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門學報》與“人間佛教”(李廣良)

  《普門學報》與“人間佛教”

  李廣良

  中國的第一份佛學刊物是1912年創刊于上海的《佛學叢報》,該報前後雖只出版了12期,但其意義卻是十分重大的,它意味著從此以後,中國佛教和中國佛學將以新的形式傳播,佛法的真理之光將通過這種新的媒介照耀中國大地並喚醒許多長久塵封的心靈。曆史的事實確乎如此,此後湧現的大量佛學刊物,對于近代中國佛教的發展,特別是佛法義理的探討,佛教人才的培養,國內外佛教文化和佛學思想的交流等,都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著名的《海潮音》、《內學》、《覺有情》、《現代佛學》以及今日的《法音》、《禅》等不但構成了活的中國佛教史的一部分,而且見證和表達了佛法的湧動不息的活力和中國僧俗對佛法的永不磨滅的追求。

  公元2001年1月,佛教聖地佛光山出版發行了《普門學報》,我認爲這是當代佛教發展中必將載入史冊的一件大事。星雲大師和佛光山諸位大法師以其一貫的弘法熱情和遠見卓識,爲我們的時代貢獻了一份高規格、高質量的佛教學術期刊,我們理應對此表達深深的謝意。

  《普門學報》的內容非常豐富,題材非常多樣,但其內在的一致的精神則是“人間佛教”。經過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數代人的努力,人間佛教已經成爲當今時代的主流佛教。通觀《普門學報》上發表的佛學文字,不但那些直接探討“人間佛教”的文字能深深契合“人間佛教”的精神,其他的文字也都能緊貼佛教的現代發展及佛教對現代人生的意義,昭示了“人間佛教”的廣闊發展前景。

  “人間佛教”思想的理論和實踐,不但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且在整個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在中華民族的精神史上都具有難以言述的意義。在20世紀的政治混亂和社會失序中,以太虛大師和星雲大師爲代表的法門龍象,直契佛陀說法的本懷,適應時代變化的機緣,使古老的佛法在現代世界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他們的功德是無法估量的。但應該看到,由于種種障緣,人間佛教思想的深刻內涵和現代意味並不爲廣大信衆所了解。尤其是在大陸,盡管中國佛教協會大力宣揚人間佛教,但民間的佛教信仰與人間佛教的理論仍有很大距離,一些佛教學者也對人間佛教的思想表示懷疑。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應大力加強對人間佛教思想的學術研究和弘法宣傳,以使廣大佛門弟子和教界人士深入領會人間佛教的精神實質。

  《普門學報》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星雲大師的《中國佛教階段性的發展刍議》、《論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義》、吳怡教授的《從生命的轉化看中國人間佛教的發展》、陳兵教授的《正法重輝的曙光——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賴永海教授的《人間佛教是當代佛教的主流》以及林素玟、古魯格等先生的文字,俱可說是當代佛學思想的精品,使我們對人間佛教的思想體系、曆史淵源、實踐品格與發展概況都有了深入的了解。

  人間佛教的思想核心是以人爲本。這不是膚淺的近代人本主義,這是佛陀出現世間說法的本懷,是整個佛教思想的精髓所在。如星雲大師所指出,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弘化在人間,佛陀所有的言教,都是以人爲對象的,是爲了人的自由、幸福和安樂而說的。所以說,“五乘共法”是人間佛教,“五戒十善”是人間佛教,“四無量心”是人間佛教,“四攝六度、四弘誓願、八正聖道、禅淨共修、因果報應、業力緣起”,乃至“四種聖谛、十二因緣、無常無我、世出世法”等大小乘的教理,都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是每一個人的心、每一個人的道、每一個人的理;人間佛教是佛陀的本懷,是每一個人生命的淨化、升華,凡能圓滿涅槃之道的教示,都是人間佛教。”(星雲大師《中國佛教階段性的發展刍議》)

  人間佛教是實踐的佛教、是生活的佛教、是社會的佛教。人間佛教重視立言、重視形而上的“理”,更重視社會實踐、重視形而下的“事”。“人間佛教是:現實重于玄談、大衆重于個人、社會重于山林、利他重于自利;人間佛教實際上包含社會化、生活化、現代化、大衆化和人情化,人間佛教的性格是一切普化,兼容並蓄的。”(星雲大師《中國佛教階段性的發展刍議》)佛教雖然不參與具體的政治權力操作,但佛教應該有深沈的社會關懷,“凡是民間衆生的事情,佛教應該給予教示,給予服務”,而不應該置身事外。從曆史上看,曆代佛教徒在維護人權、服務民衆、疏解社會矛盾等方面都付出了艱苦的努力,爲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星雲大師所說的,過去佛教所作的一切事業,其實都是爲了關心國家的經濟、民衆的生活,如油坊、當鋪、旅店、灌溉等,乃至現在所作的養老育幼,甚至興辦學校、醫院、協談中心、心理輔導所等;只要能對國家民主、社會大衆、經濟利益、幸福快樂等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佛教徒都參與不懈。星雲大師說:“人間佛教是要用佛法來淨化我們的思想;人間佛教是要用正道來規劃我們的生活。人間佛教就是要吾人重視生活的樂趣、擁有淨化的財富、享受正當的娛樂、胸懷慈悲的處事,也就是要把佛法落實在人間;凡是可以身體力行、能夠有助于生活美滿、家庭幸福的,都是人間佛教。”(星雲大師《中國佛教階段性的發展刍議》)

  人間佛教源于近代佛教複興運動的領袖太虛大師于民國初年提出的人生佛教。太虛大師針對明清以來的佛教屈從于專製政治與民俗迷信的偏弊,提出人生佛教,旨在將佛教引向廣闊的現實生活,使之爲人生的完善和社會人群的進步發達做出應有的貢獻。太虛大師的努力在佛教製度的改革層面雖沒能取得明顯的成效,但人生佛教和人間佛教的思想卻影響了一代新僧和許多在家弟子,被不少人實踐。如陳兵教授所指出,中國海峽兩岸的佛教,基本上都是沿著太虛大師所開辟的人間佛教的路子行進的。在臺灣,印順法師從理論上推進了人間佛教思想的發展和深化,星雲大師、證嚴尼師等終于使人間佛教變成了現實。星雲大師不僅具有卓越的領導才能和經營能力,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卓有成效的人間佛教的曆史社會實踐活動,而且具有極高的思維能力,能切實把握時代的脈搏,對現代人和現代社會的問題看得非常透徹,因而能針對種種社會問題、人心病態,提出種種解決方案,在全球化、現代化的背景下極大地開拓了人間佛教的思想視野和理論深度。

  我覺得,從太虛大師到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有一個內在的一貫的精神,那就是自由。這不僅是個體生命解脫的自由,而且是社會群體解脫的自由。他們都是爲衆生的自由而奮鬥的人,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個人生命的真正自由。我在一篇紀念高鶴年居士的文章中曾說:“高鶴年居士是近代佛教史上一個不朽的人物。在那個危如累卵、衆生朝不保夕的時代,他以百折不回的真心,悲天憫人的情懷,勇猛無畏的實踐,樹立了一個踐行大乘菩薩道的完美人格。他做了偉大的事業,但他心中沒有任何的功利心和分別心,他只是出于自己的宗教本懷而行事。如同《金剛經》所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他的整個生命是那樣的純粹和透徹,又是那樣的豐富和飽滿。他所達到的自由境界是現代那些空頭哲學家所永遠不能想象的。”這話同樣適用于太虛大師和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發展的必由之路,而未來人間佛教的發展,我想一方面繼續加強《普門學報》所正在做的學術的、理論的探討,在這方面還有許多課題需要深入研究,比如人間佛教的政治佛學、人間佛教的民族觀、人間佛教的曆史觀、人間佛教的科學技術觀等,人間佛教應該對于當今人類所面臨的一切問題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應對措施。另一方面,人間佛教要發展,就必須深入到民間廣大的信衆中去,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去,從事社會實踐,對民衆進行化導。這當然需要佛教界、學術界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合作努力,但首先應使人間佛教的思想深入人心。

  爲了佛法精神的弘揚,爲了佛教學術的發展,也爲了人世間的福樂和自由,我們只有努力精進,奮鬥不止。祝願《普門學報》越辦越好!祝願人間佛教事業在新世紀有更大的發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