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四
譯文
本書以《宗鏡錄》爲標題,其要旨己經鮮明體現。前述部分雖以問答方式決斷了許多疑惑不解之處,但還恐怕有不未必信入。上根之人才看一眼,便可當下無礙解脫;而中、下根機者雖然他仔細讀了,也許仍會墮入誹謗和懷疑的境地。所以現在要進一步爲那些信仰不深、未能斷除細小疑慮的人,更廣泛引述大乘佛經一百二十種,各類祖師語錄一百二十種,其他聖賢著作六十種,共計叁百種,概括爲一佛乘的真實教導。這可以說是標舉一字而攝受無邊教理之大海,建立一理而收取無盡的真實诠釋。
這些經論,一一都標舉綱要宗旨,猶如遍覽龍宮寶藏;重重予以引證,好比親聞驚嶺說法。它們能教眠雲立雪的禅僧坐參知識,也能使究理探玄的學者盡入圓宗。尋訪高僧輩出的叢林,如面對光輝的太陽;踏上祖師傳法的門欄,似窺見明淨的天空。大覺彰明,就肉眼而圓通佛眼;疑情頓開,即凡心而顯現真心。這可說是「現知」,指點法界於掌心之內;也相當於「親證」,探得玄旨於胸懷之中。
原典
夫所目《宗鏡》,大旨煥然。前雖問答決疑,猶慮難信。上根纔覽,頓入總持之門;中下雖觀,猶墮謗疑之地。今重爲信力未深、纖疑不斷者,更引大乘經一百二十本,諸祖語一百二十本,賢聖集六十本,都叁百本之微言,總一佛乘之真訓。可謂舉一字而攝無邊教海,立一理而收無盡真诠。
一一標宗,同龍宮之遍覽;重重引證,若驚嶺之親聞。普令眠雲立雪之人,坐參知識(注釋:叢林規定,禅僧每晚必須參住持,求其開示,稱作「晚參」;而在晚參之前,大衆齊集僧堂,坐禅澄心,以待晚參,則名「坐參」。知識,意爲朋友,或熟悉的人;其人善,稱作「善友」、「善知識」,其人惡,則爲「惡友」、「惡知識」。能說法導入於善的,便是善友,所以是善知識,略稱「知識」。);遂使究理探玄之者,盡入圓宗。尋古佛(注釋:意爲古時的佛、過去世的佛,或辟支佛的別稱。這裏是對高僧的尊稱。)之叢林(注釋:指佛教多數僧衆聚居的寺院。意爲衆僧和合共住一處,如樹木叢集爲林。通常提禅宗寺院,所以也稱「禅林」。後世也有他宗寺院仿照禅林製度而稱叢林。),如臨皎日;履祖師之阃域,猶瞰淨天。大覺(注釋:指佛的覺悟。凡夫無覺悟,聲聞、菩薩雖有覺悟而不大,唯有佛覺悟實相,徹底盡源。此外,聲聞雖自覺,而不能使他覺;菩薩雖自覺又使他覺,但覺行未圓滿;唯有佛自覺、覺他都圓滿。)昭然,即肉眼而圓通佛眼;疑情豁爾,當凡心而顯現真心。可謂現知,指法界於掌內,便同親證,探妙旨於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