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蛇頭尾共爭在前喻
譯文
譬如有一條蛇,尾對頭說:「我應在前面。」頭答尾道:「我一直在前面,爲何突然要變換位置呢
」頭依然在前面,想行去,尾纏住了樹,無法去了。就依尾在前面,不久墮落火坑中,燒爛而死。
師徒之間也是這樣,說師父年老了,卻總是在前面主持著,也應讓我輩年少的作引導的首領。這些年輕人不熟習戒律,時時有所違犯,于是師徒彼此都牽連著,墮入于地獄中。
原典
譬如有蛇,尾與頭言:「我應在前。」頭語尾言:「我恒在前,何以卒爾
」頭果在前,其尾纏樹,不能得去。放尾在前,即墮火坑,燒爛而死。
師徒弟子亦複如是,言師耆老每恒在前,我諸年少應爲導首。如是年少不閑①戒律,多有所犯,因即相牽入于地獄。
注釋
①閑:同娴,熟。
源流
《雜譬喻經》(比丘道略集、鸠摩羅什譯)第二十五則:昔有一蛇,頭尾自相與诤。頭語尾曰:「我應爲大!」尾語頭曰:「我亦應大!」頭曰:「我有耳能聽,有目能視,有口能食,行時最在前,是故可爲大。汝無此術,不應爲大。」尾曰:「我令汝去,故得去耳,若我以身遶木叁匝叁日而不已
」頭遂不得去求食,饑餓垂死。頭語尾言:「汝可放之,聽汝爲大。」尾聞其言,即時放之。複語尾言:「汝既爲大,聽汝在前行。」尾在前行,未經數步,墮火坑而死。
此喻僧中或有聰明大德上座能斷法律,下有小者不肯順從,上座力不能製,便語之言:「欲爾隨意。」事不成濟,俱墮非法,喻若彼蛇墜火坑也。
同前第二十六則:昔有捕鳥師,張羅網于澤上,以鳥所食物著其中。衆鳥命侶,競來食之。鳥師引其網,衆鳥盡墮網中。時有一鳥,大而多力,身舉此網與衆鳥俱飛而去。鳥師視影,隨而逐之。有人謂鳥師曰:「鳥飛虛空,而汝步逐,何其愚哉!」鳥師答曰:「不如是告。彼鳥日暮,要求(扌+西)宿,進趣不同,如是當墮。」其人故逐不止。日以轉暮,仰觀衆鳥,飜飛爭競,或欲趣東,或欲趣西,或望長林,或欲赴淵。如是不已,須臾便墮,鳥師遂得次而殺之。(《大正藏》第四冊第五二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