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受報。在時間上,有的今生做今生受報,有的今生做來生報,有的來生做,過了幾生幾世再受報。好比果樹,有的種了幾年才結果,有的種了不久就長滿了累累的果實。不管一年、二年乃至數年,想吃到甜美的果實,就要踏實地去播種。同樣的,我們希望享受好的果報,就要種植好的業因。
叁、改變命運的方法
習慣、迷信、感情、權勢、欲望、業力雖然能控製我們的命運,但是命運並不是定型而不可改變。因爲一切的習慣乃至業力,都是我們自己造作的,只要我們善加攝持正念、謹言慎行,仍然可以將乖舛的命運轉變爲美好的命運。那麼命運又如何改變?改變命運有什麼方法呢?
1、觀念可以改變命運
佛陀成道之後,爲我們揭示世間充滿痛苦的真理,並且進一步告訴我們減除痛苦的方法──實踐八正道。而八正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見,正見建立了,其他的七正道有了准則依據,才不致于出差錯。所謂正見就是正確的見解、正確的觀念。正確觀念的建立對于我們個人修身立業、社會繁榮進步、世界和平安樂,都有非常重要的關系。譬如希特勒雖然有超人的聰明,但是缺乏正知正見,妄想征服世界人類,並且建築許多集中營,以虐待無辜的戰俘爲樂事。他個人的邪知邪見,不僅改變了歐洲曆史,帶來了慘絕人寰的浩劫,並且影響德國的命運,至今仍然分裂爲東、西兩個國家而無法統一。因此佛教認爲一個人行爲上有了瑕疵,還有挽救的機會;但是如果觀念偏邪不正,則遺害人類的禍患將更大,解救之道就更難了。
世間上一些創業有成就的事例,雖然有種種的因素,但是觀念的正確與否,卻是主要的關鍵。譬如有的人好吃懶做,長輩責罵他懶惰,此人不但不知悔改,並且變本加厲:“懶惰就懶惰。你說我不好,我就更壞讓你徹底失望。”自暴自棄,甘居于下流。另外有一種人,遭受指責,立即反省自己,除惡唯恐不及,並且發憤圖強,希望有一番新表現,來改變別人對他原有的印象。由于兩者觀念的不同,結果有天壤之別。再進一步說:有的人凡事抱著積極、進取、樂觀的看法,遇到任何不幸的打擊,都能從困難中找到奮鬥的途徑,從哀傷中體會生命的喜悅。有的人消極、頹廢、悲觀,人生充滿了灰色,竟日生活在憂傷之中,對他來說,生命是多余的。可見觀念會影響我們對人生的態度,改變我們的命運。對人生抱持施舍的觀念會使我們的命運更富裕,悭貪的觀念只有使我們更貧乏。懷抱著愛心來對待世間上的一切,生活是快樂的,世界是美麗的,娑婆就是淨土;如果對世間充滿了嗔恨,清涼的佛土也會變成火宅。我們希望擁有什麼樣的命運,就該培養正確的觀念。
2、信仰可以改變命運
有了信仰,好比航海中有了目標,旅程上有了方向,做事有了准則,可以一往直前,迅速地到達目的地,減少不必要的摸索。信仰的力量如同馬達,是我們向前邁進的動源,能改變我們的命運。
信仰的力量是不待言的,而信仰的物件並不局限于宗教。像藝術家對于藝術的熱愛,視藝術的完成爲他的信仰,因此甘願嘔心瀝血的從事藝術創造。翻開文化史,有不少思想家、哲學家,一生爲了人類共同理念的完成,奔波于道路上──如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如最近來俄國的諾貝爾獎文學家索忍尼辛先生;又如宋朝的嶽飛,畢生以“精忠報國”爲他的信念,最後終于求仁得仁,竭盡了忠誠,獻出了生命。他對國家“盡忠”的信仰,改變了他自己命運,並且也爲中國曆史樹立一種堅毅凜然的形象,至今仍然影響社會民心,成爲萬民膜拜的英雄。
國民對于主義的信仰,也能夠改變國家的命運。譬如我們全民信仰叁民主義,同心協力把我們的國家、社會建設成叁民主義理想中的國家,那麼社會的興隆康樂就指日可望了。
在各種信仰中,宗教給人的力量最大,對宗教一但産生了信仰,對于人生一切的橫逆、迫害,不但不以爲苦,並且能甘之如饴的接受。對宗教的虔信,使我們有更大的勇氣,去面對致命的打擊,使我們有寬宏的心量,去包容人世的不平,而拓展出截然不同的命運。
3、結緣可以改變命運
人爲社會的一員,不能離開社會,我們一生的命運和社會大衆有著密切的關系。譬如我們平日衣食所需,是仰賴社會各階層的分工合作,搬有運無,才能日用無缺。入學校求知識,由于老師們的諄諄教誨,才能免于愚疑。甚至將來進入社會,服務于鄉梓,也需要借重同仁的幫助,上司的提擄,才能發揮一己才能,有所作爲。因此我們如果想事事順心,運道亨通,就必須和他人保持和諧的來往。佛教所謂的“結緣”,就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意思。
經上說:未學佛法,先結人緣。我們要廣結人緣,給人以方便,結緣越廣,必能回報給自己更大的方便,助人即助己。雖然我們不斷的付出,幫助別人,其實我們幫助的是自己,因爲自他不是對待,而是一體,唯有在完成他人之中,才能完成自己。因此菩薩以衆生爲修行的道場,廣施慈悲,從對衆生結菩提法緣之中,而成就佛道。結緣不僅能改變我們的命運,並且是進趨佛法的重要門徑。日常生活中,一個親切的笑容、一句鼓勵的贊美、舉手之勞的服務、真誠的慰問關懷,都能帶給對方莫大的快樂,增進彼此之間融洽的關系。結緣,使我們的人生更寬潤、命運更平坦,何樂而不爲呢?
4、持戒可以改變命運
觀念、信仰、結緣能夠改變我們的命運,持戒也能移轉變我們的命運。持不殺生戒,可以轉短暫的壽命爲長壽;持不偷盜戒,可以化貧賤的生活爲富有;持不邪淫戒,可以保持家庭的幸福美滿;持不妄語戒,可以獲得別人的信任贊譽;持不飲酒戒,可以常保身體的健康以及理智的清明。持戒能將原本坎坷的遭遇改變成福樂安康的命運。
經典上記載一則護生改變命運的故事:有一位商人到市場販賣物品的時候,看到一只遭人逮捕的小烏龜,淚眼汪汪地注視著自己,頓時生起側隱之心,于是以重金買下烏龜,並且把它放回池塘去逃生。過了一段日子,有一天商人出外去經商,途經山路,不幸遇到盜賊出沒,搶去了他的錢財,並且把他推落湖中,眼看就要遭受滅頂之難,突然覺得腳下似有東西托負著自己,借著這一股力量,商人終于平安地上了岸。定睛一看,原來是自己過去救過它一命的小烏龜,帶著它的同伴來向自己反哺報恩。持守淨戒,不傷害生靈,並且積極地去愛護生靈,人天福報的增長長不待言的。
人人都有命運,而命運又受到種種力量的控製,我們如何擺脫命運的控製,開創自己的人生呢?那就要人人培養正確的觀念,樹立堅定的信仰,廣結良善的人緣,嚴持清淨的戒律。能夠如此,不但不爲命運所控製,並且能夠自由自在調禦命運。
四、佛教對命運的看法
命運既然如此奧妙,那麼佛教對于命運究竟有什麼看法呢?我分四點來說明:
1、佛教認爲命運不是定型的,命運是可以改變
佛教雖然也講命運,但是有別于外道機械的宿命論。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空無自性,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沒有自性。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像小沙彌增長福壽,就是有名的例子。
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位的師父,一天在禅定中知道自己疼愛的徒弟只剩幾天的壽命,心想:
“這麼乖巧的孩子怎麼只剩下七天的壽命呢?真是太不幸了!不可以將真象告訴他,他小小的年紀,怎麼承受得了這樣的打擊呢?”
天一亮,師父壓抑著悲傷,將小沙彌叫到跟前說:
“好孩子!你有好久不曾回家看望父母了,你收拾行李回去和父母聚一聚吧!”
不知情的小沙彌雖然感覺到師父的異樣,但是仍然高高興與地拜別了師父回家鄉去了。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過了七天小沙彌還沒有回來,雖然斷了煩惱的阿羅漢,也難免爲小徒弟的不幸遭遇而怅然傷感,心中正在爲再也見不到徒弟而郁郁不樂時,小沙彌突然平平安安地回來了。阿羅漢大爲驚訝,牽著小沙彌的手上下打量地說:
“你怎麼好好地回來了?你做了什麼事嗎?”
“沒有呀!”小沙彌迷惑地搖頭回答。
“你仔細想想看,有沒有看到什麼?做了什麼?”師父不放松地追問。
“噢!我想起來了。回家的途中,我經過一個池塘,看到一團螞蟻被困在水中,我檢了一片葉子,把它們救上了岸。”小沙彌如實地回答,烏黑的眸子,散發著喜悅的光芒。
師父聽了之後,馬上再進入神通之中觀看徒弟的命運:這個孩子不但去除了夭壽之相,並且有百歲的壽命。小沙彌的一念慈悲,不但救了螞蟻的性命,也改變自己的命運。
除了慈悲能改變命運之外,修福也可以轉壞命爲好命。有的人認爲自己罪障滔天、惡貫滿盈,永遠無法扭轉命運,其實不然。佛教認爲再深重的惡業也可以減輕,好比一把鹽,如果將它放入杯子之中,當然堿得無法入口。但是如果把它撒在盆子裏或者大水缸中,堿味自然減淡。罪業的食鹽無論如何堿澀,只要福德因緣的清水放多了,仍然可以化堿爲淡,甚至甘美可口。一塊田裏,雖然雜草和禾苗並生在一起,但是只要我們持以精進,慢慢除去蕪雜的蔓草,等到功德的佳禾長大了,即使再多一些蔓草,也不會影響收成,因此深重的罪業可以藉著廣植福德而加以改變。
普賢十大願中說:忏悔業障。忏悔也是消除業障、增長福慧、改變命運的法門。我們的衣服肮髒了,要用清水來搓洗才能潔白;身體垢穢了,也要用淨水來沐浴才能幹淨;心地染汙了,要用忏悔的法水來洗滌,才能恢複清淨,所謂“隨緣遣舊業,更莫造新殃”,摯誠懇切的忏悔能去除我們煩惱的汙垢,把原本無染的清淨自性心顯現出來,因此佛教非常注重忏悔法門,如慈悲水纖、梁皇寶殲、天臺約叁纖,都是曆代大德爲我們敷設的方便法門。
命運既然可以因爲行慈悲、培福德、修纖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並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運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墮落,所謂“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懼謹慎!
2、佛教重視宿命,但是佛教更重視未來的命運
佛教講過去、現在、未來叁世因果,佛教雖然重視過去的命運,但是更注重現在和未來的命運。因爲過去的宿業已然如此,縱然再懊惱,也無法追悔;但是現在和未來的命運卻掌握在我們的手裏,只要我們妥善地利用每一刻真實的現在,前程仍然是燦爛的。因此佛教不沈溺于對過去命運的傷感之中,而積極追求未來充滿無限希望的命運。
如何把過去坎坷的命運改變成未來美好的命運呢?那就要實踐改性、換心、回頭、轉身的工夫。平常說:“江山易政,本性難移。”如果能將難改的性格改變過來,把暴燥的脾氣改成柔和,把孤僻的性情改成隨緣,命運一定隨之改觀。現在醫學發達,有人得了心髒病,換個心髒,仍然如生龍活虎般充滿活力。我們的肉團心壞了,固然要動手術換掉,智慧妙心壞了更應該改換,把壞心換成好心,把惡心換成善心,把邪心換成正心,才能延續生命,常保健康。
改性換心是改變命運的藥方,回頭轉身更是創造命運的良劑。人間有許多的紛爭、痛苦起因于不知回頭,平時我們只知道向前擠進,甚至把自己趕入煩惱的牛角尖而渾然不覺,凡事要留個轉身的余地,回頭退一步想一想,以退爲進,我們將會發現世界是多麼的寬廣遼潤!
3、佛教不鼓勵人聽天由命,佛教希望人開創命運
有的人遭遇困境的時候,就認爲冥冥中上天早已如此安排,任何的努力都是枉然的,于是消沈、沮喪,不知奮發振作,把自己寶貴的前程委諸子虛烏有的唯一神只去主宰,甘心做宿命的奴隸。佛教認爲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何力量都不能主宰我們的命運,即使天神也無法操縱我們的命運,我們是決定自己命運的主人,我們是創造自己命運的天才,佛陀本身就是典型的例子。
釋迦牟尼佛未成道時,貴爲一國的太子,享受無比的人間歡樂,得到萬民的景仰。但是佛陀不以皇宮的生活爲滿足,不甘願做個庸碌的凡夫,于是舍棄一切的榮華富貴、親族情愛,獨自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創造了自己廣大如虛空的生命,而一切的衆生也隨著佛陀的證悟,開創了未來正覺幸福的命運。
人生的境遇並不是命定如此,絕對不變的。上天沒有能力把我們變成聖賢,上天也不能使我們成爲販夫走卒,成聖希賢都要靠自己去完成,所謂“沒有天生的釋迦”。只要我們精進不懈,慧命的顯發是可期的!
4、佛教不光是希望人樂天知命,更希望人洗心革面
孔子說他“五十而知天命”,像孔子這樣的聖人也到了心智漸趨成熟的中年,才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可見樂天知命的不容易,但是佛教主張除了順應天命之外,更要進一步的洗心革命。
佛陀是一位慈愛衆生的宗教家,也是一位充滿道德勇氣的革命家。佛陀不止要改革印度四姓階級製度的社會弊病,更要革除衆生心裏的種種毛病。佛陀所主張的革命不是傷害別人的性命,而是自我針砭;佛陀理想中的革命不是向外,而是對自己內心的欲望所進行的一場搏門,唯有勇于革新自己的人,才有光明的人生。
常人有一種習慣,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卻文飾自己的過失。佛陀數十年的教化,替我們開顯了無數的法門,就是要我們洗去心中的塵垢。還給它本來無染的一片潔淨。求道的過程無非是洗心滌慮、淨化生命的工夫,等到天清月現,朗照大地的時候,就是與諸佛同遊畢竟空的良辰!
由于時間的有限,在短短二個小時不到的時刻裏,要和各位暢談命運的問題,是不可能的。大家今後如果能夠開創自己坦蕩的命運,是我們舉辦佛學講座的最大希望!祝福大家吉祥如意!謝謝!
求法的精神──八千裏路雲和月求法的願心──春蠶到死絲方盡
《佛教對命運的看法 (星雲大師講述)》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