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1 (1999年于香港志莲净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天王品第二十七

  

  【释题】

  

  刚才由这位居士的介绍,说我有四十多年的学习佛法,我承认这件事。但是我是很笨的人,虽然时间很久了,还是没有什么成就的。

  

  但是今天有这样的因缘,到这儿来讲《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天王品》,这件事实在是共同的学习而已,我不敢说我会讲,我不敢这么说。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在古代的佛教是称之为《大品般若经》的,它就是玄奘法师翻的,十六分的《大般若经》里边的第二分。玄奘法师翻的第二分是八十五品,七十八卷,这么多。但是罗什法师翻译的只有三十卷,九十品,就是比玄奘法师翻的略了,但是我们可以对照的去阅读。这一部经里边,一共是分五大分,分五个部分。

  

  第一分名之为「舍利子般若」,就是佛对舍利弗尊者说的般若法门。这一分是略说的,说到菩萨的智慧是超过了二乘人的。

  

  第二分,就是佛命令须菩提尊者,广说般若法门的。其中的大意,就是说的三解脱门。

  

  第三分也名之为「信解般若」,就是释提恒因,他请须菩提尊者,为诸天和法会大众说般若波罗蜜;这一部分的般若法门,是赞叹学习般若法门的功德殊胜,使令学习般若的人生欢喜心,欢喜学习般若,所以这一部分也名之为信解般若。但是在这一分里边,后边又提到弥勒菩萨,这个弥勒菩萨说般若法门;这一部分是说到甚深义,学习般若的甚深义,可以得不退转。所以加起来,叫做信解般若;这是第三分。

  

  第四分名为「实相般若」,就是广说诸法实相的道理;当然这是已入不退转以后的境界。

  

  到第五分名之为「方便般若」,就是成就不退转的菩萨,发大悲心,以般若法门广度众生的善巧方便;这一部分是特别的广,也是特别的深奥的。

  

  这个《大品般若经》,总合起来分这么五部分,五个部分。现在的〈天王品〉就是第三个部分,是赞叹般若法门的功德殊胜,劝我们发心学习,这样的意思。

  

  这个〈天王品〉,在有的版本上是〈天主品〉;我看这个文义,说「主」比较合适,〈天主品〉。〈天主品〉的意思呢,因为这一品里面,是释提桓因他主动的向须菩提尊者请法,就是以他的名义做品的名称,所以叫做〈天主品〉,是这样意思。这一部经里面一共是九十品,现在这一品排在第二十七。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王天等,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三千大千世界诸释提桓因等诸忉利天,需夜摩天王等诸夜摩天,兜率陀天王等诸兜率陀天,需涅蜜陀天王等诸妙化天,婆舍跋提天王等诸自在行天。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王天等。」这一品里面,第一科是「诸天请法」。这一科里面又分成两大段,第一段是「明众集」,就是很多的诸天在这里集会,这是第一科。这一科又分两科,第一科是「列众」,就是来到法会的大众,把它标列出来。那么第二科是「现瑞」,现出来光明的瑞相。在「列众」里面分两科,第一科先列「欲界天」。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王天等」,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指娑婆世界说的,这里不详细说了。三千大千世界里面,「诸四天王天」,就是欲界天里面最低的这一层天,有东西南北四个天王。那么东方叫做治国天王,南方叫做增长天王,西方叫做杂语天王,北方叫多闻天王。「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这个一四天下的四天王还不算多,这三千大千世界的四天王可就是特别多了,所以说「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同时来在法会里面。

  

  「三千大千世界诸释提桓因等」,四天王天说完了,下面说第二层天,就是释提桓因;「释提桓因」翻到中国话就是能天主。「诸忉利天」,因为三千大千世界里面有很多的忉利天。「需夜摩天王等」,这是第三层天,第三层天叫做「夜摩天」;夜摩天里面的天王的名称叫做需夜摩,翻到中国话翻个妙善,微妙的妙,善良的善。「诸夜摩天」。

  

  「善兜率陀天王等」,这是诸兜率陀天的天人;「兜率天」翻个知足。这个「善兜率陀」翻个妙足,微妙的妙,满足的足。「需涅蜜陀天王等」,这个翻到中国话就是「化乐天」。这些天人都是属于化乐天的,但是没有特别标出来天王的名称。「诸妙化天」,很多的化乐天的人。「婆舍跋提天王等」,「婆舍跋提」翻到中国话是他化自在天,就是欲界顶天;「天王等」。「诸自在行天」,这一句话就是赞叹欲界六天,他们天上的人的福报很大,心情是很自在的。这个「行」者,「心」也;就是他的心情是很自在的、很快乐的,这样意思。「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每一层天都有很多的无数百千亿诸天。这个四王天说到「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下面「释提桓因等」以下,这五层天没有这句话;就是最后这一句说出来,「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他们同时都来在这个般若法会里面。

  

  前面这一大段是列出来欲界天的天人。下面就是第二段,说「色界天」。

  

  三千大千世界诸梵天王等,乃至首陀婆诸天等,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

  

  「三千大千世界诸梵天王等,乃至首陀婆诸天等」,也是,三千大千世界之内的诸梵天王等。这个色界天分四禅,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四种禅天都是离欲的,所以叫做「梵」,就是清净的意思。色界天上的人认为欲界的欲是不清净的,他们都离欲了,所以称之为「梵」。这个「梵」是印度话,翻到中国话就是清净的意思。

  

  「乃至首陀婆诸天等」,这个「首陀婆」翻中国话是净居,清净的净,居住的居,净居天。「净居天」是在第四禅天以上,就是五净居天,都是圣人,都是三果圣人。这个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里面都是凡夫天,也可能有圣人;但是净居天决定是圣人,而不是凡夫了。「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就是四禅天也是这么多的天人。「俱来在会中」。

  

  是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诸天,业报生身光明,于佛常光,百分、千分、千万亿分不能及一,乃至不可以算数譬喻为比。世尊光明最胜、最妙、最上、第一;诸天业报光明,在佛光边不照不现,譬如燋炷比阎浮那提金。

  

  「是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诸天」,这是第二科「现瑞相」;前面是「列众」,现在是现瑞。

  

  「是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诸天,业报生身光明,于佛常光,百分、千分、千万亿分不能及一」,这个欲界的六天,乃至色界四禅,到五净居天。「业报生身光明」,他们造做的福业所得的果报,就是他们的身体。这个身体有光明,不像我们人间的人,身体没有光明,需要借助于日、月、灯的光明。但是诸天他们身体能发出光明来,不需要靠日、月的光明。

  

  在《大智度论》上的解释,就是你在因地的时候,能用光明布施给人,你将来得的果报身就会有光明。譬如说这个地方是黑暗、没有光明,但是大众都需要从这里经过,你能在那里放一个灯,破除了黑暗,方便众人从这里经过,那么将来你的身体就会有光明;或者是在佛前你供一个灯,将来也能令你的身体有光明。那么这都是由布施光明,而得到这样的果报。其次,若是你能够同情他人的苦难,布施你的心力、体力、财力,解除他人的苦难,你有这样的功德,也会有光明。或者是持戒,持戒清净;你受的五戒,或者十善戒,或者是比丘戒、比丘尼戒,或者是菩萨戒,你持戒清净,将来你得到的身体,也会发出光明来。

  

  但是在诸天,在色界天以上的天人,他们不但是有布施持戒的功德,同时他们还修学禅定,这个禅定将来所得的果报也会有光明。总而言之,是内心清净,将来的果报就是有光明。这可见我们人间的人,虽然也是属于善法,但是不能和诸天比,比不上诸天,所以我们的身体没有光明。这里是说欲界天和色界天,这两个地区的天人,他们的身体有光明。

  

  「于佛常光,百分、千分、千万亿分不能及一」,诸天的光明,也有的能够照耀无量由旬、百千由旬的,这么广大的地区都光明了。但是在佛的「常光」;「常光」,就是佛的身体也有光明。佛的常光,就是日常也就不必特别的作意,这个身体也会发出光明来,但是周围就放出一丈这么大的光明,所以叫做「常光」。若是特别有因缘放光,那就是没有边际的了。现在不说有作意的放光明,只是说日常的果报上的光明。「百分、千分、千万亿分不能及一」,就是诸天的业报生身的光明和佛的常光来对比,他不能和佛的光明比。「百分、千分」,百分不能及一,千分、千万亿分不能及一。就是诸天的光明增加到一百分,也还不如佛的一分的常光,那么样的殊胜。千分不能及一、千万亿分也不能及佛这一分的光明,佛的光明是特别的殊胜。

  

  「乃至不可以算数譬喻为比」,百分、千分、千万亿分,这就是算数。或者是用譬喻来形容佛的光明的殊胜,也是比不上佛的殊胜的。在经论上的解释这一句话呢,譬如说是一个强力的人,特别强壮有力量的人,和一个衰弱没有力量的人,两个人来较力,那当然衰弱的人是没有力量的;这是对比,这样意思。

  

  「世尊光明最胜、最妙、最上、第一」,对比的情形,释迦世尊的光明是最殊胜的。什么叫做最殊胜?就是最妙、最好。什么叫「最妙」?就是最上,最高上的。什么叫「最上」?就是最第一。诸天的光明不能和佛的光明对比。

  

  「诸天业报光明,在佛光边不照不现」,这详细说光明的情况。诸天业报的光明,在佛光明的旁边,就没有光明照耀,就不显现它是光明了。「譬如燋炷比阎浮那提金」,这个「燋炷」就是灯炷烧燋了,就是一个黑的东西了。那比这个「阎浮檀金」,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是最好的黄金来对比,这个燋炷和黄金来对比,当然黄金是特别的光显,燋炷是特别的丑陋了。…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1 (1999年于香港志莲净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