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世俗化同时也是世俗的神圣化,包含世俗工作与世俗生活的神圣化两大内容。(参见李平晔《宗教改革与西方社会思潮》)新教的入世并未放弃基督教的文化品格,它在面向大众的同时提升了大众信仰与道德。这就是世俗化与神圣性的统一。当然,统一总是相对的,18世纪世俗化一时过了头,于是就有福音奋兴运动起而纠正。对职业宗教师和理想情操至上的少数人而言,世俗化与神圣性也可统一,这就是东西方共有的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自然,那对普通人未免求之过高,幸而还有宗教的终极关怀可悬照大众。宗教的终极关怀与世俗理想相比,它要邈远得多——在彼岸。这彼岸不一定是天国,也可指终极的解脱等。总之,其不易达到也就不会破灭。这是世界各大宗教数千年来对人们一直有重大影响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一些小宗教、准宗教终究站不住的原因也可从其所悬的目标过于世俗,因而往往被现实击破中寻找。宗教人类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宗教的理性化或世俗化不一定会自动地损害它在社会活动中作为一种意义深远的力量的潜在能力。”(《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第九章导言)这就是说,世俗化不一定损害神圣的感召力。自然,世俗化也可能导致某宗教的毁灭。公元12世纪,佛教在印度就是因迎合世风外道,加以回教摧残,终于灭亡。但其迎合的恰恰是巫风方术。(参见释圣严《印度佛教史》)而人间佛教本含反对巫风方术之类的内容。佛教价值观诚以“三法印”为核心之一,但人间佛教对此同样肯定。太虚、印顺、赵朴初都强调三法印与一实相印的一贯。特别是印顺曾指出:“菩萨入世的作风,在现代恋世的常人看来,非常亲切,要比二乘(缘觉、声闻)的自了出世好得多!”“大乘法——以出世心来作入世事,同时就从入世法中,摄化众生向出世,做到出世与入世的无碍。菩萨行的深入人间各阶层,表显了菩萨的伟大,出世又入世,崇高又平常。”(《人间佛教要略》)这把人间佛教的入世化与根源性的关系讲得很透彻。在把握世俗化与神圣性的关系方面,东方人间佛教与西方新教也是相互辉映。这又是“道并行而不悖”。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未来社会生机源泉来自宗教,但这个宗教必须满足人类的新需要。与汤因比一样,美国社会学家赖特也看到了“在20世纪末年,宗教变成了变革世界中生机勃勃的动力。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人们不仅努力消除腐败的、效率低下的体制,而且试图找到能够维持其生存的选择。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宗教为其提供了思想、本体、合法性及深层结构。从变动的角度看,佛教在东亚,天主教在东欧、拉丁美洲和菲律宾,锡克教和印度教在印度,犹太教在以色列,已转变成为人们确定奋斗目标和进行社会动员的信仰。”(《伊斯兰教、民主与西方》)人间佛教是20世纪中国佛教最可宝贵的智慧结晶。她的内容极其丰富,尤其表现在太虚、印顺等身的著作中,表现在赵朴初众多的论述里。尽管国际上目前对此知之不多,但其中提出的许多满足人类新需要的方法、途径终将被人们认识。因为人间佛教的提倡,已成为海峡两岸佛教界的主流;人间佛教的提倡者在两岸佛教徒中享有崇高威望,足以凝聚众心;而大陆是人间佛教的源头,只要其在大陆的运作进一步成功,辅以21世纪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象日本那样引起国际注目,那么,人间佛教最有希望成为佛教的现代形态(相对于历史上的原始形态、部派形态、大乘形态、密乘形态而言)。进而,成功地转换成现代形态的佛教相对于其它宗教而言,也最有希望成为汤因比所说的“有利于把人类组成一体,去解决从现在到将来的一切问题”的宗教。汤因比在日本的一次讲演中还预言:21世纪,整个世界将会转向中国;引导世界文化的中心,将是(经过创造性转换的)大乘佛教。他的预言能否实现,主要看海峡两岸,特别是大陆提倡的人间佛教深入实践的成效如何。
主要参考文献:
[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释印顺编《太虚大师全书》 台北 善导寺印本
释印顺编《太虚大师年谱》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释印顺著《妙云集》 台北 正闻出版社1992年修订版
释印顺著《游心法海六十年》 台北 正闻出版社1985年版
释印顺著《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 台北 正闻出版社1989年版
江灿腾《台湾佛教与现代社会》 台北 东大图书公司1992年初版
江灿腾《台湾佛教百年史之研究》 台北 南天书局1997年初版二刷
邓子美《传统佛教与中国近代化》 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4年版
张新鹰《星云大师与台湾佛光山》 载《香港佛教》1989年6月号
温金柯《生命方向之省思:检视台湾佛教》 台北 现代禅出版社1994年版
释净慧主编《佛法在世间》 中国佛教协会印行本
赵朴初《佛教与中国文化》 载《法音》1985年第2期
《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文集》 中国佛教协会1993年编印本6月号
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编《1990年佛光山国际佛教学术会议论文集》 高雄佛光出版社1992年初版
文杰《太虚大师在重庆》 载《宁波佛教》1995年第4期
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 中国佛教协会印行本
丁锡贤《提倡编纂寺志 弘扬佛教文化:略陈佛教改革之管见》 载《佛学研究》第四期1995
释圣严《印度佛教史》 福建莆田广化寺印本
李平晔《宗教改革与西方近代社会思潮》 北京 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
史宗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 上海 三联书店1995年版
[美]赖特《伊斯兰教、民主与西方》 载《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6年第4期
《人间佛教理论的建构与运作 下 (邓子美)》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