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雜科聲德
陳揚都光宅寺釋慧明
譯文
釋慧明,姓氏不詳,儀貌與西北一帶少數民族相近,故當時的人多稱之爲胡明。但他口齒靈俐,辯才無礙,一出口則語驚四座,聞者都極表贊歎。後來他雜糅經論,傍尋書、史,只存意旨,不取文句。陳文帝在位時,多營齋福,上行下效,蔚然成風。當時,因慧明博學多識,口若懸河,每有唱導,大家無不推舉他,而他也認爲自己才力有余,一般都很欣然從命。他博引古今,盛講叁世,遂使聞者凝神,恐其早歇。
太建五年(公元五七叁年),陳宣帝將事北征,觀兵于河上,並派大都督程文季,領兵屯于淮浦,與齊軍對陣。兩軍相互對峙,殺氣逼人。帝甚感憂慮,乃于太極殿中燒龜殼以占蔔,一燒,龜紋長裂,君臣失色,因這乃不祥之兆也。遂請百僧舉辦齋會。因此齋會學辦得很匆促,未向大家詳細說明建此齋會之用意。等到行香之後,才說出龜蔔不祥之事。此時慧明大聲說道:「蔔征龜破,可謂千裏順通,既是文季先鋒,龜紋長裂,豈不是一期利捷?」當時有人以爲這是巧言浮飾。
其年四月中,在大小岘(在今湖北襄陽南)與齊大戰,俘虜援兵二十余萬大軍行進途中,呂梁彭越所向披靡。陳宣帝遂下敕雲:「此次出征討伐,所獲梁土,江淮二百余城,東西五千余裏,這與慧明所釋龜紋長裂之兆正相符應。」自那之後,慧明聲譽愈隆,朝野推崇。
原典
釋慧明,不知何許人,儀貌像胡,故世以胡明爲目。然其利口奇辯,鋒湧難加,摛(1)體風雲,銘目時事。吐言驚世,聞皆諷之。後乃聽采經論,傍尋書史,捃拾大旨,不存文句。陳文禦世,多營齋福。民百風從,其例遂廣。衆以明騁衒唇吻,機變不思,諸有唱導莫不推指,明亦自顧才有力有余,隨聞即舉。牽引古今,包括大致,能使聽者欣欣,恐其休也。
宣帝在位大建(2)五年,將事北征,觀兵河上,已遣大都督程文季等,領軍淮浦,與齊對陣。雄氣相傾,帝甚憂及,乃于太極殿中,命龜蔔之。試拄腹文,飒然長裂,君臣失色,爲不祥也。即請百僧,齋時一會,臨中倉卒,未測所由。及行香訖,乃陳蔔意。明抗聲敘致,又述緣曰:「蔔征龜破,可謂千裏路通。既其文季前鋒,豈不一期利捷?」時以爲浮飾也。
至四月中,次大小岘(3)與齊大戰,俘虜援兵二十余萬,軍次樵合,呂梁彭越,前無橫陣。故下敕雲:「今歲出師,薄伐邊服,所獲梁土,則江淮二百許城,東西五千余裏。然龜腹長文,號千裏也。遠驗明言,宛同符契。」故明承此勢,爲業複隆。偏意宗猷,達悟登白者,其量宏矣。莫測其終。
注釋
(1)摛:舒張之意。
(2)大建:應爲「太建」,乃宣帝年號。
(3)岘:即岘山,位于今湖北襄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