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 (淨空法師主講)▪P21

  ..續本文上一頁土十要》,尤以《無量壽經》(夏大士會集本),《彌陀要解》、《普賢行願品》叁種爲必修所依,行有余力,始得研習與本宗相應之大乘經論。學會特重行解相應,心口一如,是以行門鹹共發願,盡未來際,遵修觀經叁福、六和、叁學、六度、十大願王。叁福者: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叁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叁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六和者:一者見和同解,二者戒和同修,叁者身和同住,四者口和無诤,五者意和同悅,六者利和同均。叁學者:戒學、定學、慧學。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十願者: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回向。日常功課,敬依《淨修捷要》、《寶王叁昧忏》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不疑慮,不間斷,不夾雜,求生淨土,廣度有情。

  黃念公無量壽經跋雲:“苦樂忻厭,生佛感應之理,闡發盡致,顯密性相,事理因果之義,赅括無遺。是以志向大乘者在所必讀,有心救世者在所必弘也。慨自世風日下,人心陷溺,同業共感,劫運空前,群感切膚,鹹思挽救。然而劫由業成,業由心造,欲

  劫運,須正人心,世風未轉,劫運難

  ,苦因不拔,苦果難出。本經菩薩修持以下,直至叁十七品,剀切指示濁世致苦之由,與出苦之方,深悲極慈,重重誨勉。其間曆經衆生以叁毒五惡之業,招輾轉痛燒之報,俨然爲今日災劫寫照,欲令衆生觀果知因,洗心易行,改往修來,離苦得樂。若僅知持名,不明綱宗,既昧往生正因,難收感應效果。是以本經于禮佛現光之前,又複揭示,“佛所行處,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淩弱,各得其所。”以上經文,蓋法不異佛,佛不離法。此經誦持處,即佛光照攝處。果能受持讀誦,必獲開慧滅業,延壽增福之效。普遍流通,實有移風易俗,矯正人心之功,是以前清開國,特重此經,宮庭課誦,著爲定例,故得人知自戒,上下相安,會疏有雲:“此經乃七難消滅之真言,天下太平之秘訣,實爲確論,非讆言也。””華藏同修蓮友深感蓮大士念公之啓示,決志依教奉行,啓建“華藏淨宗學會”,禮請淨空法師主其事,常年共修淨業,共習大經,以資提倡,上報四恩,下濟叁苦,是誠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大事因緣也,敢不寶此際遇。願我缁素同修共勉之。

  己巳元旦淨業學人韓瑛和南于華藏佛教圖書館

  附錄叁

  興建“中華民族百姓宗祠”刍議

  祭之旨在不忘本,所謂返本報始也。古禮首重祭禮,誠屬心性極則之理而表現于吾人日常生活中者也。真一切行門之大根大本也。祭有叁:

  一曰祭祖先,旨在教民誠、信、忠、敬,愛人如己,事死如生,情至厚也。人心厚,方能繼孝思,笃人倫,醇風俗,進而隆國運,開太平;是爲令我中華文化複興光大,普照大千世界;一切衆生之類,鹹得和平安樂,福慧自在之基始也。是以淨空早暮禮佛次,必祈我“中華民族百姓宗祠”早日湧現自由寶島之深願也。

  年初,港九佛教領袖洗塵法師來臺訪問,師有意于適當地處興建佛教叢林,此誠大好事也。欲佛陀教化大行于世,非叢林不爲功。欲中華文化複興光大,非祠祀不足道。二者誠相輔相成,勢必並行,且必先祠祀。于是建議洗師發心興建“中華民族百姓宗祠”。淨空深以爲宗廟乃我中華文化之根本。夫宗廟毀則禮樂崩,禮樂崩則仁義廢,仁義廢則倫常道德不複存在矣。而欲世之不亂,難矣哉!今世亂極矣,人各望治,而終不可治,其故安在?何不思之!世苟不治,則縱有叢林之舉,亦不過徒增一鬥爭之場所爾,智者不爲也,敢請先以“中華民族百姓宗祠”思之。

  今世界各國正致力于建設,皆物質建設也,即使至于極,仍是富而不樂,歐美列強,可爲殷鑒。其故即在缺乏精神建設之所致也,而精神建設必以宗廟爲其根本。是“中華民族百姓宗祠”不可不急急講求也。

  “中華民族百姓宗祠”之構想,略如次:

  (一)建設宗旨在令我國民,人人得以追往古,繼孝思;以至情內固民心,外結僑情,暨爲大陸十億同胞敬愛祖先之心之所歸依。是其恩澤所及,上至百姓宗祖,下及其萬代子孫。佛曰:“其功德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信哉言!

  (二)擇善地,建祠堂,合百姓爲一家。民吾同胞,萬衆一心,強根固本,在此一舉。

  (叁)祠堂形式,采取曆代建築藝術。譬如正殿取漢宮圖樣,掖庭采隋、唐格式,其余殿堂,或取明、清,或法近代。其中階道亭臺,亦複如是。或即仿曆代建築,一式一樣,則可集我曆代建造藝術之大成也。此可聘專家學者,精心構圖。壁盡浮雕,皆是前賢事迹。務令登其堂者,入其室者,宛然面對祖宗,面對先賢;肅然必有聞其音容也。其敬祖先、愛同胞之深情,油然生焉。是教之返本報始也。

  (四)祠堂正殿供奉黃帝,以曆代開國帝王陪享。殿足容萬人,以利祭典。余廳、堂數百間,則爲各姓宗祠環繞。各姓宗祠神主牌位,質地相同,格式一樣,可統一製造。色分叁等,譬如紫色金字表忠孝,黃色金字者表平民,黑色白字者表奸佞。是亦寓褒、貶之意,以期收勸惡獎善之功也。

  (五)祠堂內設“陳列館”、“圖書館”、“講堂”、“研究室”等多所設施,專供國內外同胞進修之用。祠堂中除年節祭典外,並常設有“國史”、“倫理”、“經學”、“子學”、“文學”等各種專門學術講座。使祠堂學校化,祠堂家庭化。又附設有“招待所”、“餐廳”等設施,以利接待行人也。

  (六)祠堂外有廣大園林,園林中有塔數百。皆爲百姓納骨之塔,如趙氏之塔,李氏之塔等等。塔之建造,各各不同,斯爲百姓先人骨灰收藏之所在也。如是處處塔林、碑林,先賢造像、石雕、亭臺樓閣,隨處可見,花前樹下,天樂盈空,法音宣流,疑是西方佛國也。以其中處處皆有擴音設備,亭閣並有閉路電視,故隨處可聞音樂,可聽講演,電視中則講者之神態亦一覽無遺也。即使是觀光遊客,亦收機會教化之功爾。園林有地叁百甲,具足真、善、美、慧,其爲我五千年曆史文化一時呈現吾人眼底,令其即時了知中華文化之博大光輝,其啓發我人之自尊、自信、自強之心,誠具有不可思議之功效存焉。此之謂將中華文化從根救起也。建設事功畢,則奉獻國家,請由政府特派奉祀官以統理之。然後興起叢林,吾深信必有神運焉。

  次曰祭天:天者天理也。有事必有理。祭天旨在教民即事以明其法爾自然之理也。天理明則良知現,良知現則道義生。心生道義,行順理智,此祭天之本義也。

  叁曰祭諸神:諸神即指萬物萬事之謂也。祭之旨在教民敬事愛物,以成百藝,是爲生活之藝術感情之表現,並非迷信也。如地神、山神、海神、樹神、花神、五谷神,乃至門神、竈神等等;無一不是教人敬事愛物之意也。實即國父 孫中山先生所謂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勤儉之道,從此生矣。其立意之精美,則非淺智所知也。

  叁祭備,真善美滿之人生樂趣,始得與物同享。佛法曰:“離苦得樂”;是祭之道不亦大矣哉!

  

  

《認識佛教—幸福美滿的教育 (淨空法師主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