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陰身的自救法 (張通文居士著)

  中陰身的自救法

  張通文居士著

  序

  第一章 比較神權宗教和佛法度衆生兩者之間的精神

  第二章 如何認識人生的最大威脅—死亡

  第叁章 四大分解的現象

  第四章 進入中陰期的前後

  第五章 中陰身首十四日的感應及自救法

  第六章 如何了解第八識

  跋

  念阿彌陀佛十種功德

  序

  衆生因爲不知正確的修行方法,以致生死不休。這是迷的現象,如果要從迷中醒覺先要認識人生的苦。人的苦歸納起來有八大類—

  1、生—這是指人在母胎中所受的痛苦,窒悶痛楚,有如被煎煮的感覺,佛法稱之爲“胎獄”。及至出生之一刹那,與空氣接觸,有如刀割之痛。

  2、老—這是衆生的福壽漸漏之故,當人衰老的時候,身體各機能退化,形成不便及痛楚。精神亦不平衡,記憶力減退,必須作各方面的適應,才能生活。

  3、病—人因七情六欲的影響或飲食天氣的不適應,以致身體機能失去平衡,不能抵抗病菌或消除病毒而生病。有時病來驟急,有時卻長月纏綿,但都使人痛苦非常。

  4、死—人生匆匆,所以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之說,可以見到“死”實在是無奈何的,亦是衆生的最大威脅,是苦中的最苦。死亡使人恐懼的原因就是“前路茫茫,不知去向”,又以爲“人死變鬼”,令人更憂恐莫名。

  5、愛別離—這生離之苦,即是與親人分手,不知重逢之日期。最甚的生離是送子出征,戰亂沖散,家貧賣子(女),親人坐牢,戀人另娶(別嫁)等,都是使人肝腸欲斷的愛別離苦。這有時亦指失去寵物之痛苦。

  6、怨憎合—這是說和自己過不去的或不願意相見的人偏偏因工作、居住、學業等而聚在一起,使得生活平添苦惱及不方便。

  7、求不得—求而不得的苦範圍頗大,占了衆生生活的各方面,名利、地位、學業、職業、戀愛、移民各樣都可以引起求不得的苦。不但如此,一個人有可能同時有幾種求不得苦的。意志薄弱的人可因是而自殺或神經錯亂。

  8、五陰熾盛—人的五陰即是五蘊,包括色、受、想、行、識。色是指人的肉身,受是感受,想是意念和記憶,行是心念不斷的動態,識是各種判別的功能,例如眼(視覺看物時的判別),耳(聽覺的判斷),鼻(嗅覺的判別),舌(味覺的判別),身(觸覺神經的判別),意(念及記憶上的判別),我執(人我之間的判別),收藏(業力收藏的總彙)。

  即如在第4種苦條內說明,各種苦中,死爲最令人痛苦的事。死者自然苦,親人亦因與其人死別而苦,所以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希望有長生之藥或道法,可以令人不死,但一直都沒有成功。事實上,貪生怕死並不單見于人的世界,在畜道裏,天堂中,種種生靈,無一不因“衰老”以至“死亡”的現象而苦惱。因此很多人在有生之日尋求種種辦法,以冀對生死有所解釋。很多人便歸附神道,希望宇宙天地,另有主宰,如日夕敬之拜之,則壽終之際,神力加身,便可得到死苦的解脫,或得永生,或自成仙,或與天地共存,不一而足。但是這些都是人類的幻想,基于幻想的希望一定是失望,因爲實際的生死關鍵並非如此。釋迦牟尼本慈悲大願,示現世上,醒衆生于迷執,破諸邪之惡見,于無量世代中,不知現身多少次,又複于末法時代,敕令菩薩及阿羅漢,以種種形,示現于世,普度有緣。惟是衆生頑愚,福薄慧淺,面對正法,不知抉擇,乃于生死苦海中隨波逐流,不得解脫。每因死期之至,于輪回叁岔路口,驚惶備至,十分可憫。

  在這個中陰期間,一般而說每個人有一段七日至四十九日的自由生命,因人而異,叫做中陰身。一個人在生時沒有修學過醒覺的法門,便不知生死的因果。到中陰身的時候,就會很驚慌,這是十分值得同情和悲憫的。所以最好在有生之時,先知道中陰身的各種情形和感應,便不怕不知道怎樣去應付當時的危機了。看本書有四大利益:1、于命終時,可以應用本書所說的自救法,不再輪回。2、命終後親友協助超度自己時可以即時明白他們的做法,因而脫離輪回圈,不再生死。3、可以轉告親友此法門而利益他們,或在親人臨終時或甚至命終後用此方法去教他超升,離開輪回,不再生死。4、如果常常記著此書所說的,又常轉告他人,或常協助臨命終的人用此法,或用此法超度已亡的親友(四十九天內),則自己臨終時,可免卻中陰境界,直升佛國,不再生死。所以閱讀本書有無限利益,除了佛教徒之外,任何宗教人士,無宗教人士,科學界等都是本書的對象。當然各界人士都各有其堅固的信仰,但是這裏不是要任何人立即起信,而是先知悉此法,他日其他的法門不靈驗時便得應用此法來自救了。這是很重要的事,有關了斷生死的問題,不是一般哲理空談。

  中陰身超度法本是密宗所傳,修他宗的人很少知道的。淨土宗的超度和密法異曲同工,只不過密法有關中陰的際遇說得很清楚。顯教的淨土宗則略去不說,只談超度法門。本書把密法的中陰境界用簡單文字描述出來,並配合淨土宗的念佛超度法,以竟圓滿效果。密法的超度法和淨土超度法門比較,在末法中那一法較爲穩當呢?

  首先要知道修密法的人必須有智慧的根基,又要有特殊的機緣,遇見有道的金剛上師。上師是傳密咒的人,受皈依的密宗佛教徒便得依法持咒,天天不可間歇斷。在其人臨命終時,密咒可以令他不墮中陰,或雖然已入中陰,但因學過密法之故,很容易便可以脫離此中陰境,而了決生死的。但是在現代中,真正得道的金剛上師如鳳毛麟角,根本沒有辦法遇得上。當然沒有得道的上師也可以傳咒語,但末法衆生持咒,成功的機會微之又微。到臨命終時,仍沒有成功,便墮入中陰了。因爲密咒在現世中是很少人真能修持成功的,所以其可靠力不顯著。說一個比喻,末法時代持咒有如見到賊人口中念著「警察”,但說話中的警察究竟是沒有製賊能力的,因此賊不能退。聰明人則打電話報警,警察即來。知道打電話報警的人等于有智慧根基的人持咒,馬上生效。不知打電話只是口念“警察”的人比喻末法時代的人,持咒不生效。

  淨土宗的念佛法門是不計條件的,任何人依法念佛,便一定蒙受佛的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是一個最簡單而便當的法門。任何人等,有智慧的,愚昧的,有罪無罪,業重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通通都受佛的接引,不陷中陰。修念佛法門不須有道高僧傳法,任何人只要“懇切專勤”的去念,即得往生,不再生死,一生念佛的人必受接引,臨終十念以至一念亦可以得佛攝受。所以這是叁世諸佛齊聲贊揚的法門。有關詳細的解釋,請看第六章乙、“念佛法門的感應”的一節。

  既然念佛人必往生,爲甚麼本書又說中陰境遇呢?念佛人必往生,所以淨土宗略去中陰之說,而本書主要是給不修念佛法門的人看的,包括部份佛教徒、基督徒、天主徒、回教徒、神教徒、無宗教者在內,使他們在危急的中陰期內,得用以自救。本文作者,忝續慧命,又得本會會員及各方助印者支持,出版流通,希望無數人因學知此法而得以自度度人。本書以密法爲體,淨土法門爲用,相得益彰,但願各位仔細研讀,他日輪回路險,便可應用,了脫生死。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一日

  張通文序于溫哥華

  第一章 比較神權宗教和佛法度衆生兩者之間的精神

  一、世間神權宗教拯救世人的精神

  神權宗教即是以崇拜神爲主宰之宗教,分一神及多神兩種。一神宗教主要者有天主教、基督各教派、回教、印度神明教、猶太教等。多神教則有印度教、道教、以及民間諸神道雜教等。不論其爲一神或多神也好,世間宗教有一共同點,那就是各以其所信奉之神爲真,其他皆假。又以其所行之法爲正,其他爲邪。在此“我是他非”的信念之下,任何人如不依照其法奉行,便一定失落,于死後下地獄受苦。這一來便形成宗教之間的緊張,積極方面的影響便是各出奇謀,發展教務,吸收會員。消極方面的影響則是各自排斥,水火不容。輕微的可引起地區性的爭論,嚴重的則可導致糾紛,甚至戰亂的,在曆史上有耶、回兩教的戰爭,便是宗教爭執之極端。這皆因各宗教皆以爲自己在替天行道,誅魔降妖。這樣救世人還未做到,生靈卻遭受塗炭了。

  從以上可以了解,世間宗教的精神不夠廣闊,亦無從擴大,因爲先天性的信念使其信仰者狹隘。由于此信念多爲教徒相信是來自神意,是以“順我者生,逆我者死”是千古不移的教條。所以耶教各派俱相信只有耶和華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只有敬奉耶稣說話的人才能升天享受永生。其他的人無論良善到怎樣,如不肯接受耶稣救贖之說,便一定落地獄受永遠痛苦的。回教則說只有可蘭經的話才是真實,人如不奉照可蘭去做,則必下地獄無疑。其他宗教亦大同小異的說只有其法方真,使人升天,成仙,成神不等。這裏且不討論各教的可信或不可信,而專在討論其救世人的精神。正因各教只救信服其教義的人,所以可以斷言其弊病在于精神過于狹隘。環境各宗教除了拯救順其神意的一小撮人之外,余者置諸不顧。那末不信其神的好人不救,未知其神的人不救,已下地獄的人不救,畜生不救,魔鬼更不救。這樣不單顯示各宗教的精神之不可能偉大,還使人懷疑創造萬物的神是否真的全能全知。

  二、佛法度衆生的精神

  佛法不同世間宗教,主要在乎佛法不教人求一神或多神拯教,而是人人依因果律而修行,即是修學醒覺的方法而實踐之于生活中。佛之示現世間主要是指出修行不可依靠神權,並說明了六道輪回中,神不過像人一般的占一道而已,也開示了神福比人福大,但人的智慧實比神高。佛也說了例子,顯示天上的神,有時反要向有道的世人求救,以解災難。迷者不察,以爲神的智慧高過人的智慧,向神求拯救,直等如向木石救助一樣了。所以一迷一覺重點在乎了不了解人神之關系。如向外求者爲迷,回光自照者爲覺。世人覺者當然不多,有迷于神權的,有迷于錢財…

《中陰身的自救法 (張通文居士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