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唐高僧傳 1 道宣序

  1道宣序

  譯文

  過去梁沙門寶唱曾撰《名僧傳》,會稽惠(慧)晈更著《高僧傳》,首開僧傳之先河,資料翔實,文辭亦佳,但多偏重于收錄吳越一帶(即江南)的僧人,而忽略了魏燕(即北方)大德。自梁之後,又高僧輩出,代有其人,誰能續而補之,使慧燈永傅,大德名世呢?……我自少曾閱覽過這些傳記,對僧史略知一二。爲了存續祖習……才敢以不才,引用經疏及所見所聞編寫成書。

  ……此傳之撰著,或博谘先達,或問訊行人,或錄自國史、集傳,或采于郊郭碑文,撮諸大德之志行,舉衆高僧之德操。……始自梁朝初年,終于唐貞觀十九年(實際上終于唐麟德二年),計一百四十四載(實際上前後達一百六十年)。其地域包括五嶽四渎,其人物則遍訪華夏、夷狄。正傳叁百叁十一人(實際上正傳四百八十五人),附見一百六十人(實際上附見二百二十九人),分類編排,大爲十科;一曰譯經,二曰義解,叁曰習禅,四曰明律,五曰護法,六曰感通,七曰遺身,八曰讀誦,九曰興福,十曰雜科。凡此十條,世上罕有兼美之人,故按某個僧人最突出的德業,分別將他們編于某一科,于篇末略置簡論。

  就體例言,基本遵遁《梁高僧傳》,唯合「經師」、「唱導」爲「雜科聲德」,新增「護法」一科。……並將此十科,輯成叁帙,號曰《續高僧傳》。

  原典

  昔梁沙門金陵釋寶唱撰《名僧傳》,會稽釋惠皎撰《高僧傳》,創發異部,品藻恒流。詳核可觀,華質有據,而緝裒吳越,敘略魏燕。良以博觀未周,故得隨聞成彩,加以有梁之盛,明德雲繁。……余青襟之歲,有顧斯文。祖習乃存,……敢以不才,辄陳筆記。引疎聞見,即事編韋。

  ……或博谘先達,或取訊行人,或即日舒之,或討礙集傳。南北國史,附見徽音;郊郭碑碣,旌其懿德,皆撮其志行,舉其器略。……始距梁之初運,終唐貞觀十有九年,一百四十四載。包括嶽渎,曆訪華夷。正傳叁百叁十一人,附見一百六十人。序而申之,大爲十例:一曰譯經,二曰解義,叁曰習禅,四曰明律,五曰護法,六曰感通,七曰遺身,八曰讀誦,九曰興福,十曰雜科。凡此十條,世罕兼美。今就其尤最者,隨篇擬倫。

  自前傳所敘,通例已頒,迥互抑揚,實遵宏檢。且夫經導兩術,掩映于嘉苗;護法一科,綱維于正網,必附諸傳述。……且樹十科結成叁袠,號曰《續高僧傳》。

  

✿ 继续阅读 ▪ 唐高僧傳 2 譯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