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觀察下作任何的隱遁。
這種善觀一切實相的能力,就是天眼無礙智力了。
什麼是漏盡智力呢?
善男子,凡夫于世間的一切做作,皆出于私欲與自我的滿足。雖然在自我私欲滿足之余,有時能利及他人,但是,這些利行,畢竟是自我私欲滿足的副産品而已。
一切對人或物的愛著行爲,就算這些行爲包含了極大的自我犧牲,表面上很偉大無私,其實,背後都隱隱存在著自我私欲的滿足。
爲自己愛著的人或事物作犧牲的衆生,能從這些犧牲中,得到私下的極大滿足,否則,他便不會作如是的犧牲了。
因此,凡夫在世間所作的所謂善業,在睿智的分析下,實或多或少出自私心,難得全然無垢,因此,皆是有漏的善業。雖然這些私心,有高下顯隱之別,有些能爲自己和他人覺察到,而有些卻是自己和他人也全然不覺的。
若是自我的滿足,損及他人,那麼,便是全然不淨、能起苦報的惡業了。
善男子,只有佛陀能真正地無所爲而爲,把最隱晦的私心私欲也徹底清除。一切做作,皆是至善、清淨無汙、全然無漏。
就是這緣故,如來止息了最細微的煩惱,處于清淨無汙、全然無漏之境,得到真正的解脫。從無漏之中所得的一切清淨解脫、智慧與大能,就是知漏盡智力了。
(叁)四無所畏
善男子,如來對一切衆生,皆視作平等,無分賢愚高下,不起差別地對待,恒以教化度脫爲己任,絕不避艱辛,卻以救世爲樂。
在救世的事業裏,他于—切困難險阻,全無懼意。
于開演解脫法時,沒有任何外道邪說,能把他難倒。因此,他在應化弘法時,便時刻信心十足,無所畏懼了。
他在四方面,有完全的自信。
這就是所謂四無所畏了。
善男子,四無所畏,就是(一)—切智無所畏、(二)漏盡無所畏、(叁)說障道無所畏、(四)說盡苦道無所畏。
什麼是—切智無所畏呢?
善男子,如來對一切的事物,不論是世間的生滅法,或者出世間的解脫法,都清楚明白,知道怎樣才能駕禦統, 製生滅法,也知道怎樣才能常住于出世間的解脫法中。
這些甚深微妙的法,如來皆能方便演說,令衆生知曉,不因其義深奧而憚煩畏懼,不願開演。
這種自信,就是一切智無所畏了。
什麼是漏盡無所畏呢?
善男子,漏盡就是汙染和煩惱全皆止息、永不複生的意思。
如來于過往無數劫的修行裏,把一切束縛他的煩惱私欲,一一滅除,令不複存。因此,他應世的時候,在行住坐臥、一切做作之中,皆是清淨無汙,不起業種。
他的舉手投足,皆是盡善盡美,堪作一切天人的典範,絕沒有可給人非議之處。就是在有漏的世界裏,也處處顯現他無漏的存在,絕不害怕在惡世之中,會複起有漏之種,因而畏懼應世度衆,只欲長住于涅槃無生滅之中。
這種自信,就是漏盡無所畏了。
什麼是說障道無所畏呢?
善男子,如來是一切天人的導師,能點化—一切愚癡的衆生,使走向解脫之道。
不論他們的道行深淺、已修未修、已證未證,如來皆能適當有效地指出當時障礙他們獲得解脫的因由、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能迅速除去障礙,疾成無上道。
他能正確地指出衆生生活及修行方法的利弊得失,不怕質詢問難,更不怕人非議取笑,卻只會不畏辛勞,誨人不倦。
這種自信,就是說障道無所畏了。
什麼是說盡苦道無所畏呢?
善男子,世間凡夫、生活顛倒,樂時不知什麼導致樂的生起,苦時也不知什麼導致苦的生起。因此,他們鎮日患得患失,深覺—切難于捉摸、難于控製。
因此,他們感到膽怯無助,欲求離苦之道,不願再受無常的苦樂煩惱,卻要住在自主與解脫之中。
如來憐憫衆生,因而善爲開演解脫之法,使他們能成自己命運的舵手,不再如浮萍一樣,只能隨波逐流,不能自主自己的際遇。
如來說盡苦之道,能適合各衆生的根器,不怕外道毀謗攻擊,也不畏衆生愚癡難度,卻隨緣點化,樂把解脫法門,因材施教。
這種自信,就是說盡苦道無所畏了。
(四)十八不共法
善男子,如來複有十八種稀有殊勝的能力,不與凡夫共有。修行未圓滿的菩薩、或許有少分,但于圓滿處,決不能與如來比擬。這就是十八不共法了。
什麼是十八不共法呢?
善男子,第一不共法是身無失。
如來出現于世,是爲了救度衆生。但是,由于衆生的處境不同,若以同一的身份接觸他們,恐怕並非所有衆生都能樂于接受。若是因個別背景的關系而沒法接受如來以某種身所說的法,那就真是可惜了。
以此之故,如來除了自身身業清淨外,更要現種種不同的身,或男身、女身、王者身、將帥身、外道身……,一一合乎個別衆生的喜愛,始爲說合乎他們根器的法,令得解脫之道。
如來身業清淨,複能現如是無量多身,無有過失,便是身無失了。
善男子,第二不共法是口無失。
如來口業清淨,說法時能一一適應衆生的智力根器。雖說—偈,但有無窮智慧哲理,智者有智者的覺悟,愚者也有愚者的覺悟。不論理解程度的深淺,衆生皆有所得著。
因此,如來說法,永不空過。聆聽教誨者,皆種下解脫之因,必有成道之日。
如來口業清淨,複能如是說法無失無誤,便是口無失了。
善男子,第叁不共法,是意無失。
如來善觀一切宇宙衆生之因緣根器、志向秉性,更能契機度化。舉心動念,皆恰當無誤,無偏無倚,清淨無汙。
如來能如是思惟作意,不起有漏之種,便是意無失了。
善男子,第四不共法是無不定心。
凡夫心力散漫,難起心識的神力。但是如來久經嚴格極致的心智鍛煉,現在已能隨意使用心識的一切不可思議功能了。
因此,在一切的時空裏,無論他以何種形態出現,他仍能保持心力的極度集中,能隨時成就一切凡夫歎爲稀有的神迹。
如來能如是恒處于極深定中,便是無不定心了。
善男子,第五不共法是無異想心。
衆生愚癡無智,在法界之內,恒起你我種種差別,不解法性平等之義,因此,常作系縛自身之業,執著虛妄,恒處煩惱之中。
如來親證萬法同體之真義,于一切衆生、一切法,不起差異之想,恒視作平等,故不起虛妄執著,沒有煩惱。
如來于一切能如是不起差異之想,便是無異想心了。
善男子,第六不共法,是無不知已舍。
如來神力,已至極高無上,于救世度衆的事業,能根據衆生的根器、因緣、業力知哪些事可爲、哪些事不可爲,何事應舍、何事不應舍,對一切法都能完全明白掌握,沒有遺漏。他于一切法未能掌握前不會放棄,掌握後又不會執著不舍。
如來能如是先知一切法,始舍一切法,便是無不知已舍了。
善男子,第七不共法是欲無減。
如來發心修道之時,有度己度人、自覺覺他的宏願。
此宏願在如來成道、住于涅槃解脫之時仍然沒有絲毫的減弱。
他這種高貴的救世欲望,在成佛之時,有增無減。
如來能如是持續救世之欲,不因自我解脫而舍棄衆生,便是欲無減了。
善男子,第八不共法是念無減。
如來于—切法,不論高下難易、過去現在未來,皆能使常住于心,永不忘失;于—切活動,又能時刻清楚明白,保持了了分明,絕不散亂。
如來能如是憶念—切法,永不忘失;于—切活動,又能時刻了了分明,便是念無減了。
善男子,第九不共法是精進無減。
如來成佛後,雖得自我解脫,對衆生的慈悲,更有增無減,不忘救護。因此,救世的工作,比從前更加精進。
如來能如是不斷勤奮度世,便是精進無減了。
善男子,第十不共法是慧無減。
如來曆世修行所得的智慧,常存不滅,能用以勘破癡迷,見萬法之實相;更能憑慧力以心轉萬物,善用無量神變之力。
如來能如是使慧力有增無已,便是慧無減了。
善男子,第十一不共法是解脫無減。
如來自成道以來,所得的解脫自在,是永久常住,永無變易,絕不稍爲減少的。因此,不論他處于什麼時空,以什麼形態出現,他總是住于最高的解脫之中。
如來能如是恒久住于解脫,便是解脫無減了。
善男子,第十二不共法是解脫之見無減。
如來對于一切導致解脫之法,悉皆通達,更知哪些衆生堪度,哪些衆生尚未可度。到要度脫衆生的時候,又知道用哪些方法,能得最佳的成果。
如來善知解脫之法,善用解脫之法,善度能得解
脫的衆生,如是力量不減,便是解脫知見無減了。
善男子,第十叁不共法是身隨智慧行。
如來的一切行止,皆是睿智,從真實智慧而生,能作衆生的典範,開示去惡行善、除束縛、增解脫的正確生活之道。
他的行爲就是智慧本身。
如來能如是使行爲與智慧合一,便是身隨智慧行了。
善男子,第十四不共法是口隨智慧行。
如來的一切話語,皆是睿智,從真實智慧而生,遠離顛倒虛妄。所說一切,皆能發人深省,令聽者樂聞,得解脫之道。
他的話語,就是智慧本身。
如來能如是使話語與智慧合一,便是口隨智慧行了。
善男子,第十五不共法是意隨智慧行。
如來的一切心意活動,皆是睿智,從真實智慧而生,永無錯謬,不起有漏之種,恒常清淨無垢。
他的心意活動就是智慧本身。
如來能如是使心意活動與智慧合—,便是意隨智慧行了。
善男子,第十六不共法是知過去事無礙。
善男子,第十七不共法是知現在事無礙。
善男子,第十八不共法是知未來事無礙。
爲什麼過去、現在、未來的事,如來也能知悉無礙、了若指掌呢?
善男子,不受世間生滅法所束縛的如來,是不受世間時空所限製的。
過去、現在、未來,皆從世間的生滅變異而生。住于無生滅法身裏的如來,不但與一切心物混成一體,更超越—了生滅法所獨有的時空觀念,把時間也融合爲一了。
就是這緣故,如來能出現于不同的時空裏,于過去、現在、未來的事,——知悉。
善男子,如來十八不共法,不可思議,…
《佛法—解脫的原理和行法 (原理篇)(淨行法師編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