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間佛教的經證 利益和快樂

  利益和快樂

  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厚,無爲第一安。

  --《太子瑞應本起經》

  

  人活著,總希望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有些人觀念、見解偏差,以爲有錢是最大的快樂,有錢才是富有,因此做了金錢的奴隸。其實,金錢不是萬能的,世間上還有許多東西比金錢更可貴。因此,《太子瑞應本起經》說:

  一、無病第一利

  世間上什麼最好?就是不生病。平時我們不覺得健康可貴,可是一旦有了病痛,如一個小小的感冒,就足以使我們纏綿病榻數日;一顆小小的蛀牙,就夠我們整夜輾轉反側,不能成眠;不但自己苦惱,也影響親朋好友爲我們擔憂。因此,“健康是第一財富”,假如沒有健康的身體,縱然擁有天下的財寶、曠世的才華,也無法發揮其功用。

  《佛醫經》載,一個人得病有十種因緣:久坐不飯,食無貸,憂愁,疲極,婬,瞋恚,忍大便,忍小便,製上風,製下風。又《心地觀經》說:“觀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憐愍,恒加守護。我身亦爾,若不守護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證。”所以,我們平時就應該多注意身體的保健。

  身體的病痛固然讓我們産生苦惱,而心理的毛病,更是使我們晝夜不得安甯。譬如當我們的心中生起貪瞋癡等煩惱時,雖然努力加以排遣,卻才下心頭,又上眉頭,那麼的力不從心;又譬如心中充滿種種的欲望,雖然極力加以克製,卻又事與願違,不能隨心所欲。這種由于我與心的不調和而産生的痛苦,實際上並不亞于身體不調和所帶給我們的苦痛。更何況心是主宰者,如一國之君操縱著一切,是永遠存在的,一旦被貪瞋癡慢的病侵蝕,成爲病心、壞心,將輪轉到地獄或畜牲,受大苦痛。因此,這永遠存在的心要好好的愛護它,時時用真理和慈悲的法水來調伏它。所以,身心健全無病,才是最大的利益。

  二、知足第一富

  俗語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由于有私心,對于世間上的一切總是貪得無厭。有的人貪求過多,爲了滿足無限的欲望,甚至铤而走險,不惜以非法的手段去攫取,而誤蹈法網,身陷囹圄。所以過份的貪取,無理的要求,只是徒然帶給自己煩惱,而在日日夜夜的焦慮企盼中,還沒有嚐到快樂之前,已飽受痛苦煎熬了。因此,古人說:“養心莫善于寡欲。”《佛遺教經》說:“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爲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爲五欲所牽,爲知足者之所憐愍。”

  春秋時代的齊國隱士黔婁,窮得去世時,布不足以蔽其身,然其一生高風亮節,堅決不仕。宋朝的林逋,放曠山林,不求名利,獨居西湖孤山,留下梅妻鶴子的佳話。唐朝大梅法常禅師,以荷葉爲衣,松子爲實,自得其樂。近代的弘一大師,一生以弘揚律宗爲業,一條毛巾使用十數年,破爛不堪,仍然愛惜有加,不以爲苦。

  所以,世間上誰是最富有的人?並不是擁有幾十億、幾百億的財産,擁有房屋數百間、土地幾百甲、幾千甲就是富有的人,真正的富人是知足的人。

  叁、善友第一厚

  俗語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別譯雜阿含經》說:“若遠至他國,行伴名爲親;于自居家中,慈母最爲親。”人所以能存在,乃是靠衆多的因緣關系而來。朋友,就是重要的因緣之一。朋友有益友和損友。《長阿含經》載,益友有四可親:

  止非:見人爲惡,則能遮止;示人正直;慈心愍念;示人天路。

  慈愍:見利代喜;見惡代憂;稱譽人德;見人說惡,便能抑製。

  利人:護彼不令放逸;護彼放逸失財;護彼使不恐怖;屏相教誡。

  同事:爲彼不惜身命;爲彼不惜財寶;爲彼濟其恐怖;爲彼屏相教誡。

  《孛經抄》說,友有四品,“如花、如稱”的是損友,“如山、如地”的是益友。又說交友之道乃:“化惡從善,切磋以法,忠正誨勵,義合友道。”《四分律》謂親友具有七法:難與能與,難作能作,難忍能忍,密事相語,互相覆藏,遭苦不舍,貧賤不輕。

  所以,我們結交朋友,是爲了互相砥砺,互相幫助。好的朋友能給我教導,給我勸解,給我知識,給我幫助。譬如春秋時代的鮑叔牙與管仲,二人笃于交誼,世稱“管鮑善交”。目犍連因知友舍利弗,得以歸投佛陀,共同追求真理。所謂“同氣相求,物以類聚”,親近善知識,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結交惡知識,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因此,好的朋友是最可親的人,也就是“善友第一厚”。

  四、無爲第一安

  無爲,是涅槃的異名,就是“不生不死,不生不滅”,充滿快樂、光明、物我合一、自由自在的境地。人活在世間上之所以有痛苦,是因爲世界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成了要壞,壞了再成;人生了要死,死了又生。但是涅槃的境界是:

  無生的境界:涅槃已沒有生死、變異,是個不生不滅的境界,固然不生有漏雜染的煩惱,也不起無漏清淨的涅槃想,是個染淨俱捐,境我皆泯,無生法忍的絕對世界。

  無住的境界:涅槃之後,無處不在,在清淨心裏,在法性之中,在真如佛性內,在萬裏虛空裏。

  無我的境界:已去除我執之我,而存真如之我。猶如黃金去了雜質,發出燦爛的大乘光芒,發出慈悲平等的光輝,普照世間衆生。

  無缺的境界:涅槃的境界是我們心靈上永恒的樂土,那裏面充滿法樂,有完全的平靜,有至高的妙樂,有持續的幸福,有福慧的完成,有究竟的解脫,有永恒的自我,有真實的世界。所以說,涅槃就是圓滿,也就是所謂“無爲第一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