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問那先真的是有智慧嗎
譯文
王又問:「那先真的是有智慧,還是沒有呢
」那先說道:「沒有智慧。」 (案:疑此處原譯有脫或有誤。姑照譯) 。那先言:「譬如有人盜取他人果實瓜類,偷盜的人是有罪,還是無罪
」王說道:「有罪。」那先說:「當初栽種樹木時,樹上無果,何從盜起
爲何現在偷盜之人應該有罪呢
」王說:「假若當初不栽種,哪裏有什麼果子呢
因此偷盜的就有罪了。」
那先說:「人生也是這樣。因爲今世之身軀作下了善惡之事,在後世就再輪回再生,又接受新的身軀。」王說道:「人原來是因爲舊有身軀所爲,是種下善惡之種的宿因所在。」那先說:「人的各種所作所爲,其善惡之果隨人而走,如同影子隨同身軀一樣。人死之後僅僅消失身軀,並不因此而失去其所作的善惡業力。這就像點燈在夜裏寫字一樣,火光熄滅了其字仍然存在,燈來的時候又呈現出字來。今世所作善惡之事,持續到後世而變成結果,就像從某人手中原封不動地接過來的,這便是如此。」王說道:「說得好哇!說得好哇!」
原典
王複問:「那先審爲有智無
」那先言:「無有智。」「譬若人盜他人菜苽①,盜者甯有過無
」王言:「有過。」那先言:「初種樹栽時,上無有菜,何綠盜者當有過
」王言:「設不種栽,何緣有菜
是故盜者無狀②。」
那先言:「人亦如是。用今世身作善惡,生於後世,更受新身。」王言:「人用是故身行,作善惡所在。」那先言:「人諸所作,善惡隨人,如影隨身。人死但亡其身,不亡其行。譬如然火夜書③,火滅其字續在,火至複更成之。今世所作,行後世成,如受之,如是。」王言:善哉!善哉!」
注釋
①葉苽:即果蒇。 (此譬與上文意不相屬。)
②無狀:無理。亦指偷盜者有罪。
③書:此處作動詞,寫字、作書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