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那先比丘經 第八問 什麼是系念諸善事?

  第八問什麼是系念諸善事

  

  譯文

  王又問那先:「什麼才是系念諸善呢

  」那先說:「譬如要擇取花之香味,用絲袋子縫合起來,風就吹不了。」那先又說道:「譬如替王守財庫的人,就能知道其庫中金銀、珠玉、琉璃珍寶有多少。」那先說道:「修道之人想要證悟佛道,應當按時念誦叁十七品經文。佛陀曾說道:「意念應該像這樣端正,這便是我所說的使人解脫。』修道之人憶念諸善,就有道意,有道意則知道何爲善惡,知道什麼該當踐行,知道什麼不可行,知道區分黑白;思念專一之後,便能抛棄惡念而依善法修持。」

  那先說:「譬如王有守門之人,知道王有自己所尊敬的人,有所不尊敬的,知道有對王不利的人。所有被王尊敬,並對王有好處的人,便允許他們進來。看到王所不敬之人,以及於王不利之人,則拒之門外。修道的人持守意念亦像這樣,各種善事便自然地允許進入心中,各種不善之事便拒之心念之外。意念控製人的善惡行爲便是這樣。」那先說:「佛經上說:『人應當自己堅守並保護其意念及不要任由六根追逐六塵,而招感愛欲煩惱。人若能堅守意念十分牢固的話,自然會有超度世間之苦的時候。』」王說道:「說得好哇!說得好哇!」

  原典

  王複問那先:「何等爲意當念諸善事

  」那先言:「譬若取香華①,以縷合連系,風不能吹散。」那先複言:「譬王守藏者,知中金銀、珠玉、琉璃珎寶有幾所。」那先言:「道人欲得道,時念叁十七品經。佛道:『意念當如是正,所謂脫人。』道人有意,因知善惡,知當所行,別知白黑;思惟②以後,便棄惡就善。」

  那先言:「譬如王有守門者,知王有所敬者,有所不敬者,知有不利王者。所敬利王者,便內③之。王所不敬者,不利王者,即不內。人持意若是,諸善者當內之,諸不善者不內。意製人善惡,如是。」那先說:「經言:『人當自堅守其意及身六愛欲。持意甚堅,自當有度世時。』」王言:「善哉!善哉!」

  注釋

  ①香華:即華香是也。

  ②思惟:思念專一。

  ③內:通「納」,接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