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願爲王剃須喻
譯文
從前有位國王,有一個親信在兩軍對陣交戰中冒著生命危險救了他,使他毫毛未損。國王很是歡喜,要滿足他的願望,就問他:「你有什麼要求,隨你提出來,都滿足你。」這位親信就答道:「大王要剃須時,希望讓我剃。」國王說:「這事若是能滿足你的意願,好的。」如此愚人,世人都嗤笑。統治半個天下,做大臣宰相,都是可以得到的,卻求這種賤業。
愚人也是這樣。諸佛過去時長期專就困難之處做苦行之事,自己達到了成佛的境地。若是能碰上佛出世、聽聞佛的遺教以及獲得人身,都是至難的事,就如盲龜百年浮出一次海面,恰好鑽入了浮木的孔中一般。佛法難聞今已聞,人身難得今也得,然而愚人的意願下劣,稍稍奉持一點兒戒律,就以爲足夠了,並不求涅槃這一勝妙之法。無心提出進一步的要求,自願做些卑賤的事情,就以爲很滿足了。
原典
昔者有王,有一親信,于軍陣中,殁命救王,使得安全。王大歡喜,與其所願。即便問言:「汝何所求,恣汝所欲。」臣便答言:「王剃須時,願聽我剃。」王言:「此事若適汝意,聽汝所願。」如此愚人,世人所笑。半國之治,大臣輔相,悉皆可得,乃求賤業。
愚人亦爾。諸佛于無量劫難行苦行,自致成佛。若得遇佛及值遺法,人身難得,譬如盲龜值浮木孔①。此二難值,今已遭遇,然其意劣,奉持少戒,便以爲足,不求涅槃勝妙法也。無心進求,自行邪事,便以爲足。
注釋
①盲龜值浮木孔:《雜阿含經》卷十六:告諸比丘,如大海中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遇出頭,複有浮木,正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得遇此孔。至海東,浮木或至海西,圍繞亦爾。雖複差違,或複相得。凡夫漂流五趣之海,還複人身,甚難于此。(《大正藏》第五十叁冊第二五七頁,現存《雜阿含經》卷十六無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