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編序

  編序

  

  敲門處處有人應 

  《中國佛教經典寶藏》是佛光山繼《佛光大藏經》之後,推展人間佛教的百冊叢書,以將傳統《大藏經》青華化、白話化、現代化爲宗旨,力求佛經寶藏匿再現今世,以通俗親切的面貌,溫渥現代人的心靈。

  佛光山開山叁十年以來,家師星雲上人致力推展人間佛教不遺馀力,各種文化、教育事業蓬勃創辦,全世界弘法度化之道聲應機興建,蔚爲中國現代佛教之新氣象。這一套白話青華大藏經,亦是大師弘教傳法的深心悲願之一。從開始構想、擘劃到廣州會議落實,無不出自大師高瞻遠矚之眼光,從逐年組稿到編輯出版,辛賴大師無關注支持,乃有這一套現代白話之大藏經問世。

  這是一套多層次、多角度、全力位反映傳統佛教文化的叢書,取其青華,舍其艱澀,希望既能將《大藏經》深睿的奧義妙法再現今世,也能爲現代人提供學佛求法的方便舟筏。我們祈望《中國佛教經典寶藏》具有四種功用。  

  一、是傳統佛典的青華書——中國佛教典藉汗牛充棟,一套《大藏經》就有九千馀卷,窮年皓首都研讀不完,無從赈濟現化人的枯槁心靈。《寶藏》希望是一滴濃縮的法水,既不失《大藏經》的法味,又能有稍浸即潤的方便,所以選擇了取精用弘的摘引方式,以舍棄龐雜的枝節。由於執筆學者各有不同的取舍角度,其間難免有所缺失,謹請十方仁者鑒諒。

  二、是深入淺出的工具書——現代人離古愈遠,愈缺乏解讀古籍的能力,往往視欲渡無舟。《寶藏》希望是一艘現代化的舟筏,以通俗淺顯的白話文字,提供讀者遨遊佛法義海的工具。應邀執筆的學者雖然多具佛學素養,但大陸對白話寫作之領會角度不同,表達方式與臺灣有相當差距,造成編軍民一致過程中對深厚佛學素養與流暢白話語言不易兼顧的困擾,兩全爲難。

  叁、是學佛入門的指引書——佛教經典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以深入,門門是無限寬廣的證悟途徑,可惜缺乏大衆化的入門導覽,不易尋覓捷徑。《寶藏》希望是一支指引方向的路標,協助十方大衆深入經藏,從先賢的智慧中汲取養分,成就無上的人生福澤。然而大陸佛教經「文化大革命」中斷了數十年,迄今未完全擺脫馬列主義之教條框框,《寶藏》在兩岸解禁前即已開展,時勢與環境尚有諸多禁忌。五年來雖然排除萬難,學者對部份教理之闡發仍有不同之認知角度,不易滌除積習,若有未盡中肯之辭,則是編者無奈這咎,至誠祈望碩學大德不吝垂教。

  四、是解深入密的參考書——佛陀遺教不僅是亞洲人民的精神歸依,也是世界衆生的心靈寶藏,可惜經文古奧,缺乏現代化傳播,一旦龐大經藏淪爲學術研究之訓诂工具,佛教如何能劄根於民間?如何普濟僧俗兩衆?我們希望《寶藏》是百粒芥子,稍現顯現一些須彌山的法相,使讀者由淺入深,略窺叁昧法要。各書對經藏之解讀诠釋角度或有不足,我們開拓白話經藏的心意卻是虔誠的,若能引領讀者進一步深研叁藏教理,則是我們的衷心微願。 

  在《寶藏》漫長五年的工作過程中,大師發了兩個大願力——一是將文革浩劫斷滅將盡的中國佛教命脈喚醒複蘇,一是全力扶持大陸殘存的老、中、青叁代佛教學者之生活生機。大師護持中國佛教法脈與種子的深心悲願,印證在《寶藏》五年艱苦歲月和近百位學者身上,是《寶藏》的一個殊勝意義。

  謹呈獻這百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爲師父上人七十祝壽,亦爲佛光山開山叁十周年之紀念。至誠感謝加被,龍天護持,成就了這一椿微妙功德,惟願《寶藏》的功德法水長流五大洲,讓先賢的生命智慧處處敲門有人應,普濟世界人民衆生

  

  

✿ 继续阅读 ▪ 佛性論 題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