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天王品 1 (1999年于香港志蓮淨苑)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天王品第二十七

  

  【釋題】

  

  剛才由這位居士的介紹,說我有四十多年的學習佛法,我承認這件事。但是我是很笨的人,雖然時間很久了,還是沒有什麼成就的。

  

  但是今天有這樣的因緣,到這兒來講《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天王品》,這件事實在是共同的學習而已,我不敢說我會講,我不敢這麼說。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在古代的佛教是稱之爲《大品般若經》的,它就是玄奘法師翻的,十六分的《大般若經》裏邊的第二分。玄奘法師翻的第二分是八十五品,七十八卷,這麼多。但是羅什法師翻譯的只有叁十卷,九十品,就是比玄奘法師翻的略了,但是我們可以對照的去閱讀。這一部經裏邊,一共是分五大分,分五個部分。

  

  第一分名之爲「舍利子般若」,就是佛對舍利弗尊者說的般若法門。這一分是略說的,說到菩薩的智慧是超過了二乘人的。

  

  第二分,就是佛命令須菩提尊者,廣說般若法門的。其中的大意,就是說的叁解脫門。

  

  第叁分也名之爲「信解般若」,就是釋提恒因,他請須菩提尊者,爲諸天和法會大衆說般若波羅蜜;這一部分的般若法門,是贊歎學習般若法門的功德殊勝,使令學習般若的人生歡喜心,歡喜學習般若,所以這一部分也名之爲信解般若。但是在這一分裏邊,後邊又提到彌勒菩薩,這個彌勒菩薩說般若法門;這一部分是說到甚深義,學習般若的甚深義,可以得不退轉。所以加起來,叫做信解般若;這是第叁分。

  

  第四分名爲「實相般若」,就是廣說諸法實相的道理;當然這是已入不退轉以後的境界。

  

  到第五分名之爲「方便般若」,就是成就不退轉的菩薩,發大悲心,以般若法門廣度衆生的善巧方便;這一部分是特別的廣,也是特別的深奧的。

  

  這個《大品般若經》,總合起來分這麼五部分,五個部分。現在的〈天王品〉就是第叁個部分,是贊歎般若法門的功德殊勝,勸我們發心學習,這樣的意思。

  

  這個〈天王品〉,在有的版本上是〈天主品〉;我看這個文義,說「主」比較合適,〈天主品〉。〈天主品〉的意思呢,因爲這一品裏面,是釋提桓因他主動的向須菩提尊者請法,就是以他的名義做品的名稱,所以叫做〈天主品〉,是這樣意思。這一部經裏面一共是九十品,現在這一品排在第二十七。

  

  爾時,叁千大千世界諸四天王天等,各與無數百千億諸天,俱來在會中。叁千大千世界諸釋提桓因等諸忉利天,需夜摩天王等諸夜摩天,兜率陀天王等諸兜率陀天,需涅蜜陀天王等諸妙化天,婆舍跋提天王等諸自在行天。各與無數百千億諸天,俱來在會中。

  

  「爾時,叁千大千世界諸四天王天等。」這一品裏面,第一科是「諸天請法」。這一科裏面又分成兩大段,第一段是「明衆集」,就是很多的諸天在這裏集會,這是第一科。這一科又分兩科,第一科是「列衆」,就是來到法會的大衆,把它標列出來。那麼第二科是「現瑞」,現出來光明的瑞相。在「列衆」裏面分兩科,第一科先列「欲界天」。

  

  「爾時,叁千大千世界諸四天王天等」,這個「叁千大千世界」,就指娑婆世界說的,這裏不詳細說了。叁千大千世界裏面,「諸四天王天」,就是欲界天裏面最低的這一層天,有東西南北四個天王。那麼東方叫做治國天王,南方叫做增長天王,西方叫做雜語天王,北方叫多聞天王。「各與無數百千億諸天」,這個一四天下的四天王還不算多,這叁千大千世界的四天王可就是特別多了,所以說「各與無數百千億諸天」。「俱來在會中」,同時來在法會裏面。

  

  「叁千大千世界諸釋提桓因等」,四天王天說完了,下面說第二層天,就是釋提桓因;「釋提桓因」翻到中國話就是能天主。「諸忉利天」,因爲叁千大千世界裏面有很多的忉利天。「需夜摩天王等」,這是第叁層天,第叁層天叫做「夜摩天」;夜摩天裏面的天王的名稱叫做需夜摩,翻到中國話翻個妙善,微妙的妙,善良的善。「諸夜摩天」。

  

  「善兜率陀天王等」,這是諸兜率陀天的天人;「兜率天」翻個知足。這個「善兜率陀」翻個妙足,微妙的妙,滿足的足。「需涅蜜陀天王等」,這個翻到中國話就是「化樂天」。這些天人都是屬于化樂天的,但是沒有特別標出來天王的名稱。「諸妙化天」,很多的化樂天的人。「婆舍跋提天王等」,「婆舍跋提」翻到中國話是他化自在天,就是欲界頂天;「天王等」。「諸自在行天」,這一句話就是贊歎欲界六天,他們天上的人的福報很大,心情是很自在的。這個「行」者,「心」也;就是他的心情是很自在的、很快樂的,這樣意思。「各與無數百千億諸天」,每一層天都有很多的無數百千億諸天。這個四王天說到「與無數百千億諸天」,下面「釋提桓因等」以下,這五層天沒有這句話;就是最後這一句說出來,「各與無數百千億諸天」。「俱來在會中」,他們同時都來在這個般若法會裏面。

  

  前面這一大段是列出來欲界天的天人。下面就是第二段,說「色界天」。

  

  叁千大千世界諸梵天王等,乃至首陀婆諸天等,各與無數百千億諸天,俱來在會中。

  

  「叁千大千世界諸梵天王等,乃至首陀婆諸天等」,也是,叁千大千世界之內的諸梵天王等。這個色界天分四禅,有初禅、二禅、叁禅、四禅;這四種禅天都是離欲的,所以叫做「梵」,就是清淨的意思。色界天上的人認爲欲界的欲是不清淨的,他們都離欲了,所以稱之爲「梵」。這個「梵」是印度話,翻到中國話就是清淨的意思。

  

  「乃至首陀婆諸天等」,這個「首陀婆」翻中國話是淨居,清淨的淨,居住的居,淨居天。「淨居天」是在第四禅天以上,就是五淨居天,都是聖人,都是叁果聖人。這個初禅、二禅、叁禅、四禅裏面都是凡夫天,也可能有聖人;但是淨居天決定是聖人,而不是凡夫了。「各與無數百千億諸天」,就是四禅天也是這麼多的天人。「俱來在會中」。

  

  是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諸天,業報生身光明,于佛常光,百分、千分、千萬億分不能及一,乃至不可以算數譬喻爲比。世尊光明最勝、最妙、最上、第一;諸天業報光明,在佛光邊不照不現,譬如燋炷比閻浮那提金。

  

  「是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諸天」,這是第二科「現瑞相」;前面是「列衆」,現在是現瑞。

  

  「是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諸天,業報生身光明,于佛常光,百分、千分、千萬億分不能及一」,這個欲界的六天,乃至色界四禅,到五淨居天。「業報生身光明」,他們造做的福業所得的果報,就是他們的身體。這個身體有光明,不像我們人間的人,身體沒有光明,需要借助于日、月、燈的光明。但是諸天他們身體能發出光明來,不需要靠日、月的光明。

  

  在《大智度論》上的解釋,就是你在因地的時候,能用光明布施給人,你將來得的果報身就會有光明。譬如說這個地方是黑暗、沒有光明,但是大衆都需要從這裏經過,你能在那裏放一個燈,破除了黑暗,方便衆人從這裏經過,那麼將來你的身體就會有光明;或者是在佛前你供一個燈,將來也能令你的身體有光明。那麼這都是由布施光明,而得到這樣的果報。其次,若是你能夠同情他人的苦難,布施你的心力、體力、財力,解除他人的苦難,你有這樣的功德,也會有光明。或者是持戒,持戒清淨;你受的五戒,或者十善戒,或者是比丘戒、比丘尼戒,或者是菩薩戒,你持戒清淨,將來你得到的身體,也會發出光明來。

  

  但是在諸天,在色界天以上的天人,他們不但是有布施持戒的功德,同時他們還修學禅定,這個禅定將來所得的果報也會有光明。總而言之,是內心清淨,將來的果報就是有光明。這可見我們人間的人,雖然也是屬于善法,但是不能和諸天比,比不上諸天,所以我們的身體沒有光明。這裏是說欲界天和色界天,這兩個地區的天人,他們的身體有光明。

  

  「于佛常光,百分、千分、千萬億分不能及一」,諸天的光明,也有的能夠照耀無量由旬、百千由旬的,這麼廣大的地區都光明了。但是在佛的「常光」;「常光」,就是佛的身體也有光明。佛的常光,就是日常也就不必特別的作意,這個身體也會發出光明來,但是周圍就放出一丈這麼大的光明,所以叫做「常光」。若是特別有因緣放光,那就是沒有邊際的了。現在不說有作意的放光明,只是說日常的果報上的光明。「百分、千分、千萬億分不能及一」,就是諸天的業報生身的光明和佛的常光來對比,他不能和佛的光明比。「百分、千分」,百分不能及一,千分、千萬億分不能及一。就是諸天的光明增加到一百分,也還不如佛的一分的常光,那麼樣的殊勝。千分不能及一、千萬億分也不能及佛這一分的光明,佛的光明是特別的殊勝。

  

  「乃至不可以算數譬喻爲比」,百分、千分、千萬億分,這就是算數。或者是用譬喻來形容佛的光明的殊勝,也是比不上佛的殊勝的。在經論上的解釋這一句話呢,譬如說是一個強力的人,特別強壯有力量的人,和一個衰弱沒有力量的人,兩個人來較力,那當然衰弱的人是沒有力量的;這是對比,這樣意思。

  

  「世尊光明最勝、最妙、最上、第一」,對比的情形,釋迦世尊的光明是最殊勝的。什麼叫做最殊勝?就是最妙、最好。什麼叫「最妙」?就是最上,最高上的。什麼叫「最上」?就是最第一。諸天的光明不能和佛的光明對比。

  

  「諸天業報光明,在佛光邊不照不現」,這詳細說光明的情況。諸天業報的光明,在佛光明的旁邊,就沒有光明照耀,就不顯現它是光明了。「譬如燋炷比閻浮那提金」,這個「燋炷」就是燈炷燒燋了,就是一個黑的東西了。那比這個「閻浮檀金」,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是最好的黃金來對比,這個燋炷和黃金來對比,當然黃金是特別的光顯,燋炷是特別的醜陋了。…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天王品 1 (1999年于香港志蓮淨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