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奴守門喻
譯文
譬如有人將要出門遠行,吩咐仆人道:「你好好守著門,並看管住驢子和繩索。」主人走後,鄰村的人家這時正在奏樂,這仆人很想去聽,心中動搖,不能自安,隨即便用繩索系了門,放在驢上,趕著,到那奏樂的地方,去聽音樂。仆人離去之後,屋中的財物都被賊偷去了。主人回來,問仆人道:「財寶那兒去了
」仆人答道:「主人先前囑咐看守門、驢及繩子,除了這些以外,我就不知道了。」主人說:「留你守門,正是爲了財物。財物丟失了,還要門作什麼用
』
流轉于生死的愚人,貪戀著愛欲的仆人,也是如此。如來教誡道:要常常護住引出種種煩惱、進入種種妄塵的六根這扇門,不要讓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之賊進來,守住煩惱這頭驢,不要讓它隨意馳走,看好愛欲這條繩索。然而有些比丘不奉行佛的教誨,貪求利養:裝得清白,在幽靜處坐禅;其實心意流馳,貪戀五欲,被色聲香味迷惑住了。煩惱占據了整個的心,愛索纏縛住了整個的身,使得正念、覺意、道品之類的財寶都散失掉了。
原典
譬如有人將欲遠行,勅其奴言:「爾好守門,並看驢索。」其主行後,時鄰裏家有作樂者,此奴欲聽,不能自安,尋以索系門置于驢上,負至戲處,聽其作樂。奴去之後,舍中財物賊盡持去。大家①行還,問其奴言:「財物所在
」奴便答言:「大家先付門、驢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大家複言:「留爾守門,正爲財物。財物既失,用于門爲
」
生死愚人,爲愛奴仆,亦複如此。如來教誡,常護根門,莫苦六塵,守無明驢,看于愛索。而諸比丘不奉佛教,貪求利養;詐現清白,靜處而坐;心意流馳,貪著五欲,爲色聲香味之所惑亂。無明覆心,愛索纏縛,正念②、覺意③、道品④財寶悉皆散失。
注釋
①大家:王人。
②正念:能專心憶念佛法,叫做正念,心若是流馳散逸了,就應當攝它回來,使其止于正念上。
③覺意:又作菩提心、無上道心,即求無上菩提之心。
④道品:是達到涅槃境界的道法的品類,有叁十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