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喻經 1 愚人食鹽喻

  經典一

  1愚人食鹽喻

  譯文

  從前的時候,有一個愚人,到別人家去作客。主人端出食物來,他嫌淡而無味。主人聽罷,便另外爲他添了點鹽進去。愚人嘗到了鹽的美味,心內便想:味道所以這麼美,是有鹽的緣故。少少一撮,尚且如此,滿滿一把,豈不更妙

  這愚人不懂其中的道理,便單單吃那鹽。吃罷,口顫舌抖,反而得了苦楚。

  這就譬如那些外道,聽說節製飲食可以得道,即便斷絕了飲食。或是斷七日,或是斷十五日,空佬佬地使自己遭一番困餓,卻對修道毫無益處,活像那個愚人,因爲鹽可調出美味來,就單是吃它,致使口顫舌抖,外道的斷食也是這樣。

  原典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爲益①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複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②,反爲其患。

  譬彼外道,聞節飲食可以得道,即便斷食③,或經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餓,無益于道,如彼愚人,以鹽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複爾。

  注釋

  ①益:添。

  ②爽:傷、敗。

  ③斷貪:即爲祈願或成就修行,而于特定期間內斷絕飲食。本爲瑜伽派或其他苦行外道行法之一。後爲佛教采用。

  源流

  與此譬喻相類似的,有《大智度論》卷十八所載的田舍人食鹽:「譬如田舍人初不識鹽,見人以鹽著種種肉菜中而食,問言:『何以故爾

  』語言:『此鹽能令諸物味美故。』此人便念:此鹽能令諸物美,自味必多。便空抄鹽滿口食之,鹹苦傷口,而問言:『汝何以言鹽能作美

  』人言:『癡人!此當籌量多少,和之令美,雲何純食鹽

  』」(《大正藏》第二十五冊第一九四頁)《大智度論》卷五十九:「譬如愚人不識飲食種具,聞醬是衆味主,便純飲醬,失味致患。」(同上第四八O頁)《大智度論》卷六十四:「譬如食雖香美,過噉則病。」(同上第五O九頁)

  解說

  此則譬喻可與本集<見他人塗舍喻>、<嘗庵婆羅果喻>並讀,都是喻示過猶不及、並且招致傷敗的道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