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土十要》,尤以《无量寿经》(夏大士会集本),《弥陀要解》、《普贤行愿品》三种为必修所依,行有余力,始得研习与本宗相应之大乘经论。学会特重行解相应,心口一如,是以行门咸共发愿,尽未来际,遵修观经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三福者: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六和者:一者见和同解,二者戒和同修,三者身和同住,四者口和无诤,五者意和同悦,六者利和同均。三学者:戒学、定学、慧学。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十愿者: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日常功课,敬依《净修捷要》、《宝王三昧忏》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不疑虑,不间断,不夹杂,求生净土,广度有情。
黄念公无量寿经跋云:“苦乐忻厌,生佛感应之理,阐发尽致,显密性相,事理因果之义,赅括无遗。是以志向大乘者在所必读,有心救世者在所必弘也。慨自世风日下,人心陷溺,同业共感,劫运空前,群感切肤,咸思挽救。然而劫由业成,业由心造,欲
劫运,须正人心,世风未转,劫运难
,苦因不拔,苦果难出。本经菩萨修持以下,直至三十七品,剀切指示浊世致苦之由,与出苦之方,深悲极慈,重重诲勉。其间历经众生以三毒五恶之业,招辗转痛烧之报,俨然为今日灾劫写照,欲令众生观果知因,洗心易行,改往修来,离苦得乐。若仅知持名,不明纲宗,既昧往生正因,难收感应效果。是以本经于礼佛现光之前,又复揭示,“佛所行处,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淩弱,各得其所。”以上经文,盖法不异佛,佛不离法。此经诵持处,即佛光照摄处。果能受持读诵,必获开慧灭业,延寿增福之效。普遍流通,实有移风易俗,矫正人心之功,是以前清开国,特重此经,宫庭课诵,著为定例,故得人知自戒,上下相安,会疏有云:“此经乃七难消灭之真言,天下太平之秘诀,实为确论,非讆言也。””华藏同修莲友深感莲大士念公之启示,决志依教奉行,启建“华藏净宗学会”,礼请净空法师主其事,常年共修净业,共习大经,以资提倡,上报四恩,下济三苦,是诚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敢不宝此际遇。愿我缁素同修共勉之。
己巳元旦净业学人韩瑛和南于华藏佛教图书馆
附录三
兴建“中华民族百姓宗祠”刍议
祭之旨在不忘本,所谓返本报始也。古礼首重祭礼,诚属心性极则之理而表现于吾人日常生活中者也。真一切行门之大根大本也。祭有三:
一曰祭祖先,旨在教民诚、信、忠、敬,爱人如己,事死如生,情至厚也。人心厚,方能继孝思,笃人伦,醇风俗,进而隆国运,开太平;是为令我中华文化复兴光大,普照大千世界;一切众生之类,咸得和平安乐,福慧自在之基始也。是以净空早暮礼佛次,必祈我“中华民族百姓宗祠”早日涌现自由宝岛之深愿也。
年初,港九佛教领袖洗尘法师来台访问,师有意于适当地处兴建佛教丛林,此诚大好事也。欲佛陀教化大行于世,非丛林不为功。欲中华文化复兴光大,非祠祀不足道。二者诚相辅相成,势必并行,且必先祠祀。于是建议洗师发心兴建“中华民族百姓宗祠”。净空深以为宗庙乃我中华文化之根本。夫宗庙毁则礼乐崩,礼乐崩则仁义废,仁义废则伦常道德不复存在矣。而欲世之不乱,难矣哉!今世乱极矣,人各望治,而终不可治,其故安在?何不思之!世苟不治,则纵有丛林之举,亦不过徒增一斗争之场所尔,智者不为也,敢请先以“中华民族百姓宗祠”思之。
今世界各国正致力于建设,皆物质建设也,即使至于极,仍是富而不乐,欧美列强,可为殷鉴。其故即在缺乏精神建设之所致也,而精神建设必以宗庙为其根本。是“中华民族百姓宗祠”不可不急急讲求也。
“中华民族百姓宗祠”之构想,略如次:
(一)建设宗旨在令我国民,人人得以追往古,继孝思;以至情内固民心,外结侨情,暨为大陆十亿同胞敬爱祖先之心之所归依。是其恩泽所及,上至百姓宗祖,下及其万代子孙。佛曰:“其功德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信哉言!
(二)择善地,建祠堂,合百姓为一家。民吾同胞,万众一心,强根固本,在此一举。
(三)祠堂形式,采取历代建筑艺术。譬如正殿取汉宫图样,掖庭采隋、唐格式,其余殿堂,或取明、清,或法近代。其中阶道亭台,亦复如是。或即仿历代建筑,一式一样,则可集我历代建造艺术之大成也。此可聘专家学者,精心构图。壁尽浮雕,皆是前贤事迹。务令登其堂者,入其室者,宛然面对祖宗,面对先贤;肃然必有闻其音容也。其敬祖先、爱同胞之深情,油然生焉。是教之返本报始也。
(四)祠堂正殿供奉黄帝,以历代开国帝王陪享。殿足容万人,以利祭典。余厅、堂数百间,则为各姓宗祠环绕。各姓宗祠神主牌位,质地相同,格式一样,可统一制造。色分三等,譬如紫色金字表忠孝,黄色金字者表平民,黑色白字者表奸佞。是亦寓褒、贬之意,以期收劝恶奖善之功也。
(五)祠堂内设“陈列馆”、“图书馆”、“讲堂”、“研究室”等多所设施,专供国内外同胞进修之用。祠堂中除年节祭典外,并常设有“国史”、“伦理”、“经学”、“子学”、“文学”等各种专门学术讲座。使祠堂学校化,祠堂家庭化。又附设有“招待所”、“餐厅”等设施,以利接待行人也。
(六)祠堂外有广大园林,园林中有塔数百。皆为百姓纳骨之塔,如赵氏之塔,李氏之塔等等。塔之建造,各各不同,斯为百姓先人骨灰收藏之所在也。如是处处塔林、碑林,先贤造像、石雕、亭台楼阁,随处可见,花前树下,天乐盈空,法音宣流,疑是西方佛国也。以其中处处皆有扩音设备,亭阁并有闭路电视,故随处可闻音乐,可听讲演,电视中则讲者之神态亦一览无遗也。即使是观光游客,亦收机会教化之功尔。园林有地三百甲,具足真、善、美、慧,其为我五千年历史文化一时呈现吾人眼底,令其即时了知中华文化之博大光辉,其启发我人之自尊、自信、自强之心,诚具有不可思议之功效存焉。此之谓将中华文化从根救起也。建设事功毕,则奉献国家,请由政府特派奉祀官以统理之。然后兴起丛林,吾深信必有神运焉。
次曰祭天:天者天理也。有事必有理。祭天旨在教民即事以明其法尔自然之理也。天理明则良知现,良知现则道义生。心生道义,行顺理智,此祭天之本义也。
三曰祭诸神:诸神即指万物万事之谓也。祭之旨在教民敬事爱物,以成百艺,是为生活之艺术感情之表现,并非迷信也。如地神、山神、海神、树神、花神、五谷神,乃至门神、灶神等等;无一不是教人敬事爱物之意也。实即国父 孙中山先生所谓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勤俭之道,从此生矣。其立意之精美,则非浅智所知也。
三祭备,真善美满之人生乐趣,始得与物同享。佛法曰:“离苦得乐”;是祭之道不亦大矣哉!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净空法师主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