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行證 ──修行成佛的四個指針
耕雲先生講述
一九九二年八月叁十日于臺北市禅學會
一、信
二、願
叁、行
四、證
五、結論
在個人功利至上,物質享受第一的今天,各位冒著臺風天的強風大雨,到禅學會來,追求安祥的喜樂和心靈的解脫,首先我要表達對各位由衷的祝福。
今天我要跟各位簡單說明一下在修行成佛道路上的四個指標,按照著這個指標走就不會走錯路。
成佛之道是漫長的,佛經上說要叁大阿僧祇劫,但是有個快捷方式的法門,那就是見性成佛。不管你修學任何宗派,都離不開信、願、行、證四個字,這四個字可以說是所有修行法門共同的成佛指標。
一、信
在“信”字上分叁點說明:
(一)相信自己有佛性
佛說“衆生皆有佛性”,又說“人身難得”。法華經裏有個“貧子衣珠”的比喻,說我們的佛性,就像衣領中藏珠似的,藏在我們的身體中,佛性也就是我們生命的核心。
我們從一出生就進入了二元的生活領域,根塵相對,加上六識如膠似漆的糾纏不清,分別不息,于是迷失了真實的自我,把本有的佛性給埋沒了。我們學佛,一定要相信自己有佛性,如果不相信自己有佛性,我們還學什麼佛呢?
佛在法華會上告訴大衆:只有一乘是真,余二皆方便……結果法華會上有五千人退席,有的貢高,有的自卑,過與不及都不對。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有佛性,把佛性從五欲六塵中開發出來,只要佛性一擡頭,自己就是佛了。佛是什麼?佛就是覺,生命覺醒了就是佛。覺悟了的人,心態改變了,一切都隨之改變。古人說得好:還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人還是原來的人,但生活的感受上完全不一樣了。人有了覺悟,心量放大後,抵抗力加強了,生活上縱有小小的不如意,對佛性擡頭的人來說,不會造成壓迫感。因爲他的生命力加強,影響力、感染力擴大,親和力提升了,就會發揮同化力。什麼是同化力呢?就是能夠把別人變成自己,也即是禅宗所謂的“以心傳心”。
六祖見五祖時,五祖問他“你來幹什麼?”六祖說“唯求作佛,不求余物”我來的目的只要作佛,別的都不要。爲什麼要作佛?因爲自己本來是佛,只是被六塵埋沒了,自己本來有個無價寶珠,卻忘記了它的所在,想藉佛法把它開發出來,如此而已。
我一向勉勵大家要熟讀六祖壇經,在禅刊上也曾經陸續刊出了會友們研讀六祖壇經的心得報告,因爲壇經裏面的文字講得很坦率、很明白,每一句話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得到,讀了照著去做,就可以減少煩惱,增加生命力,使你充滿喜樂。
所以,我們修行學佛,第一個是“信”字,要肯定自己已具備甲種公職候選人(總統)的資格,然後去參加競選,有佛性的人,只要努力得夠,都可以成佛。至于有些人不能成佛,是因爲他沒有得到方法和要領。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方法對了,就能成佛,並非像公職候選一樣,只能選出一個人來做總統。
佛陀說法,說的都是成佛的方法,佛是不談理論的。惠明追趕六祖,領悟以後問六祖:除了以上的吩咐,還有什麼密語密意沒有?六祖說:汝若反照,密在汝邊。如果有的話,也在你那邊,不在我這裏。
法華經裏有“叁車”“窮子”的比喻,其他如華嚴經、涅槃經、金剛經等,由于我們看不懂,就認爲它裏面有密語密意,實際上對佛來說,並沒有什麼密語密意。相反的,佛還唯恐我們不懂、不明白。不僅是佛經,其他的宗教經典也是一樣,因爲他所體悟的生活境界,和常人的生活境界大不相同,所以即使他用很明白的話對你說,還是沒有辦法溝通,因爲我們和聖者的境界有差距。
在祖師語錄裏說“你有柱杖子,我給你柱杖子;你沒有柱杖子,我奪卻你柱杖子。”在基督教馬太福音十叁章裏,耶稣說“你們有的,我給你們更多;你們沒有的,我奪走你們僅有的”,這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不懂,就認爲這是密語。老子說“谷神不死是爲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不懂,是因爲我們有障,如果照著成佛的方法,消業去障,見性成佛,把境界提升了之後,就不難懂了。
總而言之,首先要肯定自己有佛性,自己已具備成佛的條件,不成佛是自己埋沒了自己,自己汙蔑了自己,是自己的覺性不夠,不成佛是自己的罪過。
(二)要正信因果
我有個朋友,曾經研究佛法多年,他說:佛所說的很多話,是可以立竿見影的,但是佛講的因果法,我覺得是不能立竿見影的。他又說:我曾看過你的講詞,你說你講的話,都是可以求證的,因果你能求證嗎?我見很多人做壞事,既不道德又不榮譽,但是他卻財大氣粗,享受不義之財,還很神氣,這種人爲什麼不見他遭受惡報呢?
我說:果報通叁世,你看不到因果報應,是因爲你粗心大意,如果你是個修行人,很誠敬、很細心,像老子所說的“虛極、靜笃”,你就會看到了。
我們學佛法,不能不相信因果,不信因果將會給自己製造煩惱、帶來痛苦、造成毀滅。修行人是活在因果裏,你做每件事,都是立刻就受報,“錯誤必生煩惱”──你只要有錯誤,立刻就有煩惱。好像有人專門在一旁輔導你、教育你、不要你犯錯似的,所以當自己犯錯受報時,那是大大的榮幸,那是好事,不要氣餒。曾經有不少學法的朋友說:沒學法以前,做了錯事還沒關系,現在一做錯,馬上倒楣。我說:恭喜你!你是佛祖的選民,你被佛陀選中了,你的前程光明遠大,你應該高興才對!
這個朋友又說:你講的那些道理我都懂,你說的因果如何立竿見影呢?
我說:這是可以求證的。譬如現在住的公寓,並排或上下兩戶規格相同,一戶是用勞心或勞力的血汗錢所購買的,另一戶是用昧良心,做壞事的黑心錢所買的,兩戶的格局相同、燈管相同,但是室內的氣氛卻不相同。用黑心錢買的房子,裏面燈光暗淡、晦澀,是低氣壓、不開朗、不調和,有點陰慘慘的。他如果感覺不對,再換個房屋,搬了家仍是一樣,因爲他的錢來得不道德、不仁不義,那是罪惡的象征,所以住下來便不順暢、不健康。不只是他這一家,任何一個人用黑心錢去買房子住,都有這種現象。你想驗證我的話,現在是科學時代,你拿個測光儀,去測量他家的燈光,就知道有差距,如果不是這樣,你可以朝我臉上吐口水。他問:還有沒有?我說:有!他家的小孩子會跟他越來越不調和,原來是很乖巧的,現在處處跟他作對,爲什麼?因爲人人都有佛性,在表面意識雖感受不到什麼,但由潛意識裏會感受到他父母的行爲拖累了他、玷汙了他,于是發生了反抗的意念,爲什麼反抗?他自己也莫名其妙,就那麼自然地發露了。如果你老兄不粗心、不大意,不心浮、不氣躁,可以細心的去考察、去驗證啊!
他還要我再說,我說:太多了,我說了你也不會照著去做的。
很多人不信因果,等報應到自己頭上來的時候,才知道可怕,那時已經晚了。曆史上有很多因果的紀錄,絕不是我們在強調,如果我們很細心去觀察的話,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果的聚合,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因緣果的網狀交叉所形成的。我們人人都活在因果裏,我們怎麼能不相信因果。凡是不信因果的人,對他的生活、生命就處理不好,處理不好,便遺禍給他的後代,想想這是多麼愚昧的事,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
(叁)要信佛的真實語
前面說的那位朋友,他的兒子在大學當助教,也曾對我說:佛的話是對的,但是得研究透徹以後才能相信,研究不透徹就不能相信,因爲那叫迷信。
我說:你這話很理性,在邏輯上沒錯,可是在事實上通不過。佛法是不是迷信,最好的辦法是看那些有學識、有道德、值得你尊重的人,看他是不是信佛?如果他信佛、學佛,你就跟進,那是不會錯的。因爲佛法無量無邊,人生有限,無常迅速,如果等你研究透徹以後才去信,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他說:你舉個例子給我聽。我說:可以!比如義大利的物理學及天文學家伽利略,他首先發現太陽黑子,證明地球繞日運行;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首創地動學說,著「天體之運行”一書,此二人皆因觸怒當時的教廷而冤死獄中,這還是近幾百年前的人。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就說世界有恒河沙數那麼多。佛又指著一杯水說:這裏面有八萬四千只蟲……那時候沒有天文學,沒有天文望遠鏡,沒有電子顯微鏡,誰會相信有恒河沙數那麼多的世界?一杯水裏又怎會有八萬四千只蟲?當時的恒河中,死牛、死馬、死人……都往河裏抛丟,若講細菌何止八萬四千?經過二千幾百年以後,今天科學不斷的演進,人類發現宇宙中的銀河星系,據說有四萬個以上,還有些科學家卻說:這些只是零頭。我們暫且不說宇宙的銀河系有多少,就以我們住的這個銀河系來說,只看正面的星球就有二千萬個,如果拿二千萬再去乘以四,加上幾個零,那豈不是超天文數字了嗎?華嚴經所說的梵網世界也無法道出佛的宇宙觀,何況你想要完全研究明白以後再去相信,那怎麼可能呢?
所以,我們要相信佛的真語、實語,因爲佛所說的話,不但是合乎科學,而且是超越科學的,不必一定要等懂了之後才去信,只要看看那些學問、道德比我們強的人,他都已經相信,我們就可以省心省力的跟進了。
二、願
願是心願、願力,是一種生活意願的向往。玄奘大師西天取經,來回總共十七年;去程花費了六年,回程也走了六年,在印度學梵文停留了五年。過去到印度去取經的,不止玄奘大師一位;同樣的,外國人也有到中國來的。由于絲路之旅艱險困苦,來時已是九死一生,回去更是難以幸免,有人幹脆把先前的意願打消,就地落籍了。在華北及新疆一帶就有波斯人、希臘人、以色列人……最古老的猶太教,他們用羊皮寫成的聖經,就是在中國的河南開封發現的。玄奘大師爲什麼不畏艱險困苦,拚死也要回來?這是他老人家的願力,支持著他完成了最偉大的使命。
地藏王菩…
《信願行證 ──修行成佛的四個指針 (耕雲先生講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