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那先比丘經 3 象王轉生人道

  3象王轉生人道

  譯文

  由於象王多次傾聽佛經、侍奉佛陀的緣故,後來象王因爲年壽已高,命盡而死,死後便轉生人道,作爲某人之子而生於一個婆羅門的家中。

  後來,年齡漸漸長大,沒有傾聽過佛經,也沒有看過一個沙門,便抛開家人而走,來到深山之中,學習異道,在山上住了下來。靠近他住的地方也有一個婆羅門的道人,與他一同住在山上,互相往來,結爲知心的朋友。他們倆之中有一人心想:我若不能斷絕世間憂苦、衰老、疾病,死後必然墮入地獄、畜生、餓鬼、貧窮之中。因爲這個緣故,我要剃掉頭發,身披袈裟,追求進入羅漢涅槃的境界。另一個人心想:我甯願求作一國之王,獲得自由自在,並且使天下人民都要聽隨我的教化命令。

  像這樣的發誓之後,兩人分別因年壽已盡而死,後又都轉生世間再次爲人。其中一個先前想要做國王的人,出生在海邊,成爲國王的太子,名字叫做彌蘭:其中一個生前想剃發做沙門、尋求羅漢涅槃之道的人,出生在天竺(印度)國,名字叫陁獵,出生時皮膚有紋,狀似福田,仿佛肉披袈裟,有一頭大象與之同日而生。天竺稱象爲「那」,父母便稱其子爲那先。

  原典

  象王數聞①經、承事佛故,後象王以壽命盡死,死後便化爲人,作子生婆羅門家。

  以後,年長大,不聞佛經,亦不見沙門,便棄家去,入深山,學異道②,在山上止。近比③亦有一婆羅門道人,俱在山上,相與往來,共爲知識④。其一人自念言:我不能於世閑懸⑤憂苦、老、病,死後當入地獄、畜生、餓鬼、貧窮中。用⑥是故,我欲剃頭須,披袈裟,欲求羅漢泥洹⑦道。其有一人自念言:我願欲求作國王得自在⑧,令天下人民隨我教令。

  如是,久後,二人各命盡,俱生世間作人。其一人前求作國王者,生於海邊,爲國王太子,字彌蘭;其一人前世欲剃頭作沙門、求羅漢泥洹者,生於天竺,字陁獵,與肉袈裟俱生其家,有一大象同日生。天竺名象爲「那」,父母便字⑨爲那先。

  注釋

  ①數聞:多次地聽到。

  ②異道:指佛教以外的其他教派。

  ③近比:緊鄰、緊挨著。比,靠近之意。

  ④知識:知心朋友。

  ⑤懸:吊起來,此處引申爲了結。

  ⑥用:通「因」 。

  ⑦泥洹:即「涅槃」 。指燃燒煩惱之火滅盡,已完成悟智(指菩提)之境地。

  ⑧自在:自由自在,無人管束。

  ⑨字:命名、取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