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攝大乘論 增上戒學分第七

  增上戒學分第七

  

  譯文

  這就講完了因果修差別,這裏的增上戒殊勝,雲何可見呢

  如《瑜伽師地論》的(菩薩地)正受菩薩律儀中所說。

  而且,應當知道,簡略來說,由於四種殊勝而有此殊勝:一、由差別殊勝,二、由共不共學處殊勝,叁、由廣大殊勝,四、由甚深殊勝。

  關於差別殊勝的問題,意謂菩薩戒有叁品之別:一、律儀戒,二、攝善法戒,叁、饒益有情戒。這裏的律儀戒,應當知道,是攝善法、饒益有情二戒建立的所依。攝善法戒,應當知道,是建立在修集一切佛法的功德上。饒益有情戒,應當知道,是建立在利益成熟一切有情衆生的基礎上。

  關於共不共學處殊勝問題,菩薩對於殺、盜、淫、妄一切性罪,不再生起現行。與聲聞乘比較起來,有一部分是共通的。但是,關於遮罪的不現行,菩薩與聲聞不共。於此學處,有聲聞犯菩薩不犯的,也有菩薩犯聲聞不犯的。菩薩具有身業、語業、心業之戒,聲聞只有身業、語業二戒,所以菩薩心也有犯戒的可能,諸聲聞沒有犯戒的可能。扼要地說:一切饒益有情衆生的事業,只要是無罪的,不管是身業、語業,還是意業,這一切,菩薩都應現行,都應當修學。這樣,就應當知道,稱爲共不共殊勝。

  關於廣大殊勝的問題,又由於四種廣大:一、由於種種無量學處匿大,二、由於攝受無量福德廣大,叁、由於攝受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意樂廣大,四、由於建立無上正等菩提蜜大。

  原典

  如是已說因果修差別,此中增上戒殊勝,雲何可見

  如(菩薩地)①正受菩薩律儀中說。

  複次,應知略由四種殊勝故此殊勝②:一、由差別殊勝,二、由共不共學處殊勝,叁、由廣大殊勝,四、由甚深殊勝。

  差別殊勝者,謂菩薩戒有叁品別:一、律儀戒,二、攝善法戒,二、饒益有情戒。此中律儀戒,應知二戒建立③義故。攝善法成,應知修集一切佛法建立義故。饒益有情成,應知成熟一切有情建立義故。

  共不共學處④殊勝者,謂諸菩薩一切性罪不現行故,與聲聞共。相似⑤遮罪有現行故,與彼不共。於此學處,有聲聞犯菩薩不犯,有菩薩犯聲聞不犯。菩薩具有身、語、心戒,聲聞唯有身、語二戒,是故菩薩心亦有犯非諸聲閘。以要言之,一切饒益有情無罪身、語、意業,菩薩一叨皆應現行,皆應修學。如是應知,說名爲共不共殊勝。

  廣大殊勝者,複由四種廣大⑥故:一、由種種無量學處廣大故,二、由攝受無量福德廣大故,叁、由攝受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意樂廣大故,四、由建立無上正等菩提廣大故。

  注釋

  ①菩薩地:《瑜伽師地論》(亦稱《十七地論》)的第十五地,此中有一戒品,詳細解說菩薩的律儀。

  ②此殊勝:「此」指菩薩的增上戒;菩薩戒殊勝於小乘戒。

  ③建立,《藏要》本校注稱:「藏本此語作依止義,陳、隋本同,與無性合,次文例知。」

  ④學處:可學之個處。 《菩薩地持經》卷一稱:「菩薩於何學處

  學有七處:一者自利,二者利他,叁者真實義,四者力,五者成熟衆生:六者自熟佛法,七者無上菩提。」

  ⑤相似,《藏要》本校注稱:「藏本無此相似二字,魏、陳本同,今譯從世親。又『似』字原作『以』,今依世親及麗刻改。」

  ⑥四種廣大:下文的第一廣大是依律儀數量上的廣大,第二廣大是依攝善法戒的功德,第叁廣大是依饒益有情戒意樂上而說,第四廣大是以上述叁種廣大爲依,建立無上正等菩提。

  譯文

  關於甚深殊勝的問題,意謂諸菩薩由於這品類方便善巧行殺生等十種惡業,這不但沒有罪,反而生無量福,速證無上正等菩提。而且,諸菩薩的現行,變化身、語二業,應當知道,這也是甚深屍羅。由於這種因緣,當菩薩示現作國王的時候,示行種種逼惱有情的事,而安立有情衆生在昆奈耶中。而且,現行種種本生之事,示行追惱一部分有情衆生,真實攝受另一部分有情衆生,先使攝受的有情衆生深生淨信,然後展轉軟化,使之成熟,這就稱爲菩薩所學屍羅甚深殊勝。

  這裏由於簡略說明的四種殊勝,應當知道,菩薩屍羅律儀最爲殊勝。

  這種差別的菩薩學處,應當知道,又有無量差別,如昆奈耶藏中的《瞿沙方廣契經》所說。

  原典

  甚深殊勝者,謂諸菩薩由是品類方便善巧行殺生等十種作業①,而無有罪,生無量福,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又諸菩薩現行變化身、語兩業,應知亦是甚深屍羅。由此因緣,或作國王示行種種惱有情事,安立有情毗奈耶②中。又現種種諸本生事,示行逼惱諸余有情,真實攝受諸余有情,先令他心深生淨信,後轉成熟。是名菩薩所學屍羅甚深殊勝。

  由此略說四種殊勝,應知菩薩屍羅律儀最③爲殊勝。

  如是差別菩薩學處,應知複有無量差別,如毗奈耶《瞿沙方廣契經》④中說。

  注釋

  ①殺生等十種作業:即十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欲、瞠恚、邪見。

  ②毗奈耶:梵文Vinaya的音譯,意譯爲律。

  ③最,《碛砂藏》本原刻下衍略字,《藏要》本根據藏本和《高麗藏》本刪。

  ④瞿沙方廣契經,該經沒有漢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