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喻經 68 共相怨害喻

  68共相怨害喻

  譯文

  曾有一人,與他人結了怨,愁憂不樂。有人問道:「你什麼事兒這麼愁苦憔悴

  」他隨即答道:「有人毀謗我,我無力還擊。不知有什麼方法可以報複他,就愁成這個樣子了。」這人說道:「只有毘陀羅咒可以害他,但有一個過患,還來不及害他,卻反而先害了自己。』他聽罷,便大歡喜:「希望教會我。雖是要害及自身,只要能損害他,就行。」

  世上的人也是這樣,出于怨恨的緣故,想覓求毘陀羅咒來害別人,終竟還沒有害成,先被這怨恨害了自己,墮于畜生餓鬼之塗中。就如那個害人反先害己的愚人,沒有什麼差別。

  原典

  昔有一人,共他相瞋,愁憂不樂。有人問言:「汝今何故愁悴如是

  」即答之言:「有人毀我,力不能報。不知何方可得報之,足以愁耳。」有人語言:「唯有毘陀羅咒①可以害彼,但有一患,未及害彼,反自害己。」其人聞已,便大歡喜:「願但教我,雖當自害,要望傷彼。」

  世間之人亦複如是,爲瞋恚故,欲求毘陀羅咒用惱于彼,竟未害他,先爲瞋恚反自惱害,墮于畜生餓鬼,如彼愚人,等無差別。

  注釋

  ①毘陀羅咒:毘陀羅,梵文Vetala意爲起屍鬼。先覓求一個全身死人,用咒語讓他站起來,將刀放在他手中,叫他去殺人。要先辦好一只羊,一棵芭蕉樹。若是殺不了那個人的話,便回過來殺這羊、這樹。否則的話,就回過來殺作咒術的人。

  源流

  《經律異相》卷四十四引《譬喻經》:昔有一人于市賣毘耶鬼。欲買鬼者問索幾許。鬼主言:「二百兩金。」曰:「此鬼有何奇異,乃索爾所金耶

  」曰:「此鬼甚巧,無物不爲,計一日作,當百人。唯有一病,宜先防護之。」問:「爲何等病

  」曰:「此鬼欲使作時,晝夜使之,莫令停息。若無作者,便還害主。」主人顧金將歸,令作田種,作田種竟,便使木作,木作競,複使治地,作屋,舂磨,炊爨,初不甯息。數年之中,乃致大富。主人有事,當行作客,忘不處分。而鬼複欲作,無有次第,取主人兒內釜中,燃火煮之。比主人還,子以爛熟。傷切懊惱,知複何言。(《大正藏》第五十叁冊第二叁一至二叁二頁)

  《佛說四十二章經》: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汙天,還汙己身,逆風坌人,塵不汙彼,還坌于身。(《大正藏》第十七冊第七二二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