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常見辭彙 (四畫~六畫)▪P9

  ..續本文上一頁先反躬自問,責備自己定有不是之處,而應得如此報應,心中毫無怨尤。

  【仁者】 你的尊稱。

  【水忏法】 神僧傳說:唐悟達禅師,膝上生人面瘡,依神僧之告而修忏悔,以叁昧之水洗之,瘡乃愈。因著慈悲水忏法叁卷,名水忏法。

  【丹霞燒佛】 鄧州丹霞山天然禅師,曾到洛東慧林寺,因天寒,遂取殿中木佛,燒之取暖,院主見之呵曰:爲何燒我木佛?師以仗撥灰說:吾燒取舍利。院主說:木佛那有舍利?師說:既無舍利,再取兩尊燒之。院主遂悟自性。這是破除世人執外間土木偶像爲佛,不見自性佛之弊。

  五畫

  【去執】 去掉對一切事物、理論、思想以及意見等的固執。

  【平等】 沒有高下貴賤深淺等的差別。

  【平等心】 對一切衆生愛念相同毫無怨親的分別。

  【平等法】 衆生平等成佛之法。

  【平等王】 閻魔王的別名,因他公平司理罪福之業。

  【平等覺】 如來的正覺,因如來的正覺無高下淺深的分別。

  【平等觀】 天臺宗叁觀中假觀的別名。止觀說:“從空入假名平等觀。”

  【平等性智】 如來四智之一,即轉末那識的我見,證自他平等之理所得的智慧。

  【世】 1.世界的簡稱。2.時的別名,如過去現在未來都叫做世。

  【世界】 又名世間,即有情衆生所住的國土。佛經以過去現在未來爲世,東西南北上下爲界,由此可見有情衆生所居住的國土,不但有東西南北上下的分界,而且是有生滅的,不是永恒存在的東西。

  【世依】 佛的尊稱,因佛是世人所依怙的大聖人。

  【世法】 世間之法,亦即因緣所生之法,可毀之法。

  【世相】 世間的事相。

  【世尊】 佛的尊稱,因佛是世人所共尊的人。

  【世親】 菩薩名,或譯天親,爲無著菩薩之弟,生于佛滅後九百年間的印度阿踰陀國,造俱舍、唯識等大小乘論五百部,被號爲千部論主。

  【世谛】 又名俗谛,或世俗谛,是世間的真理的意思。

  【世眼】 佛的別名,因佛能開世人之眼,令見真理。

  【世間】 時間和空間之謂,說明過去、現在、未來等叁世的時間叫做世;指出東、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間叫做間。所謂世間,也就是宇宙的意思。在佛教裏,不光是指森羅萬象的大地爲世間,宇宙和人生,統名之爲世間,衆生所依靠的宇宙國土,叫做器世間,衆生由惑造業所感的有生死存亡的色身叫做有情世間。

  【世間法】 指凡夫衆生一切生滅有漏之法。

  【世間解】 佛十號之一,因佛了解世出世間的一切情狀,故號爲世間解。

  【世間禅】 叁種禅定之一,即色界無色界的禅定。

  【世間相常住】 法華經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意謂從法性本位來看,則世間一切法相皆不離法性,諸法相相,無非是常住之相。

  【世俗谛】 又名世谛,或俗谛,是世俗的道理的意思。

  【世出世間】 世間和出世間。世間是衆生的世界;出世間是佛菩薩的世界。

  【世智辨聰】 世智是世上凡夫的小聰明,辨聰是用凡夫的小聰明去辨論是非。

  【世智辨聰難】 八難之一。

  【主宰】 我的意思。唯識論說:“我謂主宰”。

  【乏道】 沙門自謙的話,義與貧道同。

  【他力】 佛菩薩的願力加被于人。

  【他心智】 十智之一,即能知他人心想的智,在六通中,叫做他心通。

  【他心通】 六通之一,即能知他人心想的神通。

  【他受用土】 法相宗說佛的報土有自受用土和他受用土兩種。見報土條。

  【他受用身】 法相宗所立佛叁身之一,受用身有自受用和他受用之別,他受用即由平等智所示現的微妙淨功德身,系爲住十地菩薩所現之身。

  【他化自在天】 簡稱他化天,此天不用自己變現樂具,假下天化作,自在遊戲,故名他化自在,居欲界人天之頂,爲欲界之主,與色界摩醯首羅天,同爲防害正法之魔王,即四魔中之天魔。

  【出期】 出離生死苦惱的日期。

  【出離】 出離生死而證涅槃。

  【出慧】 出離生死的智慧。

  【出要】 出離生死的要道。

  【出息】 呼出的氣息。

  【出世】 1.諸佛爲救濟衆生而出現于世。2.跳出世間不再受生死。

  【出世法】 出離世間之法,亦即斷惑證真或帶業往生。

  【出世心】 出離世間的心,亦即無煩惱的無漏心。

  【出世果】 出離世間的果報,亦即不生不滅的涅槃。

  【出世間】 一切生死之法爲世間,不生不滅之涅槃爲出世間,如苦集二谛是世間,滅道二谛是出世間。

  【出世間法】 又名出世間道,即是出離有爲迷界的道法。

  【出世間道】 與出世間法同。

  【出世間禅】 修次第叁觀,先從假入空,次從空入假,後乃雙離空假,入中道第一義觀,是名出世間禅。

  【出世間上上禅】 于一法中,圓觀空假中叁谛,即空即假即中,非一非異,是名出世間上上禅。

  【出世大事】 佛出現于世的大事因緣。

  【出世本懷】 釋迦如來出現于世的本意。

  【出家】 出離煩惱之家,亦即出離在家的生活,去修沙門的淨行。

  【出家二戒】 出家人所應受持的二種戒,即十戒與具足戒。

  【出家四願】 釋迦佛初欲出家時發了四個誓願,即願濟衆生困厄、願除衆生惑障、願斷衆生邪見、願度衆生苦輪。

  【出纏真如】 二真如之一。見二真如條。

  【加力】 佛菩薩的加被力。

  【加被】 保佑的意思。

  【加行】 修行人准備入修道正位時,須加一段之力而修行,名爲加行。

  【加行位】 唯識宗所立五位之第二,即于十回向之後,修四尋思觀,得暖、頂、忍、世第一之四善根位。

  【加行果】 四果之一。大毗婆娑論說:“加行果者謂不淨觀,或持息念,爲加行故,漸次引起盡無生智。余加行果類此可知。”

  【加行善】 指加行方便所得的善心,與方便善及修得善同義。

  【加行道】 暖、頂、忍、世界一爲小乘之四加行位,大乘行則在十回向後,由加行位進入見道位。

  【加持】 指加工持誦,工夫增上。

  【加持身】 依加持而顯現的佛身,即應身。

  【功德】 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又世人拜佛誦經布施供養等,都叫功德。

  【功德田】 叁福田之一,謂人若能恭敬供養佛法僧叁寶,就可以成就無量的福報。

  【功德香】 共有五種,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因此五香能顯出法身來,所以又叫做五分法身香。見五分法身香條。

  【北俱盧洲】 佛經所說四大洲之一,在須彌山之北方,人民平等安樂,壽足千年,洲形正方。

  【北拘盧洲】 見北俱盧洲條。

  【半齋】 半日的齋戒。

  【古佛】 古時的佛。

  【古德】 古時的大德。

  【叫喚】 八熱地獄中之第四獄名,在此地獄中受苦的衆生,因不能忍受地獄中激烈的痛苦,無不啼哭叫喚,故名叫喚。

  【臺宗】 天臺宗。

  【臺教】 天臺宗的教門。

  【四一】 天臺宗開顯法華經有四種的獨一無二,叫做四一之開顯。一、教,法華經所說的教法,只說一佛乘,叫做教一;二、行,法華經所說的修行方法,都是菩薩的大行,叫做行一;叁、人,修行法華經所說行法的人,都是開其佛知見的菩薩,叫做人一;四、理,依行而開佛知見的人,所證都是諸法實相,叫做理一。

  【四土】 又名四佛土,即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凡聖同居土是凡夫與爲了化度衆生而現身說法的聖人共同居住的國土;方便有余土是二乘與沒有證得法身的菩薩所住的國土;實報莊嚴土是佛的報身與地上菩薩所住的國土;常寂光土是從佛的清淨法身所示寂的國土。

  【四力】 自力、他力、因力、方便力。

  【四心】 即慈、悲、喜、舍四無量心。見四無量心條。

  【四忍】 伏忍、柔順忍、無生忍、寂滅忍。伏忍是初心行者,欲忍順逆境,先須調伏其心;柔順忍是調伏其心既久,遇境遇緣,不須勉強抑製自然能忍,此時之心,柔和善順,同塵和光;無生忍是聖位中的人,達一切法本自不生,情與非情,皆是緣生無性,當體即空,因此于無性法中,忍心不動,親證無生;寂滅忍是果位聖人,徹證涅槃寂滅境界,動靜二相,皆契如如。

  【四身】 1.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其中化佛即化身,功德佛與智慧佛即報身,如如佛即法身。2.自性身、他受用身、自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即法身,他受用身與自受用身即報身,變化身即化身。3.法身、報身、應身、化身。本來應身即是化身,化身即是應身,這裏把它們分開來,是因爲應身是指八相成道的佛身,而化身是指一時化現的佛身。

  【四劫】 1.成劫、住劫、壞劫、空劫。2.壞劫、成劫、中劫、大劫。

  【四有】 生有、本有、死有、中有。生有是指于諸趣中投生的一刹那;本有是在一生的過程中,除去生時一刹那,死時一刹那之外,中間的壽命;死有是指死時的一刹那,其時間僅限于中有未生之前;中有是指在今世已死,後世未生中間的中陰身。以上四有,是欲界色界的衆生,在一度生死中,所有的四種有。

  【四事】 1.衣服、飲食、臥具、湯藥。2.房舍、衣服、飲食、湯藥。

  【四果】 1.指聲聞乘的四種果位,即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初果須陀洹,華譯爲入流,意即初入聖人之流;二果斯陀含,華譯爲一來,意即修到此果位者,死後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們此世界一次,便不再來欲界受生死了;叁果阿那含,華譯爲無還,意即修到此果位者,不再生于欲界;四果阿羅漢,華譯爲無生,意即修到此果位者,解脫生死,不受後有,爲聲聞乘的最高果位。2.指阿羅漢。

  【四苦】 生、老、病、死。

  【四恩】 父母恩(家庭)、衆生恩(社會)、國土恩(國家)、叁寶恩(宗教)。

  【四位】 律宗對菩薩經叁大阿僧祇劫,曆五十二位,另判爲四位,以統攝之,即…

《佛學常見辭彙 (四畫~六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