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喻經 2 愚人集牛乳喻

  2愚人集牛乳喻

  譯文

  往昔有一個愚人,將要宴請賓客,便想積集牛乳,准備設宴時供用,因而想道:我如今若是預先天天擠取牛乳,牛乳漸漸多起來,終究無處安放,或許還會變酸敗壞呢,不如就讓它盛在牛腹裏,待臨到宴會時,便可一下子全部擠出來。想罷,就捉牢母牛和小牛,各各系在不同的地方。過了一個月之後,他方才設置宴會,將賓客迎入,安頓好,方牽過牛來,想擠取牛乳,而母牛的乳房癟塌塌的,一點奶也沒有了。這時賓客們或是瞪著他,或是嗤笑他。

  其他的愚人也是這樣,想要修行布施,只是說待我大有財物之時,然後才一下子布施掉。還沒來得及積聚起來,或是被貪官、水災、火災、盜賊侵奪掉了,或是猝然命終了,趕不及布施,那些愚人也如集牛乳的愚人一樣。

  原典

  昔有愚人,將會賓客,欲集牛乳,以擬供設,而作是念:我今若預于日日中(上殻+下牛)取①牛乳,牛孔漸多,卒無安處,或複酢敗。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臨會時,當頓(上殻+下牛)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②母子,各系異處。卻後一月,爾乃設會,迎置賓客,方牽牛來,欲(上殻+下牛)取乳,而此牛孔即乾無有。時爲賓客或瞋或笑。

  愚人亦爾,欲修布施,方③言待我大有之時,然後頓施,未及聚頃,或爲縣官、水火、盜賊之所侵奪,或卒④命終,不及時施,彼亦如是。

  注釋

  ①(上殻+下牛)取:擠取,(上殻+下牛)音勾。

  ②悖牛:母牛。

  ③方:僅、只。

  ④卒:同猝。

  源流

  《衆經撰雜譬喻經》卷上載:昔有一婆羅門,居家貧窮,正(止、只、僅)有一悖牛,(上殻+下牛)乳日得一鬥,以自供活。聞說十五日飯諸衆僧沙門得大福德,便止不複(上殻+下牛)牛,停至一月並取,望得叁斛,持用供養諸沙門。至滿月,便大請諸沙門至舍皆坐。時婆羅門即入(上殻+下牛)牛乳,正(止)得一鬥。雖久不(上殻+下牛)乳而不多。諸人呵罵言:汝癡人!雲何日日不(上殻+下牛)乃至一月也,而望得多

  

  今世人亦如是,有財物時,不能隨多少布施,停積久後,須多乃作。無常水火及以身命,須臾難保。若當不遇,一朝蕩盡,虛無所獲。(比丘道略集、鸠摩羅什譯,《大正藏》第四冊第五叁二頁)

  解說

  生命飄忽,身外之物,更是聚散不定,因而布施之舉,當時時實行,多少無論,毋須等待什麼時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