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20]太虚法师还发表《职业与志业》一文强调说,“一般广泛的佛教徒”不要存学了佛不做事的念头,“要一方面勤于职业,一方面研究佛法。”据说此文造成很大的反响,“当时有过一班职业青年组织了佛教利济会,曾作过热烈的运动。”[21]不仅如此,太虚法师还主张僧人可以适当参加工作。他在《海潮音》上发表《人工与佛学》一文说:“僧众对于资生事业,在不违背佛法原则上,都可以工作,不妨仿效半工半读的性质,并引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劳作精神,证明我们要以自己的劳力取得工资,把剩余的时间来研究实行高深的佛学。”[22]可见,太虚法师的人间佛教主张是试图将出世的传统佛教改造为积极入世的佛教,成为促使社会进步的一种助力。从事文化启蒙运动的进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关注现实生活,参与现实生活。应该说,太虚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中所表现的积极进取精神与的近代新文化启蒙所表现的积极进取精神是一致的!
“人间净土”是人间佛教思想中一种理想而美好的社会(或世界)蓝图。太虚法师批评那些为了逃避现实而修净土者。他指出:“近之修净土行者,多以此土非净,必须脱离此恶浊之世,而另求往生一良好之净土。然此为一部份人小乘自了之修行方法,非大乘的净土行。”[23]他说,这与有些人认为中国的环境不好而“艳羡美国之丰乐”要求脱离中国国籍欲加入美国籍没有什么两样。太虚法师认为,造成这种想法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人意志薄弱,也可能与他们不明了佛教净土的所以然之理有关。然而,一切事物无不从众缘时时变化的,而推原事物的变化,其出发点都在人们“各有情之心的力量”。既然“人人皆有此心力,即人人皆已有创造净土本能,人人能发造成此土为净土之胜愿,努力去作,即由此人间可造成为净土,固无须离开此龌龊之社会而另求一清净之社会也。质言之,今此人间虽非良好庄严,然可凭各人一片清净之心,去修集许多净善的因缘,逐步进行,久之久之,此浊恶之人间便可一变而为庄严之净土;不必于人间之外另求净土,故名为人间净土。”[24]应该说,太虚法师这一“人间净土”社会思想的提出才真正使佛教贴近现实生活,贴近现实社会。佛教才真正有可能走出鬼教、神教迷雾的笼罩。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将佛教的终极关怀从彼岸搬回此岸的理论问题,使佛教在理论上实现了由传统向(近)现代的创造性转换,而这一转换与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走向是一致的。
总而言之,太虚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既是近代文化启蒙思潮的产物,又是近代文化启蒙的构成部分,是文化启蒙在佛教领域的延伸与拓展表征,同时也是对传统佛教向(近)现代佛教的创造性转换所作的思考。尽管由于当时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太虚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未能得到充分的实践,但他为中国佛教变革确立了正确的走向,后人正是沿着太虚法师的人间佛教路线进行新佛教的建设,而太虚法师为建设“人间佛教”特别是“人间净土”所作的各种思考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原刊《闽南佛学》第1辑)
--------------------------------------------------------------------------------
[1] 本文的“近代”概念的内含是指1840—1949年。
[2]《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太虚大师全书》第57册第77页。台北:太虚大师全书影印委员会1970年11月再版。
[3]《人生佛学的说明——十七年夏在上海俭德储蓄会讲稿》《太虚大师全书》第5册第209页。
[4]《人生佛教之目的》《太虚大师全书》第5册第236页。
[5]印顺《佛在人間》《妙云集》下编之一第22页。台北:正闻出版社1991年4月第15版。
[6]郭朋《印顺思想研究》第28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8月版。
[7]《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太虚大师全书》第47册第第435页。
[8]《人生的佛教》《太虚大师全书》第5册第239页。
[9]《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太虚大师全书》第47册第435页。
[10]《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太虚大师全书》第47册第435页。
[11]《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太虚大师全书》第47册第431页。
[12]《人生的佛教——三十五年八月在镇江欢迎大会上讲》《太虚大师全书》第5册第239~240页。
[13]《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太虚大师全书》第47册第435页。
[14] 转引自幼生《记太虚法师上生四十周年纪念集会》《香港佛教》第355期<1989年12月>。
[15]《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太虚大师全书》第57册第第68页。
[16]《人生佛教开题》《太虚大师全书》第5册第218页。
[17]《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太虚大师全书》第57册第77页。
[18] 以上均见《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太虚大师全书》第47册第431~456页。
[19]《人生的佛教》《太虚大师全书》第5册第239页。
[20]《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太虚大师全书》第47册第437页。
[21]《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太虚大师全书》第57册第88页。
[22]《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太虚大师全书》第57册第87~88页。
[23]《建设人间净土论·附录<创造人间净土>》《太虚大师全书》第47册第427页。
[24]《建设人间净土论·附录<创造人间净土>》《太虚大师全书》第47册第427页。
《简论太虚的人间佛教思想与近代文化启蒙(王荣国)》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