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存在即唯心所現

  存在即唯心所現

  --慧光法師--

  

   在禅定中做思惟、做觀察,叫尋思。

   我們全部的見聞覺知,所感知到的境界包含起來,就是尋思的內容。

   而我們所觀察、思惟的,都是心所現起的,離不開心的。

   因爲離開心,這一切就沒有意義了。

  

   有人問:「這世界到底存在不存在?」

   我則問你:「對一個死人來說,世界存不存在?有沒有意義?」

   你懂我意思吧?

   「世界它存不存在」這個問題的探討,對于一個沒有思惟的境界,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世界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爲人有心識的活動,它才有意義。

  

   「世界是怎麼來的?」、「它有沒有客觀地存在?」

   ——這些問題對佛教徒來說沒有意義;對一個想要探索生命真理的人沒有意義。

   如剛才講的:對死人來說,這世界怎麼發展,有意義嗎?

   誰在知道啊?誰在感知啊?

   死人不會知道。所以探索這個沒有意義!

  

   唯識所說的,一切都是唯心所現。它的意思是說一切離不開心。

   因爲離開心,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我們去探索一個心以外的世界,一個所謂客觀的世界,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看到的世界,都是我們所感知到的。

   心以外的世界,可能存在,那是不可知的。去談那件事,那沒有意義。所以,我說佛教裏不探索這個問題。

  

   因爲我們生命中的苦,不是客觀的事情,是心的問題。

   佛有講到,有個人被箭射到,然後我們是去探索這支箭是哪裏飛來的?是哪一個人射的?是什麼材料?怎麼飛的?速度如何?

   ——討論這些毫無意義啊!

   你現在正在流血,你怎麼把血止住,敷藥讓它複原……這些才是有意義的。

   生命探索根本問題是超越苦跟煩惱,這是根本問題。

   我們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這才是有意義的事。

   去探索這個之外的,那就是沒有意義的,那就是空談。

   因爲煩惱沒有減少一點,苦沒有減少一點。

   所以佛教徒一定要有這種體驗,就是說不要落入玄妙哲學的一種探索。

   佛教徒不做這種事,一定要回歸到現實生活中來。

  

  -------------------------------------------

  ◎摘自2011-08-23 慧光法師《成佛之道》第68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