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伽經 源流

  源流

  

  據有關史料記載,此《楞伽經》原有大、中、小叁部。大部者有十萬頌之多,如《天皇叁寶錄》稱:在于阗南遮俱盤國中,具有《楞伽》等十本大經,各十萬頌;中部者,有叁萬六千頌,如中土之諸梵本皆稱有叁萬六千偈;小部者,有二說:唐法藏之《入楞伽心玄義》說「小本千頌有余」(詳見大正叁十九·頁四百叁十);宋寶臣之《注大乘入楞伽經》稱「略本四千頌」(詳見《注大乘入楞伽經》卷一。大正叁十·頁四百叁十四)。中土所譯之四本,均取自小部。

  此經在唐代之前,似尚未引起佛教的特別注意,因此對它之注疏、诠釋和研究不多見。但自唐之後,研究者日多,注疏、诠釋此經的著述有十幾部,現先把對此經之注疏及與此經有關的著述羅列於下:

  1《入楞伽心玄義》(一卷)唐·法藏撰 《大正藏》第叁十九冊

  2《注大乘入楞伽經》(十卷)宋·寶臣注 《大正藏》第叁十九冊

  3《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注解》(八卷)明·宗泐、如圮同注 《大正藏》第叁十九冊

  4《楞伽經注》(卷二及卷五,殘缺)唐·智俨注 《續藏經》第一編,第九十一套,第二冊

  5《楞伽師資記》(一卷)唐·淨覺集

  6《楞伽經集注》(四卷)宋·正受集記 《續藏經》第一編,第二十六套,第四冊

  7《楞伽經纂》(四卷)宋·楊彥國纂 《續藏經》第一編,第九十一套,第二冊

  8《楞伽經通義》(六卷)宋·善月述《續藏經》第一編,第二十五套,第叁冊

  9 《楞伽經玄義》(一卷)明·智旭撰述 《續藏經》第一編,第二十套,第一冊

  10《楞伽經義疏》(九卷)明·智旭疏義

  11《楞伽經合轍》(八卷)明·通潤述 《續藏徑》第一編,第二十六套,第五冊

  12《觀楞伽經記》(八卷)明·德清筆記

  13《楞伽補遺》(一卷)明·德清撰

  14《楞伽經宗通》(八卷)明·曾鳳儀宗通 《續藏經》第一編,第二十六套,第叁冊、第四冊

  15《楞伽經參訂疏》 (八卷)明·廣莫參訂 《續藏經》第一編,第二十七套,第一冊

  16《楞伽經精解評林》(一卷)明·焦竑纂 《續藏經》第一編,第九十一套,第二冊

  17《愣伽經心印》(一卷)淨挺著 《續藏徑》第一編,第五十九套,第二冊

  18《楞伽經心印》(八卷)清·函是疏 《續藏經》第一編,第二十七套,第一冊、第二冊

  此外,還一些散見於各種論著中對《楞伽經》某一思想的論述和闡釋,如有關法相唯識的理論,散見於《唯識論》之中,這些於此不一一列舉。

  在筆者所讀過的《楞伽徑》諸注疏、論著中,就義理而言,闡釋較深入、透徹的,當推唐法藏所撰之《楞伽心玄義》。此《玄義》通過「教起所因」、「藏部所攝」、「顯教差別」 、「教所被機」、「能诠教體」、 「所诠宗趣」、「釋經題目」、「部類傳譯」、「義理分齊」、「隨文解釋」等「十門」,對《楞伽經》之思想旨趣、教義特色等進行了分門別類的剖析和較爲深刻、准確的概括和歸納,對於人們之理解《楞伽經》頗有助益;另外,宋宗泐、如玘同注之《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注解》及宋寶臣的《注大乘入楞伽經》,雖然有些解釋與經文原意不盡相符,但援據該博,诠釋細密,對于閱讀此經也多有幫助。

  

  

✿ 继续阅读 ▪ 楞伽經 解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