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日經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及其作者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及其作者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就目前所知是有關《大日經》供養修行法的第一部著述,它是傳承《大日經》胎藏密法的阿阇梨教授弟子如何掌握本經密法要點的一部簡便易行的教材或課本,也是該經胎藏漫荼羅供養修行法的縮略本,所以又譯作《大毘盧遮那佛說要略念誦經》。

  該著有兩種譯本,一即善無畏譯的《大日經》(第七卷)本,一爲金剛智譯的《大毘盧遮那佛說要略念誦經》單行本,均爲同本異譯。其它題名不同的現存傳本都是此兩種譯本改編而成,如《攝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入蓮花胎藏海會悲生漫荼羅廣大念誦儀軌》、《大毘盧遮那經廣大儀軌》等由善無畏譯本改編,《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蓮花胎藏悲生漫荼羅廣大成就儀軌》等由金剛智譯本和善無畏譯本兼改合編而成。

  關于《大日經供養法》的編撰及作者,兩種譯本有兩種說法。《金剛頂經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門義訣》引金剛智相傳的話說:「其中天竺國佛法漸衰,時有大德先誦持大毘盧遮那真言,得毘盧遮那佛而現其身及現多身,于虛空中說此法門,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寫訖即滅,即今《毘盧遮那念誦法要》一卷。」金剛智譯本所據的梵本是金剛智親自從南印度帶來的,還是依據善無畏本或其它人帶來的本子,已不得而知,但這一傳說是金剛智從南印度或展轉從中印度帶來則似無可疑。這則傳說除去神話部分,一表明《大日經》及其供養法先興盛于中印度,爾後流傳于南印、東印一帶。二表明《金剛頂經》之前先有《大日經》,而且《金剛頂經》的問世與《大日經》的傳持者有一定關系。叁表明《供養法》由某大德撰集而成。

  善無畏譯本的傳說,如不可思議《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說善無畏遊學諸國至北印度,「乃有一城名幹陀羅,其國之王仰憑和上受法念誦。其經文廣義深,不能尋遂供養次第、求請和上供養方法。和上受請,于金粟王所造塔邊求聖加被,此供養法忽現空中,金字炳然,和上一遍略讀記著,仰空曰:誰所造也?雲我所造也。雲誰我也?雲我是文殊師利也。

  即喚書人,遂便寫取,即與其王一本,自寫一本,隨行將行,流通四方也」。此中雖增加了神話內容,但意指善無畏所造已明白不過了。

  《大日經》卷七末尾明言「右阿阇梨所集,《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中供養儀式具足竟,傳度者頗存會意,又欲省文故,刪其重複真言,旋轉用之,修行者當綜括上下文義耳」。

  不可思議所撰述的《供養法疏》中對此段文字作了注釋,說明此段文字非後人所加,爲一行修潤時所加,其可靠性勿庸置疑。

  又智俨、溫古再治本《大日經義釋》卷八也說《供養法》由善無畏撰出。故善無畏爲《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的作者,是可以肯定的。《義訣》所載傳說可能從《供養法疏》所載之傳說衍化而來,隨善無畏遊學諸國和《供養法》的流通四方,其來曆的傳說亦隨之傳諸各地。

  關于善無畏撰集的地方,與上說不同,《義釋》卷八說阿阇梨于烏仗曩國撰出。史載善無畏遍禮聖迹,每所叁至,來唐之時,均途經烏仗那、幹陀羅,究竟撰集于哪一地,無左證可斷。撰集的時間亦不詳,似乎並不是在來唐途中所撰。另在《供養法》中注重瑜伽觀想,還引用了《金剛頂經》,說明善無畏在撰集過程中參考了瑜伽密法的一些內容。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