,那神識是什麼呢?神識是黑暗的一面,佛性是光明的。但當我們沒有覺悟的時候,它體現的是黑暗,這個黑暗表現的是我
的執著。所以佛教第一下手的就是說“無我”,無我的目的,是爲了把我們這個“神識”,從我的虛妄中解脫出來,這個神識就變成了“智”,變成了“般若”,變成了“佛性”。這佛性又叫實相,佛性又叫真如,佛性又叫一真法界,佛性又叫大手印,佛性又叫大圓滿,佛性又叫大中觀,佛性又叫遠離四邊八戲。這是這樣。遠離這些性,就叫佛性。怎麼樣把佛性救出來,所以就産生了各宗各派。各宗各派目的又是什麼?目的完全一樣。方法呢,也完全一樣,只不過對衆生根機,因爲衆生根機各個不同,所以這個法門,它的時劫
因緣不同,所以呈現出這種特色,其實本質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在放生的過程當中,就會慢慢地讓我們的佛性彰顯起來,因爲利他的心是菩提的母親,大悲是佛母。爲什麼准提被稱爲佛母呢?因爲准提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十八
個手就是幫助衆生的,這就是大悲是方便,所以他是佛的母親,准提佛母。
有一次我們有位信徒他告訴我,他說師父啊,我昨天晚上,我做准提修法的時候,我看到了你,你就是准提本尊,這個臉就跟你一模一樣。他非常歡喜來告訴我,我就問他:
那你觀照的十八只手是靈活的還是死的?他說這只手是不動的,是死的。我說繼續往下觀,觀到每一只手都是兜羅綿手,這十八種法器都是方法來幫助衆生,這說這要繼續往下觀。爲什麼?這個怎麼觀呢?這個不是說我平時就坐在那裏修觀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前面師父告訴我們,以念佛求願往生爲正行,以持戒修善爲助行。我們今天在放生的時候,你以後再觀准提佛母,那個大悲救度衆生的手,這個手就變成靈活了,這個手就變成大悲兜羅綿手,就開始動了,否則你光在那裏觀,有時你沒有這種資糧,生命沒有這種資糧,准提菩薩升起次第觀修的時候,他就不能夠顯現他這個,顯現不了。當你們觀到准提菩薩慈悲的臉,慈悲的身體,慈悲的手,到底你說這是千手千眼,那就是在准提菩薩的基礎上。因爲千手千眼也是以十八只手爲基礎的,然後再分到一千只手,這就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說今天我們大座的有一千個人,我們師父在講法的時候,師父以這樣一種音聲,以這種大悲的音聲,這一千人各各隨類得解。這就是雖然你有一千個人,但是師父在利益
衆生,所得到的是一千種效果,這一千種效果就相當于師父用他的智慧的眼睛,觀見衆生的根機,用他大悲的手提攜衆生,達到了千手千眼,千眼智慧照見,千眼方便互助這個效果。所以在修本尊修法的時候,要跟自己的師父,跟自己的善知識于一體的觀想,不是說本尊是本尊,不是這樣。
比如今天你修准提法的時候,就要把准提菩薩觀成活靈活現的海濤法師,他就是准提佛母的化現,觀想這時候就是這樣。莊嚴的眉毛,慈眉,你看我們法師是不是慈眉善目,鼻梁高挺,嘴一笑兩個酒渦那麼甜,准提菩薩活靈活現的,對不對?這樣就是隨我們衆生的機,每一種方法都教給我們了,這個就是准提菩薩的每一只手,以方便來救度我們。
所以我們這個放生,就是能夠豐富我們這些資糧,能讓我們修佛法落到實處。所以放生戒殺吃素爲助行,這樣我們念佛求願往生,就落在實處了,也是具體的莊嚴佛淨土,利
樂有情這樣一種具體的展現。
南無阿彌陀佛!
(弟子慧敏根據2005-06-06馬來西亞新山弘法DVD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