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妄語
欺爲衆惡本,自絕善行業,
是故致痛聚,妄言何益人?
--《佛說須賴經》
一、言語常至誠
“人無信不立”,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一個人說話不誠實,信用破産,就如同車無輗軏,到處行不通。因此,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又《寶女所問經》說:“菩薩有叁法常懷至誠。何謂爲叁:未曾欺佛、不自欺身、亦不欺诳一切衆生。”所以,吾人應學菩薩,常懷至誠待人,乃能爲人敬重,成就道業。
二、妄語的過患
妄語,又稱故妄語、虛妄語、虛诳語、妄舌、虛僞、欺。是十惡之一。是以欺人爲目的而說之不真實語。一個人只要蓄意說了一次妄語,必會有第二次、,乃至無數次的謊言,以掩飾先前的虛妄。甚至爲了自圓其說,無所不用其極,算計別人,以替自己脫罪。于是陷入罪惡的淵薮,惱害一切衆生,從此善事不得成就,失卻功德。正如《正法念處經.觀天品》說:“妄語言說者,惱一切衆生。彼常如黑闇,有命亦同死。語刀自割舌,何雲舌不墮?若妄語言說,則失實功德。若人妄語說,口中有毒蛇。刀在口中住,炎火口中燃。口中毒是毒,蛇上毒非毒。口毒壞衆生,命終墮地獄。若人妄語說,自口中出膿。舌則是泥濁,舌亦如熾火。此如是縛,地獄之前使,破壞法橋等,皆是妄語過。”又如︿地獄品﹀說:“莫作妄語說!一切惡因緣,能系縛生死,善道不可見,二世不饒益,一切相憎惡。妄語者能令,一切法空曠,若人即生時,口中有大斧,如是能自割。所謂妄語說,一切惡之幡,一切惡處繩,癡闇之藏處。”
叁、妄語的果報
據《大智度論》卷十叁載,犯妄語戒而無慚愧心者,自斷于至涅槃及生天之道,並有十種惡報:口氣常臭。善神遠之,非人得便。雖有實語,人不信受。智人謀議,常不參豫。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常多憂愁。種誹謗業因緣。身壞命終,當墮地獄。若出爲人,常被誹謗。
四、護口修善言
實言有如甘露,妄語好比毒藥,此甘露及毒藥,皆在吾人舌中。妄語不自利,也無益于他人。若自他不樂,徒自受苦痛,爲何還要說妄語呢?佛陀過去五百世未曾說過妄語,而修得廣長舌相。所以,佛陀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說法利樂衆生,爲衆生所尊敬、信仰。因此,我們應如《寶女所問經.問慧品》所說:“口寂然,護于言語,所說無缺,口辭真谛,在于獨處,若大衆中,言常至誠,不以國故而兩舌也。不以珍寶具足貨業而欺虛言,不以父母親族貪財惜費而兩舌也。”在日常生活中修習:口誦佛名、口宣教化、口說善事、口語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