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解脫的原理和行法 (原理篇)(淨行法師編著)▪P6

  ..續本文上一頁本沒有存在的事物,它卻會無中生有,作完全錯誤虛妄的認知,這就是非量的作用。

  善男子,意識所能了別認識的外境也可分作叁種,就是性境、獨影境和帶質境了。

  實實在在存在的外境,能爲意識了別認知的,叫做性境。沒有實質存在的境幻,也能爲意識所了別認知,但是,這些叫獨影境。

  外境雖有實質的存在,但意識卻不能對它作恰如其分的認知,卻把它誤作他物而不自覺。這些從錯誤了別認知而得知的外境叫做帶質境。

  意識以現量、比量和非量,對性境、獨影境和帶質境這叁種外境作出了別認知後,又能起叁種不同的反應。

  善男子,那叁種反應,就是善的反應、惡的反應和無記(非善非惡)的反應了。

  意識能根據從前生活累積的經驗,指揮前五識,不須思量,而能即時生起含有善、惡或無記的活動。

  善男子,意識的活動最強,因此能在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叁界裏,不斷引發身、口和意的活動,作善、惡和無記的業,使生命之輪不停轉動。

  第六識于八識之中,了別認知外境的能力最強。因此衆生的存在和生活,受此識之影響至巨。

  對很多人來說,第六意識的活動,幾乎等于他們整個生命的活動了。

  爲什麼第六意識的作用那麼強,對人的影響那麼大呢?

  善男子,這都是因爲第六識具備了心識的全部五十一個心所有法的緣故。

  (五)第六意識的功能

  善男子,第六意識具備了心識的全部五十一個心所有法。

  什麼是心所有法呢?

  善男子,心所有法,就是心識所能生起的五十一個心理狀態或功能。此五十一個狀態或功能只在第六意識中,才全部完備無缺,而于其他七識,則多付阙如。

  因此,第六識于動身發語的能力上,比其他七識,就要強得多了。也就是這緣故,意識幾乎操縱了人的全部生存活動。

  五十一個心所有法是什麼呢?

  善男子,這五十一個心理狀態或功能,可分作六大類,就是遍行、別境、善、煩惱、隨煩惱和不定了。

  什麼是遍行呢?

  善男子,遍行就是于所有時空,都能現行,作心理活動的意思。

  隸屬于遍行類的心所有法,是八識所共有的,有五個,就是觸(接觸內外之境)、作意(起警醒注意)、受(感受)、想(起影像或概念以作認知)和思(起意志活動)。

  什麼是別境呢?

  善男子,別境是了別外境的意思。

  屬于這類心所有法的共有五個,就是欲(希冀)、勝解(徹底地明了)、念(牢記)、定(專注一境)和慧(智慧)。

  什麼是善呢?

  善男子,善就是行善的能力和心態。

  屬于這類心所有法的共有十一個,就是信(信心)、精進(努力)、慚(羞己不如人)、愧(羞于己過)、無貪、無嗔、無癡、輕安(內心的解脫禅悅)、不放逸、行舍(舍棄汙染的行爲)和不害(不作損害自他的事)。

  什麼是煩惱呢?

  善男子,煩惱又叫根本煩惱,是能令人顛倒迷惑、苦痛哀愁的東西。

  屬于這類心所有法的共有六個,就是貪、嗔、癡、慢(輕慢自他)、疑和不正見(錯誤的見解)。

  什麼是隨煩惱呢?

  善男子,隨煩惱,是由煩惱或根本煩惱的存在而生起的。沒有根本煩惱,它們自然不再存在了。

  屬于這類心所有法的共有二十個,就是忿、恨、惱、覆(隱瞞自己的過失)、诳(欺詐)、谄、驕、害、嫉、悭、無慚、無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沈、掉舉(恐懼、激動、失去內心的安甯)、失念(忘記)、不正知(愚昧無知)和散亂。

  什麼是不定呢?

  善男子,不定是指本質善惡不定,要看情形才可定其善惡的心理狀態。

  屬于這類心所的共有四個,就是睡眠、惡作(悔恨已作的事)、尋(追逐尋求)和伺(伺察)。

  善男子,以上六類五十一個心所有法,在八識之中,只有第六意識才全部齊備。因此,衆生于生存所須作之身口意活動,便全皆可由此意識引發了。

  (六)機械的意識生活

  善男子,第六識雖然具備全部五十一個心所有法,但它的作用,只在于了別認知外境,鮮有思量的活動。就是思量,也只處于了別認知外境的層面。了別認知已畢,思量便止。

  意識若是了別認知已畢,思量便止,那麼,是哪個去作善、惡、無記等業呢?

  善男子,如前所述,第六意識具有心識全部的五十一個心所有法。這些法在前六識遇外緣、起了別認知之後,便能即時相應生起,其間並不需要多大的思量活動。

  爲什麼沒有思量的必要,這些心所有法便能生起呢?

  善男子,這都是習氣的緣故。

  衆生于無始以來,于無數的生命之中,在不同的時空裏,曾作數不清的業。而重複的行爲和反應,便成爲一股不可抗拒的習慣力,時刻影響了衆生對外境所起的反應。

  當外境相同或類似的時候,意識便即時生起慣性的反應,引發有關的心所有法,令衆生經曆某些感受,或作某些行動。

  慣性有時太強了,以致衆生雖想主動改變反應,也無能爲力。

  就是這緣故,意識的慣性作用,能使衆生不需要思量,便能生活于世上,天天機械地做著重複或類似的工作。

  善男子,外緣若引發善的心所,行爲便屬于善,若引發惡的心所,行爲便屬于惡;若與無記的心所相應,這些行爲便屬非善非惡了。

  外緣能有很多不同的組合,各心所有法也能同時或異時出現。于是,衆生便恒久處于苦樂善惡不定之中,作種種身口意的活動,而毋須著意的思量了。

  善男子,雖然大多數的人,于大部份的時間,所過的是不自覺的機械反應生活,但是,他們總有些時間是在了別認知以外,作較複雜的思量推理,帶有意志性質的心理活動,雖然深度與頻密,則因人而異。

  第六意識的思量能力既止于了別認知,那麼是什麼去作這些較自覺著意的心理活動呢?

  善男子,心識中能負起這個責任的就是第七識——末那識了。

  (七)第七識末那——思量執“我”之識

  善男子,第七識可稱爲意,又叫末那識,是思量之識,是心識中掌管思量的部份。第六識依它而立。

  它若遇外緣,隨即生起你我之想,牢牢地執持著有一個“我”與外境相對。

  七識末那是六識之本,也是八識阿賴耶的主觀部份,但它卻錯謬地視自己爲心識的全部,不知有八識阿賴耶的存在,更不知自己活力軟弱,難製前六識,卻常爲意識所轉,統治之權常失。

  善男子,第七識共有十八個心所有法,比第六識所有的心所有法爲少,故活動功能也自然比六識爲少了;

  末那識有四個根本煩惱心所有法——貪、癡、我見和我慢,八個隨煩惱心所有法——不信、懈怠、放逸、昏沈、掉舉、失念、不正知和散亂;五個遍行心所有法——觸、作意、受、想、思,和一個別境心所有法——慧。

  善男子,這十八個心所有法,若遇外緣,便即生起。

  第七識能不斷地審察、思量內外之境。十八個心所有法中,以作意、想與思的活動力最強,爲七識之特色。

  無論末那識所起的心識作用是善是惡,都能影響第六意識,令它指揮前五識作業。因此,末那識活動時,便能指揮根身的活動。可是,它活動的時候卻遠比意識爲少。這樣,第六識便常代理他身口意的活動了。

  爲什麼這現象會出現呢?

  善男子,七識末那,雖然恒審思量,能指揮第六意識作業,但是在一般的衆生裏,七識的活動力都較六識爲弱。這是因爲不愛思考的人總比愛思考的人爲多。就是最愛思考的人,在日常的生活裏,大部份的時間,都倚賴第六識的慣性活動去處理日常的刻板事務;真正要思考的時間,其實很少。

  因此,七識便常備而不用,在審察思量力不生起、或雖生起而不強、或還未能即時生起的時候,活動力極強的第六意識,便會自作主張,搶先地根據慣性,引發身口意的活動了。

  第六識機械、慣性的活動,本從第七識末那以往的思惟決定而起,或偶然隨意的反應而生,現在卻倒轉來影響了七識未來的決策,使它恒依慣性行事,令慣性更牢固。有時在七識能夠作出思惟活動之前,六識機械的反應已經出現,身口意的活動早已不自覺地引發了。

  到這時候,七識要控製六識的活動,也倍感困難。

  六七兩識就是如此互相薰習,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了。

  善男子,一般的衆生,雖然少用七識的思量能力,卻無時放下它的“我執”作用。只要心識的任何作用一生,那“我執”便同時並起。

  就是因爲這“我執”的生起,衆生便鎮日與外境恒起差別,與人生你我之想,妄念頻生,爭強鬥勝,永遠難知萬法同體、你我本一了。

  七識末那使衆生感到有一個“我”在感受與做作,使他誤認這“我”是心識之主體。

  善男子,心識之主,其實是形相微細、凡愚難解難知的第八識阿賴耶。

  (八)第八識阿賴耶心識之本

  什麼是第八識呢?

  善男子,第八識可稱爲心,爲第七識末那所依,是前七識的本體。觀它不同的名稱,可窺其性質與功能的端倪。

  八識又名阿賴耶,意即無沒,能于生死流轉之中長處而不壞失。

  八識又名藏識,因爲它具有能藏、所藏和執藏這叁個功能。

  八識能貯藏前七識生活的經驗,是一個永不會忘失存入資料的記憶中心。它不但能貯藏今生經曆的資料,也能貯藏過去生和未來生經驗的結晶,更把衆生—切果報的種子收藏,待時機成熟時,便隨緣引發現行。這就是能藏的功能了。

  衆生一切經驗和業報的種子,都以八識爲貯藏之所,除此以外,便沒有其他的地方了。這個提供貯藏之所的功能就是所藏的功能了。

  八識能把這些經驗種子,牢牢執著,不使忘失。這執持不舍的功能就是執藏的功能了。

  善男子,八識又名出生識,因爲它具有創造的力量,能現起各種現象、形相。

  八識又名和合識,因爲在它裏面,有真僞,染淨、善惡之法夾雜揉合在一起。

  八識又名薰變識,因爲它能受第六識和第七識末那的作業所薰習,而起變化,又能互爲因果地薰習六七兩識,使業果出現。

  八識又名本覺識,因爲在八識之內,有佛陀的覺性隱存…

《佛法—解脫的原理和行法 (原理篇)(淨行法師編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