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之間生起來,你觀察、籌量、思惟的話,你就成就了無量無邊的福德了,這段文這樣意思。
但是這文上面說:「我應如是行,我應如是學,我應如是觀,如般若波羅蜜中觀」,這有叁個字:一個是行、一個是學、一個是觀,這叁個字。這叁個字,它們的義──它們的含義是一樣呢?是有差別呢?怎麼解釋呢?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只有兩個參考書:一個是《大智度論》,一個是嘉祥大師有一部注解。這《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嘉祥大師有一部注解,但是不全,有的地方有些殘缺,有的地方還有點混亂。這可見《般若經》就是學習的人太少,大概是……所以有那麼一部著作,也沒有人去愛惜,就是弄得殘缺了;但是幸而在藏經裏還有,還保存到現在。
那麼,我就這麼解釋吧!「我應如是行」,這個「行」是向前進的意思,就是不停下來。今天也修行、明天也修行,繼續向前進,那就是精進的意思,不停止,這個是精進的意思。「我應如是學」,這個「學」是:他怎麼說的,我怎麼學;經裏怎麼講的,我就怎麼學習,就是要與佛說的要相應的意思,叫做學、學習。就是你不能夠自作聰明,你要向佛學,向佛所說的法門去學習,就是不能違背佛所說的這個般若法門,這樣意思,這個「學」也可以這麼解釋。這個「觀」,就是你精進的學習,實在來說就是觀,就是內心裏面觀想、思惟、觀察,是這個意思。那麼,你這樣做就好了。
至于前面說:「如般若波羅蜜中教,如般若波羅蜜中說」,這個怎麼解釋呢?佛說法、佛當時說法也是用語言說法的,用語言去講。講,這裏就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什麼?能诠義的語言;第二種,就是這個語言裏面有所诠的義,就分這麼兩種。有能诠的語言文字、有所诠的義;就是一個教、一個義,是這樣。這樣說嘛,「如般若波羅蜜中教,如般若波羅蜜中說」,就是可以分這麼兩個解釋,一個是屬于語言文字的教,一個是所教、所說的義。就是你要依據經上的語言文字去通達那個義,你不能離開那個文字去解釋那個義的,你若離開那文字還是不行的。
我們看經論上解釋聞思修叁慧:聞慧的時候,你完全要依據佛菩薩的法語,你不可以離開一個字的,離開一個字就不行,因爲這個時候程度太低了。可是這個聞慧在經論上的解釋,也還不是簡單的,就是:你要能夠通達佛法了,才能算是具足聞慧,聞慧才算是具足了。不是聽一聽就算是聞慧,不是那麼簡單。就是你對于佛法是完全明白了── 天臺宗說「大開圓解」;或者可以這麼說,就是你通達佛法了。什麼是佛法?你心裏面已經很有自信心的成就了,不是隨著別人的舌頭轉,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不是。你自己學習佛法,學習到這麼一個程度了,那時候就是聞慧。
這個思呢,從在這個基礎上你去思惟,再加以思惟,常常的思惟。常常思惟,聞慧的時候,也還是沒能夠發生什麼作用,就是我們昨天說了,對于原來的這種貪瞋癡的老毛病,還是一樣的,一點也沒有什麼影響;到思慧就不同了,思慧的時候,多少能降伏煩惱了,但是還是散亂的。可是這思慧這時候,因爲你能夠用經上的佛的法語,去專心、一心不亂的去思惟的時候,那麼智慧就增長了。增長了的時候,就是有的時候能離開經論上的文字,你也會有所悟。
你像我們說這些禅師,我們昨天講的「萬裏無寸草處去」,其實還是經論上的意思;但是他會變,他會用不同的語句、不同的文句,來表示同樣的義,他能不違背佛的經,他能這樣子。這就是他的思惟力強了一點,你思惟力不夠的時候,就是經上怎麼說,你怎麼說,另外你說不上來,你智慧不夠。但是這些禅師,我們讀禅師語錄,有些大禅師看出來他有思慧的力量,他會可以說「善說法要」,就是那麼簡短的幾個字、一句話,能诠顯很深的意義,隨時問答;我們說是機鋒,禅師的機鋒,他就是因爲有一點思慧的關系。這可以知道在文字學習佛法的人,你沒有思慧的人,你和那有思慧的人對論的時候,就感覺到那個文字的法師很笨很笨的,就不行;那個有思慧的禅師非常的靈,非常的活、靈活,非常的活,就不同。這就是修行的問題。
若是修慧呢,修慧就是有了禅定,在禅定裏面再思惟,那就不得了了!那就能斷煩惱了,就容易斷煩惱了,那就成爲聖人了。這個修慧通于凡夫,也通于聖人。
現在,這裏邊說的這個……。我剛才說文字的法師,你不能離開文字。你若到思慧的時候,它就可以變動,可以變動的。這裏說是「我應如是行,如般若波羅蜜中教,我應如是學,如般若波羅蜜中說。須菩提!若是菩薩摩诃薩能如說行,如說學,如般若波羅蜜中觀」,你能這樣去觀察、籌量、思惟。「具足勤精進」,你能這樣觀察,你能夠具足勤精進,不是懈怠,不是我今天高興了,我坐一會兒,去觀察觀察,明天我就不坐,我就不觀察了,不是。他能夠精勤不懈怠的,能去觀察、籌量、思惟,這樣學習般若波羅蜜、般若無相的法門。
那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一念生時,當得無量無邊阿僧祇福德」。這是「一念生時」,他這麼樣勤精進修行,我們不要說他勤精進,就說其中的一念生起。心裏面,他當然應該先修修奢摩他,然後再去觀察,觀察這個緣起性空的道理。那麼這一念生起來的時候,他就會「當得無量無邊阿僧祇」的福德。這個「阿僧祇」是個數目,一個大數目,很多的福德。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燈炷深奧品 8》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