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隨意用其大能。若是心意統一貫通,業力清淨,心佛衆生叁者便再無間隔,衆生便能從悟而即身成佛了。
就是這緣故,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迷時是衆生,悟時是佛,心佛衆生,叁無差別。
因此,衆生若誠意向自己的佛心祈禱,與執持一切其他佛陀名號祈禱所得功德無異。
善男子,不要小觑自己的心力,因爲它藏有佛心,與一切證果佛陀有平等大能。
衆生作善由它賞,衆生作惡由它罰,衆生的一切,也是由它塑造。因此,只要依佛法而行,向它求智慧、求力量、求解脫,便是有求必應了。
因此,睿智的衆生,毋需于外求佛,卻自求于心中而能得一切救度。
善男子,向佛心祈禱有如是饒益,衆生就必要專心致意,誠心善用此心法了。
(七)以佛像調心攝意
善男子,如來的法身遍于宇宙,不能從任何色、聲、香、味、觸、法中求。如來既不著于相,也不著于非相。
因此,衆生若要求見如來,就不能從心外的相或非相中尋找,卻非要求于自道不可了。
善男子,佛無定相,常住于深心。若有衆生,于佛像前問訊禮拜,當知心中有佛,心外無佛。此時實是借境調心,因佛像非佛,亦非佛相,只是權宜攝心之物而已。
就是這緣故,禮拜諸佛,應作于心,求見諸佛;亦應求于自心,對心外之佛像雕塑,不起執著。這樣,在行住坐臥之間,亦可見佛禮佛,感應正等無異,時刻能得佛力的加被。
善男子,愚癡的衆生,不知佛像乃是借境調心攝意之權宜,執著佛相。沒有佛像在前,便不識禮拜感應。這樣,他們便不能隨時隨地與佛相通,得其護蔭點化了。
又有些衆生,執著佛之無相,不知能以佛像調心攝意。就是有佛像在前,也不願問訊禮拜,借外境令心佛間之感應加強增上。這樣,他們便因執著于非相,令佛力的加被不能隨緣而生了。
善男子,就是這緣故,衆生必要清楚了解佛像借境調心攝意的效用,始不因佛像之立,而起有相無相的妄想執著,不但不能得到解脫,反而自起煩惱輕慢。
第十章 獲得他力救度的法門
(一)念佛解脫的行法
(1)念佛往生淨土
善男子,衆生能以一法,于現生完結後,即可斷生死輪轉,超越叁界的牢籠,帶業往生極樂無憂的淨土。在淨土之中,他複得聽聞佛陀及諸大菩薩演說妙法,堅固修行解脫之心,增長福慧大能,直至成爲一位佛陀覺者、天人導師。
是什麼法門能令衆生于一生完結,斷生死輪轉,更決定佛道之必成呢?
善男子,這法門就是發願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了。
怎樣才能往生這淨土呢?
善男子,衆生若要往生阿彌陀佛的淨土,就必先要皈依佛、法、僧叁寶,緊守五戒,行十善業道,更要發心行菩薩道,于證道之時,必重返六道,現種種身,度脫無邊衆生,若有一衆生未度,也誓不休止。
在皈依叁寶、受持戒律、發心度世之後,他便應發願往生阿彌陀佛的淨土了。
發願已畢,便要矢志不移,不再戀棧六道不舍。于行住坐臥之際,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以深心與佛陀感應,觀想彼佛于無憂國,教化諸大菩薩及一切眷屬,令增長智慧大能與解脫;又觀想自己身處其中,親受教益,享淨土之樂。那麼,他便以願之誠、志之堅,即時便得彼佛佛力加被而覺安樂自在,更于世間壽緣盡時,蒙佛陀親來接引,往生極樂。
善男子,衆生就是這樣以願力生淨土了。
但是,有些衆生,不知或不信淨土之實存,不發願往生,他們就只好受自己的業力牽引,在六道輪回生死不息了。
有些衆生,信淨土之實存,卻仍貪著世間之欲樂,恒作輪轉生死之因;往生極樂之志願,卻如浮萍無根。這樣,他們也同樣難生阿陀彌佛的淨土,死後仍要依業受生于六道了。
又有些衆生,自恃聰明才智,欲于惡世修行,行菩薩道,要行難行,要忍難忍,以求其功德殊勝,道果速成。因此,雖知淨土之實有,卻不願往生,不欲取易成之道。
但是,未證不退轉階位的菩薩,于惡世之中,一時不察,一念之差。墮下惡業之羅網,令前功盡廢,萬劫不複。雖言濁世惡因緣能今功德更殊勝,成道亦較速,但退轉墮落亦複如斯容易,令人寒心。因此,于濁世修行而得正覺,實是未知之數,不若淨土修行之道必能成了。
善男子,就是這緣故,若非利根上器,實不宜于濁世爲求速證道果而取難行之道,卻應發願生淨土,修至不退轉階位,始重入六道教度衆生,莫因一時驕慢自恃,貪功求速而蹉跎歲凡,一無所成,反而浮沈苦海,哀求他人救助。
善男子,此念佛往生阿彌陀淨土法門,爲修行法中最簡最易、及唯一必能成就之法,皆合—切利根鈍根、凡夫聖賢修學。
因此,衆生若要仗彌陀願力的加持除去往昔諸惡業的束縛,即生便斷生死輪轉,決定成佛,他便非要時刻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及觀想往生彼佛極樂淨土不可了。
(2)念佛在現世能起的功德
善男子,若有衆生能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且莫說一期生命完結後往生淨土、證道成聖的事,就是在現世,也得殊勝的功德妙用。
爲什麼呢?
首先,善男子,衆生一心難以二用,若是時刻念佛洪名,那麼,他便能止息心波洶湧、平伏愁緒煩哀,心境恬靜和平,住于安樂自在之中。就是未有佛力加被守護,仍能自得解脫。
再者,衆生若于行住坐臥之間念佛不斷,便能淨化心意,止息妄念的生起,祛除貪嗔癡之想,禁惡業于未發,令身口意的活動清淨無汙。就是未有佛力加被守護,仍能自種善根。雖未斷生死輪轉,也不墮惡途,卻常受生善地。
再者,若衆生能念佛洪名,至一心不亂,便能入甚深禅定,引發心力大能。就是未有佛力加被守護,仍能自得禅定的喜悅大能,增進聰明才智、福慧解脫。
善男子,阿彌陀佛乃是無量光、無量壽佛,法身遍一切虛空,壽命無盡,是一位超越時空的佛祖。若持念此佛名號,就與持念一切他佛洪名無異。因爲一切佛陀,皆住同一法身。念一佛法身,必能與一切佛感應,得佛力的加被守護,功不唐捐。
善男子,阿彌陀佛是宇宙超越時空的解脫原理,睿智的衆生,必知念佛之殊勝妙用,不會因其簡易而起輕慢之心,自障佛性,自損慧命解脫。
(二)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善男子,在這世間裏,有一位無處不在、恒以慈悲救度此間苦惱衆生爲事業的菩薩。若有衆生于苦惱之時,誠心稱念這菩薩的名號,他便即時尋聲救苦,令得解脫。因此,十方世界皆稱之爲施無畏者。
究竟是哪一位菩薩呢?
善男子,他就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了。
善男子,此大菩薩位不退轉,已無男女色身的系縛,慈悲無量,有大威德神力,住于自在解脫之中,常以無量無邊化身點化有情,替他們滅苦除災。
若有衆生爲貪欲、嗔恚、愚癡所苦,常恭敬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便得離欲、離嗔、離癡。
若有衆生爲夜叉、羅刹、或諸惡鬼所惱,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彼等即不敢以惡眼視之,更遑論加害了。
若有衆生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他便永不入于險地,不爲怨賊所侵,不處怖畏軍陣之中。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
若有衆生,根智下劣,或處于苦惱惶亂之中,不知應作何求何想始得解脫,或知而難表達于言詞,這樣,只要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不更作他語,便能與菩薩感應,依其所需而疾得救護。
善男子,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所得的饒益福德,與受持無量恒河沙數菩薩名號無異,因此,衆生應恭敬一心稱念。
此大菩薩能遊于十方,以大神力,普度一切苦惱衆生,在他們怖畏困厄之時,即現身救度,恒爲作怙恃,今他們的生老病死等苦,悉皆消滅。
善男子,是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千呼千應,真實不虛,持念名號者,皆福不唐捐。衆生若念念不生疑窦,必能仗此菩薩威力,除災去苦,增長福慧解脫。
(叁)他力與自力救度不一不異
善男子,一切凡夫、菩薩、心、佛,衆生,皆是同根,同住一體,攝于唯一的法身之內。這樣,在終極的境界裏,一切心中之佛與心外之佛,同歸一位,沒有任何差別。
就是這緣故,一切佛菩薩個別名號的執著,都是差別世間的妄想執著,在終極的境界裏,都不能成立。
諸佛世尊勸導衆生執持佛陀與菩薩的名號,只是在差別的世間裏,令凡夫較易離諸虛妄苦惱,入于佛慧解脫的權宜,爲衆生不致因佛陀法身的不可執著而失去怙恃所立的方便。
因此,一切佛菩薩的名號皆是通往解脫的橋梁。衆生若能如是認知和善用,就必得佛力的加被了。
善男子,就是這道理,觀世音菩薩與阿彌陀佛就分別代表著法身佛實在的救度力量和解脫原理。若衆生能如是觀之,善爲憶念,那麼,便能得一切不可思議的佛力救度與解脫。
心、佛、衆生叁無差異,一切佛與菩薩同住一法身,諸佛之心即是一心,一心即是諸佛之心。就是這緣故,他力與自力的救度,在終極的原理下,實是不一不異。
這樣,任何名號的執持,只是入佛知見與救度的權宜,衆生實毋須斤斤計較的了。
法身爲真佛,大能不可量;
內攝一切法,凡夫共聖哲;
法身即佛心,諸佛同一心;
法身佛衆生,一心無二心;
衆生不認同,自棄慧與力;
法身力無窮,舍離自卑弱;
若住此法身,顛倒煩惱滅;
能除輪轉苦,清涼得解脫;
作意長皈依,聖果終得證;
法身佛衆生,正覺無差異。
第十一章 見性成佛——以佛心禦妄心
善男子,真如體內藏有佛心和妄心的生命種子。由于無明的關系,任由妄心隨緣妄動,因而變現種種境界,示現爲種種衆生。只可惜衆生只迷于妄心所造的世間相對妄境,不懂向佛心認同,這樣,他們便遠離屬于自己的智慧、大能與解脫的泉源,無法得到自在了。
善男子,就是這緣故,行者若要超凡入聖,遠離世間苦惱,得到智慧、大能和解脫,他就非要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不可了。…
《佛法—解脫的原理和行法 (行法篇)(淨行法師編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