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前言

  前言: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九十品,此由鸠摩羅什法師主譯,亦名《大品般若經》,屬二萬五千頌般若,另譯龍樹菩薩所造《大智度論》並加隋唐吉藏大師《大品義疏》爲現今主要參考依據。

  

  異譯本有《光贊般若波羅蜜經》、《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會。現存放光、小品、道行、大般若波羅多經、般若心經、仁王般若、金剛經等,均同屬般若經系。

  

  《般若經》特明菩薩悲、智二行,文中處處呈現以般若攝導六度萬行而趣究竟,並以空義的闡揚更著。如于第叁〈習應品〉列釋七空,六八〈攝五品〉、八十〈實際品〉、八十一〈具足品〉皆闡明十四空,乃至亦常以十八空诠表;又于玄奘大師所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亦常提十六空、二十空。其實,所言諸空,是法性究竟深奧處,與無生、真如、法界、涅槃等實是同義。

  

  修行主要重在離諸妄執、脫落名相的悟境,而「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特闡明于空,斯等聖言諄諄教化,雖法性離言善能巧說,揚顯諸佛大聖的悲、智雙融,期令衆生意知一切法畢竟空,實因有爲和合虛妄法而生,如「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依此不落執二邊,終入勝義。

  

  妙境長老嘗于《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大智度論》深研,並對照奘譯本推尋,于中博得法義,在接受各處誠請之際,宣講內容常于般若經中極選而開演。

  

  由 長老的教誨中,常見流露護念衆生的悲心與明達教義之智慧,因恐人唯見指月之指,常巧用種種譬喻及故事,說明法要,令衆生依粗法體解深細。猶如《大智度論》釋般若十喻雲:「諸法雖空而有分別,有難解空、有易解空,今以易解空喻難解空」,爲舉淺顯諸譬喻,曉解諸法深奧理。

  

  又《智論》列舉十種大經,結明般若波羅蜜最深最大,  長老慈悲示教此佛法中要,以其一向注重修行之實踐,不能須臾卻離止觀,承其深解思惟力道,依淺顯之文句開演;締造一座通往勝義之橋梁,領諸有情趣向聖城。

  

  今合集 長老曾所宣化諸品之筆錄,並做檢校,唯願能傳揚 長老宏願之萬一,增益諸方學習者,善將深心入法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