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喻經 30 牧羊人喻

  30牧羊人喻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善于牧羊,羊越來越多,乃至于成千上萬,卻很是悭貪,不肯讓外人沾點兒光。這時有一個人精于詭計,就找機會,去與他交朋友,對他說:「如今我與你最爲要好了,已經成了一體,再沒分異之處了。我知道某家有一個好姑娘,我會替你去說媒,可讓她來做你的妻子。」牧羊人聽了歡喜,便給了他許多羊和財物。這人又對他說:「你妻子今日生了一個兒子。」牧羊人還沒見到妻子,聽見已生了兒子,心中大歡喜,又給了他財物。這人後來又對他說:「你兒子生了之後,于今日死了。」牧羊人聽了這話,便大哭起來,噓欷不已。

  世上的人也是如此,既修習經文了,出于名利的考慮,保守住記憶和理解的方法,不肯爲衆人教化演說,受了這有漏身體的迷惑,妄求世間的歡樂,譬如自己的妻子兒女之類,受了這些歡樂的欺诳,從而喪失了善法。後來就喪失了身體的生命以及財物,便悲泣起來,産生了憂苦。如那個牧羊人,也是這樣。

  原典

  昔有一人,巧于牧羊,其羊滋多,乃有千萬。極大悭貪,不肯外用。時有一人,善于巧詐,便作方便,往共親友,而語之言:「我今共汝極成親愛,便爲一體,更無有異。我知彼家有一好女,當爲汝求,可用爲婦。」牧羊之人,聞之歡喜,便大與羊及諸財物。其人複言:「汝婦今日已生一子。」牧羊之人,未見于婦,聞其已生,心大歡喜,重與彼物。其人後複而與之言:「汝兒已生,今死矣!」牧羊之人,聞此人語,便大啼泣,噓欷不已。

  世間之人,亦複如是,既修多聞,爲其名利,秘惜其法,不肯爲人教化演說,爲此漏身之所诳惑,妄期世樂,如己妻息①,爲其所欺,喪失善法。後失身命並及財物,便大悲泣,生其憂苦。如彼牧羊人,亦複如是。

  注釋

  ①息:子女。

  源流

  燕人生于燕而長于楚,及老而還本國。過晉國,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國之城。」其人愀然變容。指社曰:「此若裏之社。」乃喟然而歎。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廬。」乃涓然而泣。指垅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啞然大笑,曰:「昔給若,此晉國耳。」其人大慚。及至燕,真見燕國之城社,真見先人之廬冢,悲心更微。(《列子·周穆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