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臨終一念往生 (智敏 慧華金剛上師著 )

  臨終一念往生

  智敏 慧華金剛上師著

  一、生命的真相

  二、何謂一念往生

  叁、爲何要推廣一念往生助念

  四、如何爲臨終者一念往生助念

  五、後續處理

  六、重病患者應如何輔導

  七、人人皆須預辦的大事

  八、勸請大家一起來推動

  作者簡介

  一、 生命的真相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生命不過是靈魂隨業流轉而不斷生生死死的曆程。

  什麼叫業?就是我們的所作所爲、所言所語、所思所想。這一切的行爲言語思想,都有它的能量,一有造作,能量便釋放而出,影響他人、牽系自己,稱爲“業力”。

  當靈魂隨著業力的牽引,進入母胎,便有了生命;胎兒長成身體,離開母體,便是出生。當這一個身體的業報已盡,靈魂離開身體,便是死亡。靈魂離開這個身體後,又隨著他的業力,再找一個母胎,于是又再有生、又再有死,生生死死,永無止境。這便是生命的真相。

  業力既是自己造作而成,所以業力是可以由自己決定及改變的。而生死又是隨業力而流轉,因此生死也是可以自己決定及改變的。乃至生命中所遇、所受、所得、所失,所有的一切,也都可以由自己決定及改變。

  改變業力、改變生死、改變生命,必須從平常的言行思想做起。生命中多一個好的行動、好的話、好的念頭,則多一個善業,生命便會更好一分。若多一個傷害別人的言行思想,則多一個惡業,生命便更惡劣一分。若能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乃至每一個念頭,都不要傷害別人,都總是利益別人,如果生命中充滿的都是純善的業,則想不變好都不可能了。

  二、 何謂一念往生

  改變生命,要由現在每一念做起。而要決定生死,則必須在臨終最後一念來把握。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在無窮無盡的宇宙中,有無量無數的世界,也有無量無數的佛在教化衆生。在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那裏有一尊佛,叫阿彌陀佛,在救度十方無量世界的衆生。凡是有衆生聽到他的名號,真心相信他,至誠發願要生到極樂世界,一心持念他的名號,並做種種善行,不造惡業,則在臨終舍報時,阿彌陀佛一定前來接引他的靈魂,往生到極樂淨土。往生到淨土裏,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沒有老死,沒有貧病,只有純淨永恒不變的快樂。假使有人在生時不知道修持,但能在臨終舍報時,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至心稱念,也一樣可以往生。”

  爲什麼平常沒有修持,只要臨終念佛就可以往生呢?因爲當人臨終的最後一念,正是生死交關的一念,也是生命交替的一念,所以這一念的力量也最爲強大。這一念,可以決定下一世可以往生、或再受輪回?是生人天,或墮畜生、餓鬼、地獄?這一念若是起嗔恨心,則將受嗔恨力量牽引,而墮入地獄、或生做毒蟲。這一念若是起貪愛心,則將受貪愛力量的牽引,而墮入鬼道、畜生。這一念若是安詳甯靜,則能再生爲人,或生天上。若是信仰上帝者臨終一念,祈求上帝,與上帝相感應,則能生天國,做上帝的屬民。

  所以,若是臨終這最後一念,能注想于佛,則能與佛相感應,舍報之後,必能往生佛刹。這一生的最後一念方才結束,下一世超脫生死輪回的生命,已在極樂淨土的蓮花中出現。這就是“一念往生”的意義。

  叁、 爲何要推廣一念往生助念

  這“一念往生”,聽起來是如此簡單,實際上是何等困難!因爲在臨終舍報之際,身心都受到無比的痛苦,要想定一下心來都已很難,何況要把握得住最後一念來住念于佛?除非是極有修持的修行者,否則單靠臨終者自己的力量,要想一念往生,實在不是容易的事。然而,“只願衆生離諸苦,不爲自己求安樂”,是學佛行者的本分,因此,佛教乃有“助念”── 助他念佛 ──的法門興起。

  助念乃是佛教傳統的臨終關懷方式。但助念的方式,又有臨終前助念、舍報後八小時內助念、及舍報叁天半之後的中陰助念等不同。雖然各種助念,都同得佛力加持,助念後也都有明顯的瑞相,但功效仍有差別。以舍報者而言,臨終一念往生,較之舍報後助念,可說費力少而成效大。但以助念者而言,臨終一念往生助念,卻有種種因緣限製,如人力不足、時間不定等。

  智敏、慧華時時緬懷曆代祖師與諸佛菩薩無二的悲懷以及對後代子弟無比的宏恩與殷切期盼,故自勵心心念念爲度衆生而不敢稍懈。因鑒于助念團的發展,大多只能限于舍報後助念,極難做到臨終最後一念的助念,然而欲令亡者獲得更實際、更究竟的度脫,終須以臨終一念往生爲要。特別是一般病危者,大多精神疲乏渙散至極,在生既無念佛修持,又加世事諸多牽挂,臨終根本不能專心念佛,際此生死升墮關卡,倘能助他見佛、聞佛、想佛,或僅得其一,或見或聞,皆直通意根,自能臨終往生。

  近年來,安甯療護的工作在國內日益發展,臨終關懷的觀念也逐漸普遍。不慧乃藉此機緣,不避愚昧,率先領導,願與各佛教助念團、醫護工作者、乃至社會大衆,共同來推廣此“臨終一念往生”助念,協力發展此一無我度生之殊勝事業,普願一切有情皆能掌握此“臨終最後一念”,念佛、憶佛、見佛、聞佛,同返蓮花淨土,究竟菩提。

  四、 如何爲臨終者一念往生助念

  想要爲臨終者助念,以助他一念往生,最重要的有叁點:一是切勿急救、搬動、換衣洗身、哭泣喧擾;二是善巧開導,啓發他的信心;叁是要令他所見到的、所聽到的、所想到的,無不是佛,常住于佛念,直至舍報,不可中斷。

  (一)防障礙

  若是以達瀕死者,切勿再強行急救,應盡速送回家中,一切事宜皆可由自己家人作主,盡好安排。亦可請求送到醫院的往生室(助念室),或與醫院溝通好,不要急救,並且給予我們爲他助念的時間。

  爲何不可急救?現在的醫學只注重身體表面現象,以儀器來判定機能活動,而缺乏靈性的照顧。不知人臨終時,靈魂要脫離身體的痛苦,有人形容如同生龜脫殼。 因爲此時臨終者精神虛耗,而且又十分敏感,稍微碰觸即如同刀割,卻又不能自主,既已苦不堪言,又真的是無法可言。所以此時切忌搬動,也不要急著爲他更衣、淨身。若是以機器爲已達“瀕死”狀態的身體急救,更無疑直如置之于地獄。如此折磨病人,極易使他心生嗔恨,而墮入惡道。

  而哭泣喧擾,一方面令臨終者心神煩動不安,對他來說,也是極大的痛苦;另一方面則極易令他因此心生貪戀,又再入輪回。

  (二)善開導

  防止令他身心不安的種種障礙之後,便要開導他放下此生的種種執著,並爲他簡要提示阿彌陀佛及極樂淨土的種種殊勝功德,令他生起信心,願求往生。

  此時對他的開導,語句要盡量簡單、切要,因臨終者已無太多精神可以做複雜的思考。若是已半昏迷、乃至已昏迷的病人,導示的人要盡量靠近他的耳邊爲他開導,讓他的耳根能感受到。

  導示的工作,最好由他的親人來做,因爲親人的聲音最能入耳。若親人無法勝任,則可請求助念團體專職人員來做導示。

  (叁)助正念

  簡要的開導,令生信心之後,就要開始爲他助念了。助念的要點,就是要令他眼所見、耳所聞、心所想,無不是佛。所以若臨終者神識還清醒,眼睛還能作用,我們要在他一張開眼睛就看的到的地方,擺放一張阿彌陀佛立姿的接引相,大小以讓他輕松就能看清楚爲原則。

  其次要在他身旁念佛號,讓他聽到,如果他能念,則跟著出聲念或默念,如果不能念,就讓他時時聽到佛號,不要間斷。但因爲我們不知道他要多久才舍報,所以要以他的家人爲主,分班爲他念佛。若親人人手不足,亦可請求助念團體協助。如印光大師之開示,以分叁班爲佳,可以輪流念一時、休息二時,則不致太過勞累,便可持久。當然也可以依各自實際狀況,而做適度的調配,總以能持久不斷爲主。這樣持續助念,直到他往生。凡人臨終,四大分離,重苦交?,六根逐漸失去功能,身不能動,口不能念,鼻舌二識皆離,聽覺尤存,耳識、鼻識最後離身。此時正是身聞佛號的最後緊迫關頭,迨音聲(佛音)逐漸遙遠,至于無聞。此時意識方始停止。故臨終最後一念往生,此一念實爲身聞佛音,心系佛土。不慧深心祈請諸位家屬及醫護天使們,務請掌握此臨終最後一秒鍾之勝緣,助他臨終一念,聞佛、憶佛決定往生。

  五、後續處理

  亡者雖經醫師判定死亡,仍不應馬上移動,及做屍體的種種處理,尤其切忌交殡儀館送入冰庫。因爲亡者外相看來雖已斷氣,或心跳停止,實際上仍可能有微細的氣息未斷,神識尚未馬上脫離色身而往生。所以應再持續助念,最好能再念滿八小時乃至十二小時。

  等斷氣滿十二小時之後,再爲他做世俗處理,如送殡儀館、洗身、更衣等。一般人都會顧慮亡者肢體僵硬,無法更衣。但實際上經過助念的亡者,絕大多數身體都會變的柔軟,更衣絕無困難。即使真的僵硬,也可以用毛巾浸溫水來熱敷關節,即可松軟。

  在亡者舍報後四十九天之內,家屬應盡力爲往者做種種功德,諸如以亡者名義印經、濟貧、供養叁寶等,以增進亡者的善緣。一般往生極樂世界,多生凡勝同居土,有九品高下不同,爲他多造功德,可助他蓮品增上,成就更殊勝。同時家屬亦不可造惡業,尤忌殺生祭拜,最好四十九天之內,家屬都能茹素,以免替亡者增加惡緣的牽纏。

  六、重病患者應如何輔導

  若是重病患者,已久醫不愈,或者醫學已宣布無法救治,也應引導他念佛。因爲釋迦牟尼佛也說:“若能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每念一句,能消除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念佛消業障,若此生的壽命未盡,則業障消了,病也就好了;若此生的壽命已盡,則業障消了,便能順利往生極樂淨土,不必再受病苦的折磨。所以念佛,身命可救者則能救身命,身命不可救者,則舍此生的身命,可救得永恒不死的性命。

  然而第一步,是要先突破他對此生生命的執著,也就是要他不能怕死。唯有不怕死,才…

《臨終一念往生 (智敏 慧華金剛上師著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