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喻經 47 貧人能作鴛鴦嗚喻

  47貧人能作鴛鴦嗚喻

  譯文

  從前外國的習俗,在節慶之日裹,所有婦女都佩戴優鉢羅華作爲裝飾。

  有一個窮人,妻子對他說:「你若是能得來優鉢羅華與我佩戴,就做你的妻子;若是不能得到,我便離開你了。」她丈夫先前很能摹仿鴛鴦的叫聲,便跨進國王的池沼,一邊作鴛鴦的鳴聲,一邊偷優鉢羅華。這時守池人問道:「池中的是誰

  」這窮人失口答道:「我是鴛鴦。」守池人將他捉牢了,帶到國王處去,走到半道上,窮人又抑揚有致地作起鴛鴦的鳴聲來。守池人說:「你先前不叫,現在叫有什麼用

  」

  世上的愚人也是這樣,終身殺生害命,作種種惡業,不調節心行,以使它朝善的方向發展,待到命終時,方說:「如今我想修行善業。」獄卒依然把他帶去,付與閻羅王處治。雖是想修行善業,也已經晚了。就好像那個愚人,快到國王那兒了,才作起鴛鴦叫來。

  原典

  昔外國法,節①慶之日,一切婦女盡持優鉢羅華②,以爲鬘③飾。

  有一貧人,其婦語言:「爾若能得優缽羅華來用與我,爲爾作妻;若不能得,我舍爾去。」其夫先來常善能作鴛鴦之鳴,即入王池,作鴛鴦鳴,偷優鉢羅華。時守池者而作是問:「池中者誰

  」而此貧人失口答言:「我是鴛鴦。」守者捉得,將詣王所,而于中道複更和聲作鴛鴦鳴。守池者言:「爾先不作,今作何益

  」

  世間愚入亦複如是,終身殘害,作衆惡業,不習④心行⑤,使令調善,臨命終時,方言:「今我欲得修善。」獄卒將去,付閻羅王⑥。雖欲修善,亦無所及已。如彼愚人,欲到王所,作鴛鴦鳴。

  注釋

  ①「法節」,《麗藏》作「節法」,誤,今據宋、元、明叁藏改。

  ②僵鉢羅華:梵文Utpala就是青蓮華,葉子狹長,近下處稍圓,向上漸漸尖起來,很像佛眼。

  ③鬘:梵文Soma譯音的簡稱,將花朵貫串起來,作爲裝飾,佩戴在頭上或身上。

  ④習:調節。

  ⑤心行:心,念念遷流不已,或念善,或念惡,所以叫做心行。

  ⑥閻羅王:梵文Yama-raja:主管生死罪福之業,役使鬼卒追攝罪人,捶拷治罰,決斷善惡。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