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正值清明時節,我們在國外,每個地方都有超度。華人祭祖的習俗,對祖先的追思,其他民族,其他宗教信仰,曆來都非常尊敬我們民族的這種優良傳統。超度可以說是我們佛教裏比較特別的,其他宗教追思是有,但是超度的方法,遠不像我們佛教那樣豐富而且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們剛才在念地藏菩薩名號的時候,我發現大家或合掌、或沒合掌,眼神都是遊離的。說明嘴裏念的地藏菩薩,心裏想的是什麼不知道。我們佛弟子要記住,早晚功課也好,平時念經、念佛也好,要與我們所念的相應,口中念這些文,心中要隨文起觀。或簡或繁,都要如法。念地藏菩薩聖號的時候,從俗谛上,就應當思維什麼是地藏菩薩。你如果有能力從勝義谛上去思維,那就更殊勝了,那一句地藏菩薩,句句放光。俗谛思維的話,至少那些鬼神會感受到你的力量,地藏菩薩的力量通過我們展現出來;如果你從勝義谛上也能入觀地藏菩薩名號,我們稱爲叫“觀”,那你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一樣,在這個空間現出來。所以我們口念,心要相應。心不相應,那就是自古以來就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念破喉嚨也枉然”,再下去就更不好聽了,叫“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地”、“藏”,什麼地,什麼藏?有人說是心地,那心地,我們每個人心有沒有帶來?(帶來了)心既然帶來了,我們的這個心,和地藏菩薩的心地的地,一樣還是兩樣?這個是要分多層次的。所以在《唯識》裏面講到心意識,這個心意識有第六意識,也屬于心的一種現象,乃至眼耳鼻舌身,也是心的一種現象,還有第七意識,也是心。那地藏菩薩的“地”,它是特指第八意識——大圓鏡這個心地。所以它那個第八的大圓鏡裏面,它有含藏性。這個“藏”,跟我們衆生的藏是不一樣的。
我們衆生也有第八意識,但這第八意識的含藏性,它是過去無量劫的種子都含藏在裏面——業識,地藏菩薩在《地藏經》裏講,做等覺菩薩不可稱計,那藏是什麼藏?跟我們的藏是不一樣的,我們這裏面都是雜染的種,如果冒出來的話,自己都會嚇一跳。《地藏經》裏講,在業力面前,縱然是父子,不肯替受。當地獄業力現前的時候,父子相遇了,你是你、我是我,不相替代,太恐怖了。那地藏菩薩的藏是功德寶藏,是淨化了的,而我們沒有淨化。但是當我們思維地藏聖號的時候,地藏菩薩的功德,就通過我們的思維展現在身邊了。如果我們也隨喜贊歎地藏菩薩,模仿地藏菩薩這樣發大心的話,我們平時生活當中也在積累這樣的寶藏,我們也有這個地,一分不缺,我們精進地學習普賢菩薩、行持十大願王、來積聚這些寶藏的時候,這個是在念地藏菩薩。不單是在念,而且與地藏菩薩的功德相應。
所以對衆生份上來說,那些鬼神甚至看到我們就像地藏菩薩一樣。反過來說,我們末法時代的衆生,我們這個“藏”不是寶藏了,是(業)“障”了,那是要有一點慚愧心的。像我們心的意識裏面,裝了哪些東西。有用的,寶貝的東西是很少的。如果死亡是檢驗的話,死亡的時候,會有哪些東西向上托起我們的生命呢?反過來說,很多很多的業,拖著我們的意識,向下墮落。(弟子慧敏根據法會現場錄音整理)
所以平時修行,你所做的一切,你對著叁寶的對境,掃地啊,供香、供花、供水,這些所做的,種種的就變成你心地的資糧,你心地也有點保障了。就像藏傳佛教,修四加行、五加行,每個加行至少十萬遍,我供過十萬次曼茶,我大拜過十萬次,我修過十萬次的百字明忏悔……很多人都不止十萬呢。修行怎樣,想想還能拎得出來。
地藏菩薩的那個藏——寶藏,《地藏十輪經》裏講,地藏菩薩還沒有來,天上的雲一層一層飄過來,那個雲美麗得不得了,雲彩裏面往下飄衣服,飄金、銀、鑽石……諸大菩薩看到個個精神飽滿,很多很多的從天上自然而降來供養,歎未曾有,就問佛陀:這是什麼現象呢?佛陀就說,地藏大士降臨道場,他的功德無邊無際,滿一切衆生願。他所在心地寶藏裏種種功德具足,所以我們在學院裏夏季大法會——普賢雲供法會,主要念的就是地藏聖號,所以在佛法裏面,地藏菩薩又稱爲所有一切財富具足的,是“財神部長”。所有的財神都是屬于地藏菩薩的部下,所以他手中的如意寶,我們漢傳佛教的贊頌裏說:“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他的寶珠一到,天堂那麼大的福報就會現前了。所以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地藏菩薩聖號飄蕩在學院上空時,讓我們想起來都是非常大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