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常人視作神通的力量,是禅定者在覺醒自己心靈力量過程之中,遲早必會出現的自然力量。若問何時出現,就要看行者用功之勤、定力深淺、根器優劣、業力輕重、貪嗔癡止息了多少而定。
貪嗔癡是佛性流露、心識覺醒的最大障礙,若未祛除,任何較大的覺醒與神通都不能夠出現。
善男子,神通力是行者修定和覺醒心識的副産品,並非修行的目標,不是解脫的根本。
因此,學佛的人,不應爲神通而修定,也不能以神通力的多少來量度行者解脫的境界。
(四)持戒、禅定與神通
善男子,若有衆生發這樣的願:“願我得神足通:願我能將此身分作多身,多身又能複合一身;願我能以一身或多身,顯現或隱沒于各處,于諸牆壁堡壘,皆能穿行無礙,如行空氣之中;願我于堅硬的陸地,隨意升潛如同置身水內;願我能踏踐水面浪花之上,安穩如履平地,願我能以跏趺之座,遊行太虛,如同飛鳥;願我能無遠不至,日月雖遠,願我手能觸摸;願我此身,能升騰虛空,直上梵天!”
他若要得如是神足,于法界之中,來去自如,那麼,他就必要持戒清淨,靜心息慮,勤修如來所修的正定了。
善男子,若有衆生發這樣的願,“願我得天眼通:視覺清明,超越常人的肉眼,雖處于一處,能盡見十方一切衆生事物;願我能見一切尊卑善惡、六道衆生所作的業,及所受之果報,清楚如視掌中的明珠,願我能盡見無盡虛空,無量衆生,于現生盡後,必當生何處,如何受生!”
他若要如是盡見世間一切能現能見,那麼,他就必要持戒清淨,靜心息慮,勤修如來所修的正定了。
善男子,若有衆生發這樣的願:“願我得他心通:願我此心能與其他衆生的心相通;願我能知一切衆生,哪個貪婪,哪個離貪;哪個嗔恚,哪個離嗔;哪個愚癡,哪個離癡;願我能知專注之心,散漫之心,高尚之心,卑下之心;願我能知未定之心,得定之心;願我能知受束縛之心,離束縛之心!”
他若要如是能通他心,知衆生種種心態,那麼,他就必要持戒清淨,靜心息慮,勤修如來的正定了。
善男子,若有衆生,發這樣的願:“願我得宿命通:願我能記憶宿世的事,一世、二世、叁世、百世、幹世、以至無數劫世,知我曾居于何處,屬何種姓,執何業,曾作何種善業惡業,曾受何種苦、何種樂,享壽若幹,又于該生緣盡後,如何輪轉,悉皆了了分明,清楚無誤;于其他衆生之宿命,亦能清楚明了無異!”
他若要如是能知自他宿命,那麼,他就必要持戒清淨,靜心息慮,勤修如來的正定了。
善男子,若有衆生,發這樣的願:“願我得漏盡通:願我能在此身中,永斷一切汙染的思惟與做作,永滅一切貪、嗔與癡,永離一切戲論詭辯,徹底擺脫一切能起束縛的業;願我能得真實的智慧,不著絲毫的邪見;願我君臨萬法,以心轉物,常住于大能解脫之中!”
他若要如是從煩惱業力解放出來,得一切種智,自由自在,住于解脫大能之中,那麼,他就必要持戒清淨,靜心息慮,勤修如來的正定了。
(五)正定與邪定
善男子,爲了身心解脫,修行成聖,普度衆生而修的定,就是正定。
但是,不爲身心的解脫,不爲普度衆生,卻爲了滿足由貪、嗔、癡所起的欲念而修的定就是邪定了。
善男子,修邪定的衆生,縱得定境,由于緣起煩惱顛倒,不但無法得到真正的智慧,反墮入更深的邪見裏,被心中貪嗔癡的惡念帶入魔境,不但沒有因禅定得到解脫安樂,反令他爲魔法所縛,起更大的煩惱顛倒,更遠離清淨無汙的解脫。
若有衆生,于禅定之中,欲以定力害人,他不但不能加害于無辜,反而令自己的靈力耗損,自傷慧命,一切怨毒,悉皆自受,更使已得之道果,折損湮滅,以致前功盡廢,後悔莫及。
就是這緣故,修習邪定,不但無福,反罹禍患。那麼,怎樣才能修得正定呢?
善男子,若要禅定端正,無有過失,能導致智慧解脫,衆生就必要熟谙如來的正教,緊守如來的戒律,審除由貪嗔與癡所起的惡念,以無汙的心入定了。
這樣,他便能以定力度己度人,增長慧命功德,成就大能解脫,與覺者並列。
第九章 以心造萬法的竅門
(一)心、意、識的關系
善男子,學佛修行的衆生,必要了解心、意、識叁者的關系與功能,才能發揮心識的力量,使自己的智慧、力量、解脫能穩定地增長,終有一天能成一位完美的覺者。
善男子,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這六個精神力。它們爲衆生作了別世間外境的工作,使衆生能以色身有效地活在世上,作種種善與不善業,爲意的仆役。
意爲思量執我者,它能主宰色身,驅策前六識動身發語。但是意力弱的衆生,主宰色身活動之力,卻落在前六識的手裏。
意不但能役使前六識,更能動用心的不可思議力量,創造成就一切。因此,它是整個心意識體系裏的總指揮,可惜的是常人未能善用意的力量。
心就是隱藏著如來的阿賴耶識,衆生的供應者和塑造者。但是,它的本質與萬法不起相對,無分你我,因此,只由有主觀作用的意或識薰習,從而作出相應的世間活動。
此心能與一切衆生,一切凡夫、菩薩、佛陀相通,平等無異,合成一體,同住于終極的真如本體之內,不論衆生的意與識因業力輪轉起什麼變異,心的本質力量,亘古不變。
善男子,一切學佛修行的人,對自己的心理結構,必須有上述的認識,始會有自主地覺醒和動用心力的可能。而所謂證道成聖者,就只不過是意業清淨、阿賴耶識徹底淨化、心意識叁者豁然貫通合一、能由佛心帶領、起無礙體用的覺者而已。
衆生若能如是清除阿賴耶識的汙染不淨,增長智慧,佛性便能圓滿地顯現。佛性圓滿顯現的時候,就是真如生命種子成熟的時候,也就是一位佛陀誕生的時候。
(二)善用心力
善男子,心力不可思議,能成就一切,本可以自覺覺他、利物濟人,但是衆生不了解心意識的關系,不明心識的力量。加上生活顛倒,常造苦因,致令大能的心。不能爲衆生帶來歡樂榮耀,卻迫得送苦帶災,令他苦不堪言,卻不知是自作自受、煩惱自尋。
那麼,怎樣才能利用大能的心,實現自己希冀的事呢?
善男子,大能的心,是一切力量的泉源,但並不主宰衆生,卻恒爲衆生的意與識所轉動,使它營造一切。這事實,衆生必要信受,始能動用此心力,否則便如蒸沙煮石而求飯食,決不可得了。
若對心的力量有任何懷疑,達成願望的信力便給疑力削弱抵消,使願望的實現較爲困難。若疑力較信力更大,那麼,信力便全無功效,願望便絕不能實現了。因此,深信不疑,是使心力遂意願望的唯一方法。
善男子,若是信心已建立了,衆生便應以事在必成的態度,把希求之事、付托大能的心,促它解決成就。若能願力信力皆強、兼能持續不斷,那麼,一切所想的事,在衆生的業力和客觀環境許可下,就必會成就了。
叁界爲心所造,萬法爲識所了別。離心與識,衆生便—無所有,一無所知。有了心與識,萬法便能成就,各依意之所轉而變現。
就是這緣故,學佛修行的人,從自己的心中,便得無窮的力量、可作護蔭,可作導師,可作一切所求的滿足者,絕無須在心外膜拜鬼神,或求佛菩薩之助。因爲自己的心,實是萬佛之心。內求于心,與求一切佛無異。
因此,學佛修行的人;若持名念佛,或禮拜佛像,或行種種唱誦儀規,皆是借境調心,以方便之法,自歸心中之佛,自起大能,得身心之解脫。
善男子,緊守戒律,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能開心力的寶庫,使萬事遂意而成。但是,不守戒律、意念邪惡,則不但難啓心力之門,遂所欲之事,反種下惡因,他日必受苦果。因此,行者必先要淨意,始能善用心力,成就自他的解脫。
(叁)以發願引發心之大能
善男子,衆生能以發願引發心之大能。
爲什麼呢?
善男子,衆生若懇切發願成就某一法,他的願便産生了一種願力,直入心中,成爲種子,薰習于心,令起體用,把適當的因緣配合,使衆生的願,能現行成真的。
善男子,願能否迅速成就,就要看願力的強弱深淺、短暫持續、善惡淨染、自私無私和是否與因果法相違了。
強的、深的、持續的、善的、淨的、無私的、與因果法契合的願,能迅速成就現行。
但是,弱的、淺的、短暫的、惡的、染的、自私的、與因果法相違的願,就難以現行了。
善男子,願從意生,若要願力能使所願之法現行,就非要鍛煉自己的意力,使能起強而持續的願不可了。
(四)以念誦引發心之大能
善男子,衆生又能以念誦之法,薰習于心,令起體用,遂意之願,使所欲的事物出現。
什麼是念誦之法呢?
善男子,衆生若持念佛或菩薩的名號或心咒,或把自己希冀之事,撮成精要之句,反覆念誦,專注不亂,持續不斷,那麼,意念便能深入心中,令心的造物大能,爲意所轉動,依意之願,把所欲的事物,于不違業力因果的原則下,迅速現行。
若要以此法起心之大能,就非先要鍛煉意力,使能一心不亂,持續念誦不可了。
(五)以觀想引發心之大能
善男子,衆生能以觀想引發心之大能。
什麼是觀想呢?
善男子,觀想就是把自己所欲發生或出現的事與物,以意描繪,成一畫像,印入心底,持之盈之,信之願之,覺之受之,猶如得之。那麼,心必爲意所動而起大能,遂意之願,使意所念之事物,能迅速現行。
萬法爲心所造,以意繪像,圓滿願行,實是造物之深法,爲衆生所應修學,用以自覺覺他、自度度他。
善男子,住于禅定之中而行此法,功力更倍于平常,能起無邊的妙用,行者應善用之。欲行此法,就非要先抖擻精神,鍛煉自己的意力,使能持續繪精細之像不可了。
(六)向佛心禱告
善男子,衆生能以祈禱引發心之大能。
衆生的心中有真如的佛心,能起一切佛力大能。
衆生意業不淨,定力不足,顛倒妄想,因此,不…
《佛法—解脫的原理和行法 (行法篇)(淨行法師編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