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高溫,忽然昨天菲律賓海這邊的溪流,帶給我們濕濕的、涼涼的夏雨的清涼。夏天的雨啊,是我們一大享受。前幾天,我們去九華山的時候也是。九華山好久沒有下雨了,盼得快一個月了。我們到了之後,開始連連地下大雨,傾盆大雨,把九華山洗得幹幹淨淨。今天是聖母觀世音菩薩的成道日,大悲菩薩的悲心,帶給我們的就是那清涼的雨。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今天,我們在這樣一個小小的清淨的地方,發起廣大的菩提心,改變全世界。
我們寺廟裏這段時間因爲沒有做煙供、沒有超度的緣故,積累了一批衆生,特別今天很多人來,寫了不少牌位,帶著各自的冤親債主,這個世間,一段時間超度法會沒做,感覺就不一樣。
我們說過去,現在,未來,對于古代,一個沒有超度掉的,比例很少;現在造惡業墮落的,卻得到超度的,也很少;對于未來,大多數衆生人都墮落惡道,聽聞叁寶名字的都很少。
我講的這叁個“少”,是不一樣的。你們聽聽:對古代,沒有得到超度的,很少。因爲古代佛法昌盛,大善知識多,大成就者多。就像前一段時間從太平洋海島來的一批修行成了精的,我就問他們:我說你們修了多久了呢?他們說,在這個海島修了已經有叁千多年。我問他,那叁千多年前釋迦佛陀還在世,那時候你們有沒有見過佛陀?說沒有,那以前聽聞過佛法嗎?沒有。所以小國寡民,他還在那兒修行。
除此之外,我們講的四天王天,地居天,祂們都見過佛陀,包括佛陀手裏捧的那只缽,是四天王天每人獻給佛陀的,佛陀把四大天王的缽全部接收下來,然後疊在一起,手一壓變成一個缽了。更不要說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祂們都見過本師佛,甚至聽聞佛法,做非常虔誠的佛的弟子。對現在的忉利天來說,祂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也就是所謂玉皇大帝的天。從玉皇大帝來說,我們釋迦佛陀,也只圓寂二十多天。如果是夜摩天,祂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二百年,在祂眼裏就像剛去過佛陀那裏,佛陀涅槃只不過十天多一點。那如果是兜率陀天,祂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那只不過相當于佛陀剛圓寂五天時間。對天人是這樣講,對大乘菩薩來說,佛陀還在,法華未散,佛陀還在呀!所以對過去的衆生來說,沒有得到佛法加被的,很少很少。
那現在作惡的呢,現在墮落的,得到佛法加被的,就沒有以前古人那麼幸運了,再往後過一千年,二千年,那時候的衆生,就是各位的子子孫孫、孫孫子子。所以我們今天坐在這裏參加這個法會,除了要利益我們曆代宗親,更要發廣大的心,成爲你們家族解脫的本源。也就是你家族裏面,因爲出了你這樣一位佛子,而讓子子孫孫都得到利益。
像蔣介石,他家裏的老祖先蔣宗霸,見過彌勒菩薩化身的,胖胖的那個布袋和尚。蔣宗霸是五代時候的蔣家的一個老祖先,見過布袋和尚,然後他到我們後山小盤山去修行,建了個茅草屋,就是現在奉化的一個小村莊。這是多少年過去了?將近一千年了呢!而後蔣家出了蔣介石,蔣家每一代都信佛,爲什麼?因爲出了個老祖先蔣宗霸,他見過布袋和尚,當時不叫布袋和尚,叫契此和尚,因爲我們很多人看到他天天拿著布袋,就喊他布袋和尚。家裏有了老祖先遇到契此和尚,子孫世世代代都信佛。那現在我們在坐的,不單是我們的曆代宗親能夠得到利益,我們以後修行,業障消除了,自己修心也能得到成就,那也不得了。我聽到有一位師兄講,他家裏爺爺,念佛念得就站著走的,也是甯波人,厲害不厲害。他家裏這樣之後就出出家人,而且子子孫孫都信佛。
佛教的一堂法會,它是超越時空的,我們有時候用一種很簡單的推的方法,叫做比河大的是江,比江大的是海,比海大的是洋,比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我們的心呢!---所以心能照一切。我們天天迷失了這個心,所以叫凡夫,佛陀覺悟了這個心,所以稱爲覺者。
以前的第九世班禅大師,來到靈隱寺,問那個方丈,說什麼是佛?方丈對得很清楚:佛者,覺也!我們書本上也是這樣講。但是現實生活中問你,佛是什麼?有時候會被問呆掉,這個“覺”,是迷還是覺?迷了我們的心,然後用諸妄想,天天以眼耳鼻舌身意,對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起貪嗔癡慢,這就是凡夫。佛明白覺悟了這個心之後,我們文殊菩薩,五臺山的《華嚴經》,說是“大、方、廣”,又大又廣,這就說我們的心的。是不是知道又大、又方、又廣就可以了呢?還是要莊嚴的。怎麼莊嚴呢?四宏誓願、六度萬行,這樣莊嚴了之後,就成了清淨、莊嚴的世界,所以要去莊嚴它。我們天天忙著什麼?哦!忙著看房子,買了房子裝璜房子;買車子,買了車子裝璜車子;買衣服,來裝璜我們的身體。甚至我現在看到裝璜到什麼程度?連腳趾頭也要裝璜上。畫紅的、綠的,幸虧只有十個腳趾頭,否則的話忙死了。天天都忙得,男的忙男的,女的忙女的,畫完手指頭再畫腳趾頭,心到底怎麼樣?不知道。可憐不可憐!腳趾頭怎麼樣倒知道。用諸妄想,此想不真,這就是顛倒。什麼是顛倒?真正不生不滅的,不知道,就迷在生滅裏面。
請問諸位:我們坐在這裏面的是什麼身體?是色身,也叫業報身。我們有了這個業報身,是苦還是樂?既然說業報身是苦,你說在這苦的當中你想找樂,找得到嗎?過去有個禅師比喻的,找個幹屎橛想把它刻成檀香,它會香嗎?聽是很難聽的,你再精工細作,它也不會成檀香的。《楞嚴經》裏叫“蒸沙做飯”,雖盡竭數,只名熱沙,不名爲飯。拿著沙子想去蒸飯,蒸得再熟,叫熱沙,會變成飯嗎?這個業報身,它就是苦,你在這苦裏找樂,縱盡竭術,拼其力盡,廢寢忘食,你找得到樂嗎?所以衆生就是顛倒,快樂在哪裏?文殊菩薩說:苦瓜徹蒂苦,瓜要是苦的,連蒂都是苦的;甜瓜徹蒂甜。所以《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說:“雲何修,以何法得何法”,什麼樣的因能得什麼樣的果。苦的裏面想得點樂出來,真的是顛倒,妄想。我們佛弟子,是究竟的,了達真理的,佛陀是正等正覺的,告訴給我們每一個衆生的佛性。我們雖然是業報身,但是業報身裏面有佛性,《妙法蓮華經》裏比喻,瀕死的地中的明珠。雖然這個人很窮很窮,因爲果地裏有這個寶貝,無價寶珠。請問我們的無價寶珠在哪裏?我們的眼睛上有沒有?鼻子上有沒有?嘴上面有沒有?舌頭上有沒有?耳朵上有沒有?---我們好像猜迷一樣的。今天是這樣提綱契領,讓大家聽一聽佛法,不要天天到哪裏燒高香,爭搶頭香,作爲佛弟子一場,這一生好不容易遇到佛法了,卻不知道佛法是什麼,這樣很可憐。我們地裏的明珠,平時是我們要學習的,看到師父要求的,要詢問的,乃至我們要老老實實做人,來讓它顯發出來的。不要整天不老實,聰明反被聰明誤。真正一個人踏踏實實,善良,然後再追求解脫,這樣的人學佛能夠明白這樣真谛,明白了真谛之後,找到快樂的源泉、找到佛性。這個生命,如果你找到佛性,真是快樂的生命,開始有快樂了;如果沒有找到佛性,是痛苦的生命,這個生命,你擁有了它,對你來說是一種折磨,是一種業報,是一種懲罰。所以有很多人年紀輕輕的,活得不開心,活得不快樂,所以他自己活得不開心,又怎麼能對父母有孝心呢,他怎麼能對國家有忠義的心呢?
這次七月份我去九華山,見到一個人福報最大。這個人在百千萬人中迥然不同。我在上天臺的時候,她給我送了枝花,這個人是誰呢?是個僅僅只有幾歲的小孩子,小朋友。爸爸媽媽在後面老遠,我現在也覺得奇怪,那麼小的孩子,那麼陡的階梯,爸爸媽媽也很放心讓她一個人走。她左手一枝花,右手一枝花,是野的白菊花。我往山上走,她往下來。看到我,走到我面前說:“來,給你一枝花”。我拿到手像寶貝一樣,這是小朋友給的呢!比黃金還珍貴,我拿在手裏開心呢!
到了地藏菩薩腳印的地方,我拜完了佛之後,我又把它帶到天臺頂上。這小朋友,眼睛小小的,臉圓圓的,也沒什麼特別,奇怪的是那麼多的善男信女,她非常有心的,就這樣擦肩而過而已,她居然這麼有心地把她手中心愛的花供養給了我。當我來到山下的時候,又看到那個小孩,她先看到我,叫著“師父,師父”,我這才想起來,是這個小朋友給我花的。過一會兒我們去吃飯,看到那小孩和她的爸爸媽媽,原來我們吃飯的地方,是他們住的地方,她看著我,在我邊上轉來轉去。我就這時候跟她講話了:
我說:“小朋友,你吃肉嗎?”
她說:“我吃”。
我問:“那你爲什麼吃肉”?
她說:“吃肉補肉”!正好這時我們買了西瓜,切開來給她吃西瓜。
“小朋友吃西瓜,先給爸爸拿,再給媽媽拿,要孝順父母哦,你自己吃也是,吃西瓜補西瓜哦”。然後就給她說,“你吃這個肉,每個肉都是有生命的。你吃這個青蛙,青蛙媽媽會不會難過啊,會不會哭啊。”她聽了以後就呆了,然後說“我吃過青蛙的”。
過一會兒再吃飯了,她媽媽再夾肉給她吃,她不吃了。你看,小朋友,多有善根!馬上就不吃肉。過一會兒她又跑過來了,很嚴肅地跟我說:“我跟你說,做人沒有意思的!”把我聽呆了,就特意問她爸爸媽媽,有沒有跟她說起過,他們說沒有。我問她:“你是聽誰說的?”小孩子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沒聽誰說”。
一點點大的小孩,就會說“我跟你說做人沒有意思的”,你看,象不象地藏菩薩的化身呢。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年齡不在大小,有志氣,有智慧哦!多少年紀大的人輸給她。父母對她那麼好,獨生女孩,她居然知道這些。我估計前世她是個念佛…
《尋找心靈的光明 2006年觀音法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