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20]太虛法師還發表《職業與志業》一文強調說,“一般廣泛的佛教徒”不要存學了佛不做事的念頭,“要一方面勤于職業,一方面研究佛法。”據說此文造成很大的反響,“當時有過一班職業青年組織了佛教利濟會,曾作過熱烈的運動。”[21]不僅如此,太虛法師還主張僧人可以適當參加工作。他在《海潮音》上發表《人工與佛學》一文說:“僧衆對于資生事業,在不違背佛法原則上,都可以工作,不妨仿效半工半讀的性質,並引百丈禅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勞作精神,證明我們要以自己的勞力取得工資,把剩余的時間來研究實行高深的佛學。”[22]可見,太虛法師的人間佛教主張是試圖將出世的傳統佛教改造爲積極入世的佛教,成爲促使社會進步的一種助力。從事文化啓蒙運動的進步資産階級知識分子都關注現實生活,參與現實生活。應該說,太虛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中所表現的積極進取精神與的近代新文化啓蒙所表現的積極進取精神是一致的!
“人間淨土”是人間佛教思想中一種理想而美好的社會(或世界)藍圖。太虛法師批評那些爲了逃避現實而修淨土者。他指出:“近之修淨土行者,多以此土非淨,必須脫離此惡濁之世,而另求往生一良好之淨土。然此爲一部份人小乘自了之修行方法,非大乘的淨土行。”[23]他說,這與有些人認爲中國的環境不好而“豔羨美國之豐樂”要求脫離中國國籍欲加入美國籍沒有什麼兩樣。太虛法師認爲,造成這種想法的原因是因爲這些人意志薄弱,也可能與他們不明了佛教淨土的所以然之理有關。然而,一切事物無不從衆緣時時變化的,而推原事物的變化,其出發點都在人們“各有情之心的力量”。既然“人人皆有此心力,即人人皆已有創造淨土本能,人人能發造成此土爲淨土之勝願,努力去作,即由此人間可造成爲淨土,固無須離開此龌龊之社會而另求一清淨之社會也。質言之,今此人間雖非良好莊嚴,然可憑各人一片清淨之心,去修集許多淨善的因緣,逐步進行,久之久之,此濁惡之人間便可一變而爲莊嚴之淨土;不必于人間之外另求淨土,故名爲人間淨土。”[24]應該說,太虛法師這一“人間淨土”社會思想的提出才真正使佛教貼近現實生活,貼近現實社會。佛教才真正有可能走出鬼教、神教迷霧的籠罩。更重要的是它解決了將佛教的終極關懷從彼岸搬回此岸的理論問題,使佛教在理論上實現了由傳統向(近)現代的創造性轉換,而這一轉換與中國近代曆史與文化發展的走向是一致的。
總而言之,太虛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既是近代文化啓蒙思潮的産物,又是近代文化啓蒙的構成部分,是文化啓蒙在佛教領域的延伸與拓展表征,同時也是對傳統佛教向(近)現代佛教的創造性轉換所作的思考。盡管由于當時主客觀因素的限製,太虛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未能得到充分的實踐,但他爲中國佛教變革確立了正確的走向,後人正是沿著太虛法師的人間佛教路線進行新佛教的建設,而太虛法師爲建設“人間佛教”特別是“人間淨土”所作的各種思考至今仍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原刊《閩南佛學》第1輯)
--------------------------------------------------------------------------------
[1] 本文的“近代”概念的內含是指1840—1949年。
[2]《我的佛教改進運動略史》《太虛大師全書》第57冊第77頁。臺北:太虛大師全書影印委員會1970年11月再版。
[3]《人生佛學的說明——十七年夏在上海儉德儲蓄會講稿》《太虛大師全書》第5冊第209頁。
[4]《人生佛教之目的》《太虛大師全書》第5冊第236頁。
[5]印順《佛在人間》《妙雲集》下編之一第22頁。臺北:正聞出版社1991年4月第15版。
[6]郭朋《印順思想研究》第282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8月版。
[7]《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太虛大師全書》第47冊第第435頁。
[8]《人生的佛教》《太虛大師全書》第5冊第239頁。
[9]《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太虛大師全書》第47冊第435頁。
[10]《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太虛大師全書》第47冊第435頁。
[11]《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太虛大師全書》第47冊第431頁。
[12]《人生的佛教——叁十五年八月在鎮江歡迎大會上講》《太虛大師全書》第5冊第239~240頁。
[13]《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太虛大師全書》第47冊第435頁。
[14] 轉引自幼生《記太虛法師上生四十周年紀念集會》《香港佛教》第355期<1989年12月>。
[15]《我的佛教改進運動略史》《太虛大師全書》第57冊第第68頁。
[16]《人生佛教開題》《太虛大師全書》第5冊第218頁。
[17]《我的佛教改進運動略史》《太虛大師全書》第57冊第77頁。
[18] 以上均見《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太虛大師全書》第47冊第431~456頁。
[19]《人生的佛教》《太虛大師全書》第5冊第239頁。
[20]《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太虛大師全書》第47冊第437頁。
[21]《我的佛教改進運動略史》《太虛大師全書》第57冊第88頁。
[22]《我的佛教改進運動略史》《太虛大師全書》第57冊第87~88頁。
[23]《建設人間淨土論·附錄<創造人間淨土>》《太虛大師全書》第47冊第427頁。
[24]《建設人間淨土論·附錄<創造人間淨土>》《太虛大師全書》第47冊第427頁。
《簡論太虛的人間佛教思想與近代文化啓蒙(王榮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