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間佛教·專訪(星雲大師)▪P2

  ..續本文上一頁開始了急劇衰落,到13世紀初,流傳1500多年的佛教已經基本在印度滅亡。而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中國佛教也曾衰落,也曾低靡,但可喜的是,它非但沒有滅亡,反而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太虛大師、星雲大師等一批高僧的呼號和努力,更是前所未有地將佛教跨洲越洋,推向了西方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世界,在大師的梵呗演唱團裏,我們驚奇的發現了黑人和白人的身影。這無疑顯示出中國佛教的發展和複興,正進入又一次的高潮。

  解說:1967年,星雲大師在高雄創建佛光山,數十年來,先後于世界各地創建道場、寺廟200多處,真正推動並實現了太虛大師聯合全世界佛教,把中華佛教弘揚出去的想法。此外,星雲大師還重視佛教教育,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了各級佛教學院。

  星雲大師:這個文化呀是要交流的,像過去美國人到我們中國來辦了好多的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複旦大學,燕京大學,我覺得不到美國去辦一所大學,這個有來不往啊非禮也,有來不往,所以現在在那裏辦了一個西來大學,得到美國政府認證爲華人的第一所,他們國家承認的(大學)。另外是建這個寺廟,主要的也是,當地他有的人需要,這個佛教是人需要才有的,我們救助他的需要。你像現在在美國的西來寺,澳洲的南天寺,還有非洲的南華寺,這些寺廟規模都很大,這個寺廟大小是其次的,最重要裏面做的工作,當地人很多,本土化,所以當地的,你像這個南天寺,每天至少有50到100個澳洲人做義工,像在西來寺,每次受戒皈依,(外國人)至少是叁分之一,所以這樣給我們下去,或者是五十年,一百年,我們也能把這個佛教推動到跟他們的基督教同等的重要,讓人民更多的選擇、更多的歡喜。

  星雲大師:現在目前像西方的社會,它很重視自由民主。

  王魯湘:對。

  星雲大師:佛教的這個持戒,像五戒,不要亂殺生、不要亂偷盜、不要亂邪淫、不要亂說話、妄語、不要亂吸毒,這個五戒,你守持了五戒就不犯法,不犯法就能自由。所以我們佛教的戒律合乎他們自由的精神。另外民主,皈依叁寶,佛、法、僧。人人都是佛,大地衆生與佛平等,所以佛教基本上合乎自由民主,和他們的自由平等的精神是一致的。至于科學,佛教很科學的,你想佛教講到天文地理,講到人生,他不講這個怪力亂神,佛教是不講無緣無故而得,你像因緣,必定有因緣的,因爲這是很科學的,他研究什麼東西必定要很多的條件具備,沒有條件就不成事了。所以佛教的教義現在非常被西方人士所接受。

  解說:幾天前在杭州舉辦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宗旨是“和諧世界,從心開始”。從這個宗旨不難看出佛教重視心的建設,倡導和諧與穩定的主張,這與中國政府提出的“建設和諧社會”不謀而合。

  王魯湘:星雲大師您覺得中國政府在現在目前這個情況之下,召開這個論壇,它是什麼樣的一個考慮呢?

  星雲大師:可能第一原因是覺得佛教也有它運用的價值。我們希望,尤其是政治界的人物對佛教要加深了解,因爲這個佛教徒基本上,他就好像一個公司的員工,我只要把我的工作做好,你上面的董事會,上臺下臺我不管,所以佛教徒不犯政治,他不參與政治上的什麼沖擊的事情。它現在的中國大陸,政治也成功了、經濟也成長了、社會也很安定了,尤其高速公路啊。

  王魯湘:硬件建設很不錯。

  星雲大師:建設很偉大呀,所以現在下來的問題,就是人心怎麼維系,這個社會秩序怎麼樣子去建設,所以佛教可能會派上用場。

  王魯湘:可能會派很大的用場。那麼在這個佛教對社會的這個貢獻方面,顯然佛教也需要與時俱進。江澤民先生提出“與時俱進”,那麼實際上您這一生的弘法事業,也一直做的是與時俱進的事情。

  星雲大師:不敢當。

  王魯湘:就是不斷地讓佛教適應我們現在的社會,能夠解決我們當下的一些問題,包括利用我們當下的很多的一些手段。您覺得我們中國的佛教,特別是我們內地的佛教,在與時俱進方面您有一些什麼樣的建議呢?

  星雲大師:現在佛教的與時俱進要從教育下手,要讓很多的佛教寺院,要辦佛教學院,要讓僧才去念大學,沒有人才,沒有教育,光是一個軀殼是負擔不起這個責任的,所以我自己辦了好多的大學,我是盡力培養僧才。

  王魯湘:僧才,對。

  讓出家人有在北京大學畢業的,南京大學畢業的,我想他們出來了以後,既年輕,又有教育學術,在各個大學教書,這爲弘揚佛法,你爲人師表畢竟先要從自己的人格道德進去,還有學問還要比別人高一等,所以我們現在很重視這個問題,就所以不斷地培養弘法人才,就是傳教士,不能跟一般人等而視之的,他必須要具備比別人更多的更好的條件,很重視他。

  解說:佛、法、僧是構成佛教的叁個重要因素,被稱爲皈依叁寶,其中僧就是一寶。在我們的印象中,總以爲僧人是在人生遇到困難、迷惑,或者是在絕望中出家,到寺院裏逃避現實。其實這種認識並不正確。僧人出家就是要學習佛陀釋迦牟尼,舍棄常人難以舍棄的欲望和誘惑,奉獻自我,普渡衆生,忘我地投入社會,教化世人。事實上,出家人有著一種大丈夫的勇氣和胸懷。

  星雲大師:出家人的責任啊,一是弘法是家務,二立生爲事業。出家人一定要菩薩道,什麼是菩薩道,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你又不能上求佛道,又不能下化衆生,你就不是菩薩,菩薩就是一個佛教徒,就等于做學生一樣,大學生小學生不同,大菩薩小菩薩也不同,但都是菩薩。所以應該要發菩薩心,菩薩心就是發心,發就是開發我們的心田,開發我們的心地,地多了田多了,就能種五谷,就能起房子,就能發財,所以發心,心地建設,這是應該出家者都需要的。

  串場:佛教講求律己嚴,待人寬,講究修身養性、慈悲爲懷,其中我們談論最多的就是一個忍字。星雲大師有一篇文章,我讀了以後覺得很有感慨,就是臺灣有一部電影叫做《我就這樣過了一生》,而大師借用這個題目改了一個字,叫《我就這樣忍了一生》。在星雲大師年輕的時候,身處亂世,剛到臺灣,孤身一人面對當時混亂的時局,這些時候固然有很多需要忍的事情,但是後來,當他已經成爲大師,在信徒百萬的情況之下,大師卻說他還有比以前更多的需要忍的事情,這讓我有些不解,這時的忍是從何而來,這裏的忍又是如何來理解呢?

  星雲大師:這個忍是一種力量,忍一是種智慧,忍是一種這個擔當。能忍才能化除一切問題,所以人在修行,所要學習的第一就是需要能忍。

  王魯湘:要忍,那麼這個忍的話,首先您對忍的定義我特別受到啓示。忍首先是一種大勇義,然後一種大擔當,一種大慈悲,實際上也就是我們佛教經常說的就是,仁、智、勇,這幾個方面集中的一種的表現,實際上是各種各樣東西的修行達到一種境界以後,人其實才能真正的忍。

  星雲大師:忍不是怯懦,忍是勇敢。比如說我認識這個事情的輕重好壞,我認識了,我就能擔當,我就能接受,我就能負責。好像是一個父親回家,小孩子說,爸爸,你跪下來給我當馬騎,爸爸就很歡喜。如果是別人跟他講,你給我當馬騎,他可能就生氣,因爲他對他的兒子,他認識是我的兒子,他愛我,我愛他,他要我這樣都是好意,所以我就很歡喜,所以把世間上你有這樣的看法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就很容易忍的。

  王魯湘:我們佛教徒所說的忍字和我們現在民間中間其實有一點帶有全儒哲學的那種忍,比如經常舉出的例子就是韓信忍胯下之辱,如果當下不能忍,以後就不能做人上人,那麼和我們民間的所說的這個忍應該還是有區別的。

  星雲大師:有區別,忍的時候是一種你比方說,過去的俠客,殺身成仁,舍身取義,我們仗義,也不苟且偷生,這個就要有忍的功夫,忍者是一種犧牲,是一種奉獻,是一種大智慧,大力量,大勇敢。忍不是說你罵我我不敢回口,你打我我也不敢回手,那是懦弱,怯弱,甚至于你是一個壞人,我給你一拳,甚至我把你殺掉,我會有因果,我會有責任,我願意負擔。

  王魯湘:這也是忍。

  星雲大師:這就是忍。

  王魯湘:大師您過去在電視臺上經常有星雲一偈,就是出偈語,在我們今天這個采訪快要結束的時候,您能不能夠通過我們鳳凰衛視給全球的華人出一偈呢?

  星雲大師:過去無門和尚,有一首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重要的是我心沒有閑事了,貪瞋愚癡,不得安甯了,心中若無閑事,那就是人間最好的事情,最平安,最幸福。

  王魯湘:謝謝星雲大師接受我們的采訪,謝謝大師。

  串場:星雲大師一生所倡導的人間佛教,消除了寺廟佛教和人間煙火之間的鴻溝,把佛教從山林帶到了社會,從寺廟走向了家庭,將唱頌的佛教變爲了研究、學習的佛教。這無疑讓佛教這一流傳了2500年的古老宗教,在我們現代的信息社會顯示出了新的活力和意義。

  

《人間佛教·專訪(星雲大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