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世俗化同時也是世俗的神聖化,包含世俗工作與世俗生活的神聖化兩大內容。(參見李平晔《宗教改革與西方社會思潮》)新教的入世並未放棄基督教的文化品格,它在面向大衆的同時提升了大衆信仰與道德。這就是世俗化與神聖性的統一。當然,統一總是相對的,18世紀世俗化一時過了頭,于是就有福音奮興運動起而糾正。對職業宗教師和理想情操至上的少數人而言,世俗化與神聖性也可統一,這就是東西方共有的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自然,那對普通人未免求之過高,幸而還有宗教的終極關懷可懸照大衆。宗教的終極關懷與世俗理想相比,它要邈遠得多——在彼岸。這彼岸不一定是天國,也可指終極的解脫等。總之,其不易達到也就不會破滅。這是世界各大宗教數千年來對人們一直有重大影響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一些小宗教、准宗教終究站不住的原因也可從其所懸的目標過于世俗,因而往往被現實擊破中尋找。宗教人類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宗教的理性化或世俗化不一定會自動地損害它在社會活動中作爲一種意義深遠的力量的潛在能力。”(《20世紀西方宗教人類學文選》第九章導言)這就是說,世俗化不一定損害神聖的感召力。自然,世俗化也可能導致某宗教的毀滅。公元12世紀,佛教在印度就是因迎合世風外道,加以回教摧殘,終于滅亡。但其迎合的恰恰是巫風方術。(參見釋聖嚴《印度佛教史》)而人間佛教本含反對巫風方術之類的內容。佛教價值觀誠以“叁法印”爲核心之一,但人間佛教對此同樣肯定。太虛、印順、趙樸初都強調叁法印與一實相印的一貫。特別是印順曾指出:“菩薩入世的作風,在現代戀世的常人看來,非常親切,要比二乘(緣覺、聲聞)的自了出世好得多!”“大乘法——以出世心來作入世事,同時就從入世法中,攝化衆生向出世,做到出世與入世的無礙。菩薩行的深入人間各階層,表顯了菩薩的偉大,出世又入世,崇高又平常。”(《人間佛教要略》)這把人間佛教的入世化與根源性的關系講得很透徹。在把握世俗化與神聖性的關系方面,東方人間佛教與西方新教也是相互輝映。這又是“道並行而不悖”。
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認爲,未來社會生機源泉來自宗教,但這個宗教必須滿足人類的新需要。與湯因比一樣,美國社會學家賴特也看到了“在20世紀末年,宗教變成了變革世界中生機勃勃的動力。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人們不僅努力消除腐敗的、效率低下的體製,而且試圖找到能夠維持其生存的選擇。在這種探索過程中,宗教爲其提供了思想、本體、合法性及深層結構。從變動的角度看,佛教在東亞,天主教在東歐、拉丁美洲和菲律賓,錫克教和印度教在印度,猶太教在以色列,已轉變成爲人們確定奮鬥目標和進行社會動員的信仰。”(《伊斯蘭教、民主與西方》)人間佛教是20世紀中國佛教最可寶貴的智慧結晶。她的內容極其豐富,尤其表現在太虛、印順等身的著作中,表現在趙樸初衆多的論述裏。盡管國際上目前對此知之不多,但其中提出的許多滿足人類新需要的方法、途徑終將被人們認識。因爲人間佛教的提倡,已成爲海峽兩岸佛教界的主流;人間佛教的提倡者在兩岸佛教徒中享有崇高威望,足以凝聚衆心;而大陸是人間佛教的源頭,只要其在大陸的運作進一步成功,輔以21世紀中國經濟的巨大發展,象日本那樣引起國際注目,那麼,人間佛教最有希望成爲佛教的現代形態(相對于曆史上的原始形態、部派形態、大乘形態、密乘形態而言)。進而,成功地轉換成現代形態的佛教相對于其它宗教而言,也最有希望成爲湯因比所說的“有利于把人類組成一體,去解決從現在到將來的一切問題”的宗教。湯因比在日本的一次講演中還預言:21世紀,整個世界將會轉向中國;引導世界文化的中心,將是(經過創造性轉換的)大乘佛教。他的預言能否實現,主要看海峽兩岸,特別是大陸提倡的人間佛教深入實踐的成效如何。
主要參考文獻:
[美]郭穎頤《中國現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 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釋印順編《太虛大師全書》 臺北 善導寺印本
釋印順編《太虛大師年譜》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釋印順著《妙雲集》 臺北 正聞出版社1992年修訂版
釋印順著《遊心法海六十年》 臺北 正聞出版社1985年版
釋印順著《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 臺北 正聞出版社1989年版
江燦騰《臺灣佛教與現代社會》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初版
江燦騰《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 臺北 南天書局1997年初版二刷
鄧子美《傳統佛教與中國近代化》 上海 華東師大出版社1994年版
張新鷹《星雲大師與臺灣佛光山》 載《香港佛教》1989年6月號
溫金柯《生命方向之省思:檢視臺灣佛教》 臺北 現代禅出版社1994年版
釋淨慧主編《佛法在世間》 中國佛教協會印行本
趙樸初《佛教與中國文化》 載《法音》1985年第2期
《中國佛教協會成立四十周年紀念文集》 中國佛教協會1993年編印本6月號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編《1990年佛光山國際佛教學術會議論文集》 高雄佛光出版社1992年初版
文傑《太虛大師在重慶》 載《甯波佛教》1995年第4期
趙樸初《佛教常識答問》 中國佛教協會印行本
丁錫賢《提倡編纂寺志 弘揚佛教文化:略陳佛教改革之管見》 載《佛學研究》第四期1995
釋聖嚴《印度佛教史》 福建莆田廣化寺印本
李平晔《宗教改革與西方近代社會思潮》 北京 今日中國出版社1992年版
史宗主編《20世紀西方宗教人類學文選》 上海 叁聯書店1995年版
[美]賴特《伊斯蘭教、民主與西方》 載《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96年第4期
《人間佛教理論的建構與運作 下 (鄧子美)》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