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要救你 (彌陀要解學習之一~有關助念的問題)
道證法師講述
—西元2001年對臺灣大學彌陀要解學習班電話授課—
“彌陀要解學習”系列出版品出版緣起及說明
緣起
助念存心
對佛的認識,和無障礙的信心
最偉大的助念團!
如何超越業障?——體會佛的慈悲,和大力
唯一的障礙
佛號——佛給的金剛鑽!佛“大力”的全體展現!
接受佛的慈悲(大願救度)——木柴點著了火(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是佛慈悲有神通,非我有功夫!
以信願引發信願
注意檢查內心的念頭
別唱高調,說風涼話;先將心比心,自我反省
奇妙的轉折——由激動回歸信願
由反省,推己及人,感同身受
順情而化
即凡心是佛心
也可憶佛念佛
佛的強力保證
至心信樂
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
能否“臨時”助念,勸往生?
以事例來說明
“彌陀要解學習”系列出版品出版緣起及說明
臺灣大學彌陀要解學習班 恭寫
一切法從因緣生。或許是臺灣大學晨曦社的童子們,宿世的善根成熟,今生才有緣親身受教于 上道下證法師。兩年半以來,在 恩師的教導下,經曆了一程豐碩的學法之旅,高潮疊起,應接不暇。 恩師給晨曦社極樂童子的教導中,最核心的則莫過于學習彌陀要解。
學習彌陀要解的緣起是童子們曾經聽 恩師說:“時常會遇到一些學佛的朋友,問起有關淨土法門的問題,大家的問題,大同小異,而答案其實都已經明明白白寫在蕅益大師的阿彌陀經要解當中。如果大家能撥出時間,用些功夫,把要解讀熟,那麼,很多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恩師又說:“印光大師對要解實在是贊歎到了極點,他說:“蕅益大師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極,爲自佛說此經以來第一注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
說真的,像我這麼冥頑不靈的人,如果沒有蓮池大師的疏鈔,和蕅益大師的要解,這些大著來闡述經的涵義,說什麼我也沒辦法體會阿彌陀經的奧秘。如果不能體會,就不可能有真實的信心,那麼,遇到得癌症,在生死關頭的大考驗,就真的會束手無策,而且就像蕅祖說的:“石火電光,措手不及。”......
我自己生病之後,面對生死考驗而念佛,得到要解的幫助實在很大,內心感恩莫名。因爲蕅祖的開示,使我們能夠確立正知見,才能生起信心;對佛力和智慧能夠深信,才能深信佛名號的功德;對名號的功德能深信、深入體會,才能發起大願來持名;每念一聲佛才都具足信心、願力。由信願發出的佛號,力量自然不同,自然強大。”
童子們深深體會熟讀要解和領悟要解的奧秘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遂向 恩師啓請,而成立了“彌陀要解學習班”。
因爲地緣的關系,“要解學習班”上課方式是每周拍攝童子們在臺北上課的情形,寄給 恩師,恩師再就學習的情況,以及童子們的提問,作特別開示。有時是 恩師親自北上或電話開示,有時是童子們南下請法。這其中留下了珍貴的法寶,都是 恩師針對童子們的疑問,而對淨土法門很關鍵的問題所作的開示。
恩師教理透徹,思路清晰,童子們提出的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恩師都一一清楚明白地回答,讓人豁然開朗。把糊塗得像一團漿糊一樣的問題,一一理出頭緒,真讓人歎爲觀止,聽後心境清明,踴躍無量。恩師每做一件事都全力以赴,盡心又盡力,所以這些開示在童子們心目中都是值得傳諸後世的經典之作。童子們遂發心整理成文字稿,恭請 恩師修改,准備出版。未料這一系列的書尚未出版,恩師遽然撒手西去。童子們爲了報佛恩、報師恩,很想和大家分享這些豐盛的法筵,同沐 恩師法雨,同享法樂。
這一系列的書和錄音帶有一特色:因爲 恩師是針對彌陀要解學習所作的講解,所以引用的經論,以彌陀要解爲主。爲了顯明此一特色,同時,體念 恩師在世時曾出版過“毛毛蟲變蝴蝶”一系列書的風格,故標爲另一系列的套書和錄音帶,而以“彌陀要解學習”的名稱來出版。
恩師在世時,童子們發心背誦要解。恩師體念童子們,爲便利學習,特別親自恭誦彌陀要解,有語音光碟和錄音帶均已出版。回憶初次聽聞此要解的讀誦帶,確實感覺到聞經真是人間至樂之事,而且百聽不厭。
最後,謹祈求叁寶和 恩師加持,此“彌陀要解學習”一系列的書、語音光碟及錄音帶得以順利出版,供養大衆;並引用蕅祖要解的回向文來祝願:
“所願一句一字,鹹作資糧,一見一聞,同階不退;信疑皆植道種,贊謗等歸解脫。”
緣起
諸位菩薩,我們今天來談一談有關助念的問題。談這個問題,緣起是—因爲臺灣科技大學有一位學長叫做純華,她遭遇到車禍,車禍使她傷得很重,送到醫院,經過醫生極力急救,卻回生乏術。醫生請家屬們准備後事,而臺科大的同學們,和臺灣大學要解班的“童子”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故稱童子。)大家看到同學遭遇這樣的困難,面臨這生死的大關,都紛紛發起了高度的友愛,發起了極度的慈悲,要去爲她助念,希望她能夠平平穩穩地走過這生死的大關,大家都很希望純華同學能夠在大家熱誠的溫暖護念當中,回到阿彌陀佛的故鄉,牽到阿彌陀佛慈悲的手。
然而,孩子們大家雖然有著很誠懇的發心,卻缺乏助念的經驗,所以大家就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研究著怎麼樣幫助朋友,末學非常感動于大家的真誠流露,所以也參加了這一次的研討。因爲助念往生,這個問題是“很要緊”,又“很要松”的,(所謂“很要緊”——是要緊登極樂;而“很要松”—是要松開娑婆。)既然是很要緊、又很要松,所以就這個問題跟大家談一談。看大家去爲純華同學助念都很真誠流露,而且很能體諒朋友和家屬,講勸念佛的話也講得很懇切,大家莫道一念輕微,我們發願發得很真切的話,那力量是很大的。我們讀阿彌陀經要解五重玄義“辨體”這一段,也知道這一念心的體性,是橫遍十方,又豎窮叁際,因此我們所起的任何一個小念頭,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所以要善用心。
因爲當純華瀕臨危險的時候,有些佛教徒不忍心看她多受折騰,就建議早點幫她把氣管插管拔掉,而病人的眷屬通常很不忍心、很舍不得,常常在病人臨終的時候,會爲這個問題起爭議,晨曦社的孩子們也爲此起了疑問,問起末學的看法。
末學覺得助念的要點,應該要把握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所講的——“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這句話。
既然是“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那麼往生與否——並不在“氣管插管”之有無,也不在“器官捐贈”之有無,也不在“念佛資曆”之長短,也不在“念佛功夫”之高下,
☆只是在“佛要救你,你到底願不願意被救?”
☆就在這個“願”和“不願”的問題。
如果我們信願堅固,即使有氣管插管,也能夠往生;(大家想想,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怎麼會看一個人有氣管插管,就不來接他呢?)有器官捐贈,也可以往生;甚至意外突然死亡,也可以往生。(這是說:“如果信願堅固的話。”)
反過來,如果沒有信願的話,留著氣管插管,也不會往生;故意早拔插管,也不會往生;就算器官都保存得很良好,都沒有捐贈掉,也不會往生!(只是會斷氣死掉,去輪回而已。)
末學這樣講,目的並不是在鼓勵大體捐贈,或贊成臨終作氣管切開插管,而是去助念時,我們所遇的狀況,常是“已成定局”——比如“已捐贈”,或“已插管”等等,所以,並沒有機會讓我們去決定“要不要”、“該不該”,也沒有時間讓我們去討論爭議。(比如純華就是“已插管”急救。)因而,也只能就當時“已成定局”之狀況爲立足點,來提起信願念佛。
我們的心念焦點,就要放在“信願念佛”,心念不要放在“插管啊、器官啊”,這些枝末的問題,這是我們助念要注意的觀念。
講到這裏,先提一件真實的事例:有一天下午,末學和臺大晨曦社一群教授、學生,到大林慈濟醫院,要去探望社員(棒棒學長)的妹妹,我們一行人,本來要到“外科加護病房”,可是正要搭電梯時,恰逢該電梯前在洗地板,滿地泡沫,于是改道,去搭乘另一電梯,按鍵無誤,而電梯門一開,卻是——心蓮病房(癌症末期病房)。
末學知心蓮病房,不開放參觀,故不敢入,因此,又改乘另一座電梯,仍按外科那樓,可是很奇怪,門一開,又是——心蓮病房。
第叁次,還是如此,而且,電梯口,又有慈濟委員志工,以無比親切笑容,熱誠請我們去觀賞—她們爲癌病人的手語演出——愛灑人間,“盛情不忍卻”之下,我們就應邀入座,用心來體會學習。看到眼前,臉上有太腫瘤的病人,坐在那兒聆聽志工的法音宣流——
當她們唱到:“他們默默,憐視著人間,他們不忍,地球受毀傷,他們心疼,蒼生多苦難,他們永遠陪伴,膚慰人間。”末學已忍不住串串滴落的熱淚,正擦著淚永,忽然有一位素不相識的女士,恭恭敬敬來跪在末學面前說:“師父,可不可以請您到病房,爲家母開示?”(她是見到有出家人出現在病房,就把握機會來請求,而末學以爲是——因一般癌病人,多半心情不好,所以家屬來請出家人,去勉勵安慰一下。)
這當然義不容辭,可是遵守慈濟規矩,末學還是先請問志工菩薩,征得同意,而一入病房,才知道——這位病人由早上就已昏迷不醒,而且眼睛時而會往上吊、轉動,又持續發出陣陣呻吟聲,好像“受苦難言”的樣子。
當時,末學剛第一眼見到病人,竟覺得有點面熟?——阿彌陀佛!想起來了!過去偶然間,和她曾有一面之緣——幾個月前,末學爲其他緣故到慈濟,無意中路過她的病床,當時她躺著,而一瞥見有出家人經過,就不顧身上有許多的點滴插管,立刻奮力撐起來,要下床頂禮這素不相識的出家人。
末學見狀,很不忍心…
《佛要救你 (道證法師講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