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有成就秘笈(中有聞教得度釋義)元音老人述▪P28

  ..續本文上一頁者,對于生前曾經修過頗哇法的人,在他死相現前時就要教導他:這個時候你不要心慌,不要痛苦,不要舍不得離開你的家庭。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有生必有死,每個人都會死,這是辯證法。所以要鎮定,不要悲哀,心不能散亂。現在到了關鍵時刻,千鈞一發,你曾修過頗哇法,現在要注意觀想用“嘿—”把明點提起來,升到頭頂上,再觀想把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的腳拿開,然後“啪—”明點就出去了,就到了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的心中。你就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假如亡者生前沒有修過“頗哇法”那麼在他死相現前時,就要由度亡的人來幫他修。到時還是用觀想法,度亡的人把氣集中到手上,然後把氣從他的腳底往上推,推到心髒,再推到喉嚨,再推到頭頂。一邊推一邊觀想,最後“啪—”觀想他的識神從頭頂出去了。這個方法很有用。人到最後這一關非常重要,所以大家爲幫助死者可以用這個辦法。

  若已證遷轉(即神識已經因修頗哇遷往淨土),則不需修此聽聞解脫密法。若或未證,則當于亡者屍旁高聲朗誦此法。若無屍在(詳附注一),則坐于亡者床榻或其住處而行此法。

  怎麼能知道亡者的識神已經遷到西方去了呢?有個辦法:就是測量亡者的體溫。看他是不是腳底先涼,然後腿上再涼,肚皮再涼,心口再涼,到最後頭上還是溫溫的,那就證明他的識神已經從頭頂出去了,這就叫頂聖,就是升到佛的淨土去了。但是摸的時候要輕輕地試,不能戳得太重。也不能左一次,右一次的戳。因爲人到最後要斷氣的時候很痛苦,你若踫他,他心裏很窩火。從前有個國王,也是修佛法的。到最後要走的時候,讓別人給他扇扇子趕蒼蠅。不小心,“啪”一下子扇子打到了他的頭上。這下壞了,國王一發火變成了蟒蛇,西方就升不上去了。所以不要左一次,右一次地去量他的體溫,這一點大家要注意!假如亡者的識神經過修“頗哇法”已升到淨土去了,就不需要再修《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了。下面的經文、咒語也不必再念了。假如亡者的識神沒有從頂上出來,就證明他沒有到西方去。那就要在亡者的旁邊爲他高聲朗誦本密法。假如亡者的房間裏有很多人,最好由一個人領誦,其余的人跟著念,聲音不要太嘈雜。

  附注一:亡者如在遠方,亦可函索其生前相片或其貼身衣服一角,或取亡者生前用物,並列于前,呼亡者名,則亡者亦可應呼而至。

  “附注一”告訴我們:如果亡者不是死在家裏,而是死在外地,即“無屍在”,這也不要緊。可以取他的照片,或者取他貼身衣服的一角(剪下一只角就可以了),或者取亡者生前用過的東西,擺在他的牌位面前,喊他的名字。他叫張叁,就喊:“張叁,請你來受供,我給你講法,可以幫你解脫”。就這樣和他講,亡者即可應呼而至。因爲死的人識神一出來,就脫離了軀殼,沒有了障礙,所以就有神通(當然不像佛那樣神通具足,沒有漏盡通),哪怕遠隔千裏萬裏,他也能感受得到。你喊他的名字,他一飄就到,快得很。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就這樣來行法。

  二、誦法須知

  此時行法者,先念下文“谛實力偈”叁或七遍,鈎召亡魂,來前聽法。

  谛實力偈

  (此偈應于每一次行法之前,必須念誦)。

  以我意樂力 如來加持力 及法界力等

  凡所思惟境 皆隨其所應 無礙速現前

  行法的人(就是超度亡者的人),在每次行法之前都要先念“谛實力偈”叁到七遍。“谛”是真谛,就是真理。“實力”就是說我們本來具足一切妙用、神通,擁有真正的力量。只要我們發心,呼喊亡者的名字,就能夠把亡者呼喚過來,和他講法,並且能夠讓他聽懂。下面講述“谛實力偈”。

  “我”是指行法者,“意”是指樂意、誠心誠意,“力”是指力量。“以我意樂力”就是說我誠心誠意,非常樂意超度這個亡靈,作這件好事。我本身就具足這個力量。因爲人人都具足萬能的法性。只要我們誠心誠意的去做,再加上佛菩薩的加持力,我們就有這個感召力。因爲一切時、一切處,不論我們修不修法,都離不開佛菩薩和十法界(指四聖六凡)的加持力。所以淨土宗人不但要念阿彌陀佛,還要念觀世音菩薩,以求觀世音菩薩時時刻刻的加持。佛在《法華經》中也說:此人是行《法華經》的,修法華定的,要如何如何加持他。如果我們做好事,鬼神都會護持;如果我們做壞事,非旦佛菩薩對我們搖頭:這個衆生怎麼在造惡?!就連鬼神也要責罰我們。所以我們平常說:“叁尺頂上有神明”,就是這個道理。這是真的!不要以爲一個人做壞事沒有人看到。其實鬼神都看得清清爽爽,你瞞不了人!因此,我們現在要救度亡靈,做好事,就會得到佛菩薩和十法界力量的加持,天龍八部都會護持我們。“凡所思惟境”就是指我所想像的、所要求的。“皆隨其所應”就是說都能得到感應。“無礙速現前”就是說沒有任何障礙,能迅速現前。所以“谛實力偈”就是說以我自己的力量,再加上佛菩薩的加持力和十法界的加持力,使我所要求的都能得到感應,我就能做好這件事,就能將亡者超度,不會有任何障礙。所以我們只要一點不疑惑,把這段偈文一念,亡者就能隨感而至,很快地在我們面前顯現。

  上偈誦已,即已鈎召亡魂,當即觀想其來住面前聽法,開始朗誦經文。斯時亡者親屬及恩愛夫妻等,不得哭泣,以礙行法。行法時,若有屍在,則于亡者外氣將斷時,由剌嘛或大德尊者、或亡者生前信崇之友、或同學侶伴等,引唇附耳(但不可近觸其耳),而爲誦此聽聞解脫密法。

  我們把“谛實力偈”念誦叁至七遍,就可以把亡魂鈎召來。這時我們就觀想亡魂已來到我們面前聽法。我們就可以爲亡者朗誦經文了。經文大義就是告訴亡者:心不要亂,一切放下,與光明合上去就可以超脫了。所以這個時候死者的家屬,就是死者的夫(或妻)、子女、父母等不能哭泣。一哭死者的心就亂了,也就聽不進去本法了。我們在這裏哭,舍不得離開他;他也會哭,舍不得離開我們。這樣就妨礙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所以淨土宗人也是這樣講:死的時候,大家不能哭,只能幫他念佛。有佛菩薩的加被,可以接引他升西。假如我們這個時候忍不住,就到外面去哭。因爲在房間裏哭,既妨礙死者又妨礙行法者。

  在爲亡者超度的時候,假如有屍體在,就在死者外氣將斷未斷的時候,由剌嘛(就是西藏的出家人,我們漢地稱作和尚)或大德尊者(就是修道有成就的人)或亡者生前信崇之友(就是死者活的時候很相信、很崇拜的人)來爲亡者行法。如果找不到上述這幾種人,就找一個和他意氣相投,合得來的伴侶來爲他行法。行法時,爲使他能聽清本密法,不要離亡者太遠,要靠近他的耳朵,但不要踫著,要離開一點。

  [次]正述

  叁、誦法實施

  茲說解脫聽聞密法者,初,供養叁寶。若富饒者,有力設供,當廣爲陳獻;若力不充裕,可以一心思惟,觀爲意所變現無量上妙供物,遍滿虛空(謂非實有供物、而由心意中觀想所成、變現上妙供品、爲數無量、遍滿虛空中)。次舉誦下列各種念誦:

  (一)啓請諸佛菩薩加被偈

  (二)救脫中有怖畏險峽偈

  (叁)中有六綱

  (四)中有救怖願

  以上四種偈文(均見下卷末附編中)。各念叁至七遍,當視時間之長短而定。

  在我們爲亡者誦聽聞解脫密法前,首先要供養叁寶。這是爲亡者行法所要做的准備工作。供養要看個人的經濟情況。假如家裏很富有,有能力設供,就可以多供養一點。因爲修密法要設壇場,要供養,所以密法可以說是富貴人修的。那些年紀大的人可能見過密法的壇場。從前,在上海的靜安寺就設了一個密法壇場,布置的很莊嚴,供養的很豐富,非常講究。所供的物品都是金銀財寶和珍珠瑪瑙,需要花很多錢,在曼荼羅像上,塗的東西都很珍貴,不是普通的顔料:黃的都是黃金(把黃金碾成粉裝上去),綠的都是翡翠,白的都是白銀,紅的都是瑪瑙,所以富貴者就有能力供養。假如我們比較貧窮,沒有能力供養,那就隨力隨份。佛菩薩是不會嫌好道歹的。不會說你供養的好,我就多加被你,你無力供養我就不理睬你。這是我們凡夫的見解。那爲什麼還要設供養呢?這是爲了表示我們的真心誠意。佛經裏曾講過:有一個乞丐來供養佛。他討啊討,好不容易討了點米。他把整整的、圓圓的好米一粒一粒的撿出來。在釋迦牟尼佛給他說法的時候,他就供養了這一點米,而那些富足人家,供養十擔八擔的大米也不在乎。但是釋迦牟尼佛卻說:這個乞丐功德非常大。雖然他很窮,但心卻非常誠懇。所以我們供養是盡力而爲,不一定要很奢侈。有力供養者就多供養一點。假如力量不充裕,就把自己供養的一點禮物觀想成須彌山大,變現成無量無邊的上妙供品,盡虛空遍法界,來供養諸佛。這就是觀想供養。因爲我們的法性就是布滿虛空,周遍法界的,所以我們就有這個力量。沒有實在的東西不要緊,只要我們盡心盡意,誠心誠意地觀想就可以了。因此我們說,時常以心香供養,就是頂好的無上供養。壇場供養設好後,我們就開始念誦上述四種偈文。第一個偈文就是啓請諸佛菩薩加被偈(見原文一百七十二頁)。第二個偈文是救脫中有怖畏險峽偈(見原文一百七十四頁)。第叁個偈文是中有六綱(見原文一百七十七頁)。第四個偈文是中有救怖願(見原文一百七十九頁)。下面我們分別講解。

  啓請諸佛菩薩加被偈(此文在施法前念誦)

  凡亡者在臨命終時,即當先作啓白發願,于叁寶前,盡力陳設實有供品,或依自力觀想所成之廣大供雲海,手執妙香,竭誠致敬,如下啓白發願:

  我們上面已經講過,行法前要設叁寶供養,盡我們的力量,富有者多供一點,貧窮者少供一點。實在沒有也不要緊,就一心觀想供養像海洋一樣廣大,像天空的雲一樣多,並在手裏拿著很好的香啓請諸佛菩薩,竭盡我們的誠心向佛菩薩敬禮。然後按照下面的文字告白發願(上面的這…

《中有成就秘笈(中有聞教得度釋義)元音老人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