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又行持,必得往生佛國。
還有:“歸依”二字的意思,含有回頭之義,如言: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世俗對于浪蕩江湖,風塵勞碌之人,有句俚語說:
“浪子回頭金不換”。
天主教和基督教,對人死之後,稱之爲“息勞歸主”。都有“回頭”的意思。
照佛教的道理,當一個人臨命終時,用“助念”的方法,在亡者周遭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即是含有提醒亡者,了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要乘此時機,回光返照,認識你自己的自性,回到自己原來的家鄉。什麼是自己原來的家鄉?即是每個人的清淨自性,見到自性,即見到佛性,見到佛性,即回到了佛國。
(六)助念的規矩
病者生前已是病苦纏綿,苦不堪言,在將斷氣或已斷氣這段期間,最需要者爲“甯靜”,甯靜就可讓死者死得安樂。這時對死者有需要注意的幾點,那是:
(一)不要移動
(二)不要哭泣
(叁)不要嘈雜
(四)肅敬念佛
關于第一點,不要移動。因亡者臨終,需要甯靜,如移動他,可能使其身體痛苦,易生嗔心,嗔即墮落。如果想與沐浴或換衫,要在其病重時,預先爲之做好,或死後八小時再做亦可,這是需要注意的第一點。
第二不要哭泣。親友去世,眷屬哭泣,這是人之常情。但死者剛咽氣,即對其遺體號叫痛哭,徒增其辛酸難過。不如忍著眼淚虔心念佛,送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樣兩皆心安。如果你忍不住眼淚哭聲,可以到另一室去,大哭一場,以舒郁結,也是權變辦法。
第叁不要嘈雜。死者斷氣後,許多親友聞訊,到來探視,同時也有許多後事安排,人多口多,你一句我一句,絮絮不已,沖破甯靜;不但影響亡者,也影響念佛人之專一。此時如有事相議,最好請至另一室,或到房外走廊,保持室內甯靜,安祥念佛,使亡者只聽到念佛聲,心念專一,淨念相繼,方是正道。
第四肅靜念佛。凡佛教信徒,或非佛教信徒,既知助念之好處,在料知其眷屬壽命已盡,或未斷氣,或漸斷氣,或已斷氣,或者病人預早有吩咐,即開始准備“助念”事,通知助念團友,到來念佛,送其往生。
念佛的方式有叁個:
(一)是用備好的錄音機,一按鈕即可稱念;
(二)是善友們跟隨錄音機同念;
(叁)是不用錄音機,只幾位善友同念。
另有幾點要注意者:
(一)人數不必太多;
(二)人多時可以輪班替換,免致時間長了辛苦;
(叁)可以不敲魚磬,免致尖銳聲音刺耳。若必敲時,宜敲細聲,企于離亡者較遠處;
(四)不必燒香,可供小小花束;
(五)不要擾及鄰床病者,切記切記!
(六)八小時後再移動其遺體。
(七)若病房人多不便,可將遺體連床,一並由電梯送至殓房,繼續念佛至八小時後,再爲移動。
(八)若病者坐化,可任其自然端坐八小時,不必覆蓋任何衣物。惟須注意,不使其坐式傾斜。
(九)不必爲亡者穿著上好衣服,身上可輕輕覆一淨潔床單。亡者終必埋葬或火化,著華麗衣服無用;可在事前代送人,與之結緣,猶有功德。
(十)八至十二小時後,料理一切後事,惟佛聲仍可繼續。
科學昌明,用錄音機領導念佛,固屬方便,但究不若人念爲上。最少須有一二人跟錄音機同念,照原錄音帶之轉換。轉換錄音帶時,宜小心靜寂,勿使拍拍作響,有擾甯靜。
在婆羅州山打根埠,有人爲邪祟所擾,善友們用錄音機念佛驅邪。初時,許多人跟錄音機同念,邪祟瞥見金光佛相,急去無蹤,人遂清醒。後來時間已久,念佛人相繼離去,錄音機雖開著念佛,但邪祟來擾如故。可見以人念佛爲上。
(七)曲終人不散該如何?
常言道:“曲終人散”。念佛就是唱的“無生曲”,曲唱完了,人也應該散去了。但也有時並如此,曲終人不散,要好戲繼續上演,又該如何?這比如助念送往生,佛號念完了,人未往生,反而蘇醒,又繼續活了十余年,這該如何?答:這是好事,是高興的事,是吉祥的事。已死之人,憑念佛功德,死而複蘇,不是更好嗎?本來壽命已盡,憑念佛功德,又增加壽命,不是更好嗎?本來原先常有病,憑念佛功德,百病不生,壽命延長,不是更好嗎?
這裏我給諸位說幾個事實做例子。
倓虛大師,十七歲時死去一日夜,因許願誦金剛經,得以還陽複蘇。此後,在六十至八十五歲期間,病重時,我曾四次爲他助念送往生,都是仗念佛功德,死而複蘇,活到八十九歲才入滅。
普通人以爲念阿彌陀佛,是爲死人念的,對活人是“不大吉利”,不吉祥的,這是極端錯誤的觀念。你看!各寺廟佛堂,每日五時功課,都是念佛。人與人見面,也是念佛。這不但祛除了不吉祥,而且有大功德!
如人出遠門,要先預備資糧。生佛國去,念佛就是資糧;這叫做“淨土資糧”。一個人能多念幾千萬聲佛存起,這就是往生佛國的本錢,有了去佛國的本錢存儲,這是值得歡喜的事啊!
香港地各種宗教都有。有的家庭中,父母信佛,子女信天主,父母惟恐逝世後,子女不爲打齋做功德,于是生前即在寺院之功德堂內,預先立一往生蓮位,照片、名字,全部落齊。只是用紅紙貼住,寫上長生祿位字樣。寺院的人朝夕給念阿彌陀佛祈禱,他本人也一樣種善根,結佛緣,有功德,並沒有什麼不吉祥的兆頭。
須知,念佛是功德事,讓人種德修福,長養菩提,增長善根。世間人沒一個嫌自己的功德過多的,功德善事,做得愈多愈好。念多點佛,作爲往生佛國的資糧,臨命終時,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安詳而逝,蓮華化生,這該是大吉利,大吉祥的事呢!
按照佛經所說:當世人願生西方開始念佛的時候,極樂世界就有一枝蓮華開始標出。念佛的功行愈深,蓮華也就長得愈大。彌陀經說: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這是一點不錯的。
一九六四年,我去印度朝經,曾見那邊的蓮華有叁尺七寸那麼大,蓮葉比蓮華更大,這樣比起來,比我們這邊的車輪還大得多呢!
念佛的人,一邊念佛,一邊發願往生,到了臨命終時,蓮華漸漸開放。直到這邊要往生的人,在佛聲中,最後一口氣斷,其靈性在極樂世界,也就即刻蓮華化生。
有人要問:人是有靈性的動物,蓮華是無靈性的植物,植物何以能化生動物?
答曰:不然!例如我們這個世界的木頭,是植物,可以生蟲。土壤,也可以生蟲。河水、海水、也可以生蟲,及生許多海産動物。枭鳥抱石爲子,孵成小鳥。火龍、火獸、餓鬼、周身出火,無礙生存。虛空空體無物,亦生許多生物。冬蟲夏草,冬天爲蟲,蟄居土內,夏天爲草,茁長地上,半爲植物,半爲動物,又時而爲植物,時而爲動物。海洋中,萬千物體,既是植物,又是動物。佛在世時,印度有一棵奈樹,生一大菠蘿,菠蘿中生一奈女(見奈女因緣經。)這種例子舉不勝舉。
普通男女相悅,攬父母紅白二物,納想爲胎,出生爲人,是由不淨中生,屬于凡胎。念佛之人,心願虔誠,淨念相繼,功德所聚,以蓮華爲父母,屬于經胎。此爲佛金口所說,當是無可置疑的。如淨土詩雲:
一朵蓮含一經胎 一聲功就一華開
稱身璎珞隨身現 盈器酥酡逐念來
另一偈雲: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華爲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爲伴侶
後面的一個偈語,是佛門中,念佛人常誦的偈語,用以回向自己的念佛功德。
(八)蓮華化生
當一個人世緣已盡時,世俗上稱之爲“死”!在佛教稱之爲“往生”。“死”的意思,是說這個人沒有了;不存在了。“往生”則不同;往生並不是死,是從此而往彼。
例如:從九龍往香港;從香港往臺灣;往廣州。這只是主人家換了區域,換了住處。也等于搬了家,換了房子。從這所舊房子,搬過另外一所新的房子去。
不是嗎?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也叫做色殼子,以其有形有色如外殼故,就等于像一所房子,住久了,房子自然就陳舊了,變壞了,這時主人就要換房子了。
往生,就是從我們這個汙濁世界,蓮華化生,到清靜的極樂世界去;換一個新的世界;換一所新的房子。
助念送往生,就是替臨終的主人,打理搬房子事,從舊的房子,送他到新的房子去。這並不是憂惱事,而是歡喜事。
憂惱是凡情,歡喜是道情。
平時人們指著自已的身體,給起名叫做“我”,這就錯了。身體並不是“我”,而是“我的”!它——是“我”所使喚的一件東西。每個人的清淨自性才是“真我”,“真我”所用的東西,用完了,或用壞了,就要換新的了。
助念送往生,就是要您蓮華化生,換過一個新的了。
往生的簡單條件,是憑自己平時念佛的工夫,和臨終時大衆助念的工夫,加上彌陀的願力接引,叁緣具足,必定往生無疑!
一位大德,來佛教醫院養病,住了不久,自知世緣已盡,將到無常,預先囑咐親友,代爲助念。他本人平時也有相當修養,對世情也很看得開,放得下。結果,在助念時,他靈光不昧,回光返照,了悟無生,臨斷氣時,還留下了下面四句偈語:
色空俱不著,
顯現古家鄉;
彌陀入我性,
性入無量光。
說完了偈語,便兩目雙垂,撒手西歸。
人死本屬于哀傷事,像這位病友之去世,使人在哀傷之中,反而又生起了希有心,歡喜心;和贊歎心。因爲人生早晚會有此一著呢!與其在痛苦呻吟中離去,莫如在安詳自在中離去。
各位善知識,這是有關本身很切要的事,你當同意此點吧!祝福珍重。
《阿彌陀佛助念法(大光法師在香港佛教醫院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