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個,對不對?就像經常所講的一樣,當你有問題的時候,你就希望你的「上師」有許許多多的神通來解決他們。總是期望,當「上師」把手放在你頭上的時候,你的問題就去掉一半。
但若是你今晚爲「上師」舉行一個宴會,你就會希望這個「上師」和凡夫一樣,從大門走進來而不是由窗戶飛進來。所以如果我們以情緒上的觀點來觀察或看待一個「上師」,那「上師」和「弟子」間的關系是無法維系下去的。
就一般來說,「上師」是要破除你的『自我』。但在現代如果真有一個「上師」要幹這種事的話,他肯定會搞到衣食無繼的。在現代反而是那種把你的『自我』喂得肥肥胖胖的那種「上師」,是我們認爲最好或最成功的「上師」。
如果你回頭看一下我們的「傳承上師」,像帝諾巴,那洛巴,他們之間,老師從未給弟子一些所謂的特權或特許的東西。在座的大多數是竹巴噶舉的修行者,如果今晚,那諾巴若真要從門口走進來的話,我甚至懷疑,各位是否會允許他走進來。這老兄看起來不怎麼莊嚴,吃活魚過日子。衣服破爛看起來怪怪。你若請他去吃午飯,他也許坐在桌子上也不一定。總而言之,他不會是你想要的那種「上師」。
然後我們說「本尊」;「上師」的「傳承」。「上師的傳承」非常重要,就像一座樓梯,你一直往上爬。爬到最上面,碰到的是你自己。若這條樓梯斷掉的話,你就沒辦法爬上去了。
金剛乘的專有名詞
(一)「本尊」、「空行」、「灌頂」、「修儀軌」的真正意義
然後「本尊」,這也是最重要的,如果說你的「上師」修得很好,那當然你可能就不需要修「本尊」了。但是「本尊」主要是清除我們一切的概念。
然後「空行」,我們說到「空行母」的時候,並不只是講女性的這些好的特質,我們講的是我們的能量和行爲。
然後「灌頂」也很重要,在「灌頂」之中,我們可以說是直接的把我們自己介紹給「空性」,或我們的「自性」。用的方式是這一切的「灌頂」所依物。用「手印」、「持咒」等這些方式,直接的把我們自己介紹給「空性」。
受「灌」之後,「修儀軌」也是很重要的。「修儀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我們能夠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時中,保持住「淨觀」。若我們認爲「修儀軌」只是爲了得到一些特殊的「力量」或「神通」的辦法,那是我們以一個非常有限的方式來看待這個「儀軌」。「修儀軌」是使我們保持或安住在「淨觀」之中。
(二)「法會」、「荟供」、「開光」的真正意義
然後是修的法,修「法會」。再一次我強調,你不應該把這些「法會」當作驅除你暫時性頭疼,或其他問題的一個方法。「法會」是一次一次的增加你的「淨觀」。舉例說:像「荟供」。「荟供」不只是「我們肚子餓了要吃東西」。而是說用以供養我們內在的「本尊」。然後「火供」,「火供」是我們用以供養外在的現象,而這些外在的現象,是我們用以觀想成「本尊」的。這一切都是要使你認知「平等」。
「開光」也是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密宗」的「咒語」、「手印」、「叁摩地」(定),可以把任何一個東西轉他成另外一個東西。這朵小小的花,在刹那間可以轉他成上樂金剛或時輪金剛的壇城。「加持」這些米、「加持」這些花,或者說,對這些米或這些花朵「開光」,讓它們轉化成「本尊的壇城」。是我們另外一個增加「淨觀」的方法。
(叁)「金剛乘」四種事業中的兩種:息與增
然後;密宗所謂的四種事業。「息災」,用以消除我們的惡業或過失。「增益」,這並不是爲了我們自私的目的去企圖得到甚麼。如果是爲了自私的目的,那我們在「沒有偏頗」的這場戰爭上,又輸了一陣。所以「增益」實際上是使我們增加在「淨觀」上的財富。利用修法或法會來增加我們的淨觀。
但是這樣子的作,這個「自我」仍然非常作怪,非常幹擾我們的話,這時「密宗」的人就修一些「忿怒」的法,例如「降伏」的法,「調伏」的法,「捆綁」的法。這一類的。
(四)口訣
問:爲甚麼有些「金剛乘」的上師說「口訣」是秘密,不能公開?
答:因爲這些「口訣」也許會被別人誤用。也許別人會把它浪費掉,同時一些「口訣」也是非常的危險。因爲很多時候,「金剛乘」的學生把「金剛乘」當作是一種可以放縱他們情緒的許可。當然這也可能是這些上師們對這些「口訣」不太清楚。所以當你問他的時候,他會說「喔!這是秘密,不能講」。但這也可能是他的慈悲。同時也可能是他的慈悲與方便。
(五)「上師」的辨別
問:我們應該怎樣去辨別「上師」?
答:你問要怎樣去辨別!這很困難,這幾乎就像問我,你應該怎樣去選擇戀人。這種時候你就必需要靠你的「直覺」。或你的「業」(行爲),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業」是讓邏輯的推理去發生一段時間的作用。不要讓某種突發的情緒沖動即刻占有你。因爲身爲一個人類,我們很容易被這種突發的情緒沖動所驅使。或讓我們感覺到應該怎麼樣。如果我們立刻讓自己跟
所謂的「直覺」跑,那就好像你跟很多不同的人約會一樣,到後來你發現你一個人也沒抓到。不但沒抓到,可能還有很多妒忌的狀況,很多困惑的情形會發生。
(六)「咒語」與「神通」
問: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咒語」?
答:對待它們最好的方法就是念誦它。嗯!我們除了念它之外還能作甚麼?還可以把它當作一個非常寶貴的東西,保存。
問:很多人認爲念誦「咒語」可以得到「神通」,是或不是?
答:關于這一點,我認爲身爲一個佛教徒,或已經作了這一陣佛教徒了。現在我們應該搞清楚,佛教徒所說的「力量」或「神通」到底是甚麼?佛弟子們所真正應該得到的「神通」或「力量」,是那一種「神通」或「力量」呢?在天上飛行?能知道別人心裏想甚麼?預知股市漲跌?或變得富裕?不是的!這些!就是這些!使我們系縛於「輪回」。這些絕對不是佛弟子所應該追尋的力量。有一個近代的西藏學者,名叫根頓秋培。他說「佛真正的神通是佛真正的,看到了、見到了並且就安住在實相當中」。我覺得;根頓秋培是以一種非常具有評斷性的語言來贊美佛。因爲,你要知道;真正看到事情的「實相」,是這麼的有力,在一瞬間旋轉了九十六億個銀河。你仔細看一下,在我們平常的日子裏也這樣。我們先不要講佛教。講我們的日常生活。舉例來說,你是一個非常有權力的政治家。或者你是一個有十億家財的商人。或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但是,你竟然不知道你床底下有顆滴答滴答的定時炸彈,那你就甚麼都不算了。對不對?因爲隨時你都會被炸成一片片的。而你茫茫然是吧!反過來說!任何一個最卑微的人,如果確實的聽到那滴答聲,像聽到自己的心跳這麼確實的話,那他絕對能逃開,能活得下去,對吧!至於說到算命或蔔卦吧!我不知道爲甚麼大家要找西藏喇嘛,我每次來都找臺灣的相士蔔卦,算命,結果比我自己蔔的還要准(全場爆笑)。所以我們真正應該覺得自豪的是「我們能夠看到萬物究竟的實相」。這是這樣。
問:我們是否可以透過「持咒」來看到「實相」?
答:當然!「持咒」當然也可以看到「實相」。但這要看你如何的去持它,以及是誰教你,這一類的。
(七)小乘、大乘、金剛乘(密乘)
問:情欲是否是一個很大的障礙,使我們見不到「實相」?如果是的話,「金剛乘」有甚麼辦法?
答:它的確是一個很大的障礙,使我們見不到「實相」。但,「金剛乘」有一個辦法;就是去修「小乘」。你要知道,小乘是「金剛乘」的一部分。這點!各位要非常非常清楚的知道,它們絕非如此。絕非一個是馬鈴薯,一個是橘子,一個是蘋果。不是這樣子的。我覺得「金剛乘」最基礎的教授,就是「小乘」。因爲你問這個問題,所以我想知道你是否可以接受我的請求去作一件事。你是否可以去做一件T恤。然後上面印上中文「請不要忘記小乘」。你去做兩件,一件送給我。(全場爆笑)
問:「持咒」是否在「修定」?
答:「持咒」可以是「修定」的一個辦法,但「持咒」也可以是一種最持續的幹擾。
問:請問甯波車,「金剛乘」和印度教相通和相異的地方?
答:關于這個問題,阿底峽尊者曾經說過。這世界上能談這個問題的人至多只有兩人,一個是阿底峽尊者本人,一個是彌勒巴,就是瑪爾巴的上師。
問:何以說「持咒」是最久的打擾?
答:這個問題的答案,我認爲你是知道的!我的意思是;很多人「持咒」,像是鹦鹉學舌,騷擾四鄰而已。
問:既然甯波車說「密宗」的這些象徵性的東西,都是與「空性」、「佛性」有關,那我要如何把它們和「空性」、「佛性」連在一起呢?
答:要了解這些,需要適當的環境、教材、和適當的老師。解決一個問題,老師可以教給你各式各樣不同的方法。但是!同樣的!你如何去吸收如何去運用這些方法,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對於這一點,我建議大家除了努力在學理上作了解之外,多去聽教授,多提問題也是很重要的。
問:如何能了解一切外相都是「本尊」?一切聲音都是「咒音」?
答:你了解的方法,就是要確知,它們就是那個樣子。請不要忘記「果地的修行」。譬如說;你怎麼知道我的翻譯是「吉米」?就算我告訴你:他是「吉米」。那你怎麼把「吉米」和他連在一起呢?爲甚麼你不懷疑這一點?爲甚麼你不問我「他何以是吉米」呢?主要原因是;你接受「他就是」。
問:何以我們不能接受外相就是「本尊」?
答:我們現在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爲我們以前這些負面的影響,習慣太過深入。我們的習慣不但不能接受這一切的外相都是「本尊」。我們甚至不能接受別的衆生或別的人和我們是平等的。這就是爲甚麼有很多人願意花上一兩萬元去喝一點點東西,或花很多的錢去卡拉OK荒腔走板的唱一段。比較於像柬埔寨這地方,平均每人每年收入四十叁美元而已。雖然有這麼大的差異,可是我們對於自己這樣富饒的生活,卻不能由衷的欣賞它!感謝它。
問:如果以「小乘」的身體,「大乘」的心來修持,甯波車可以接受嗎?
答:如果容我略作調整,「小乘爲身,大乘爲語,密乘爲意」,這樣我就可以接受了。這個好問題,最好再穿上印度教的衣服!好吧!
(八)轉化與適應
問:以前的社會很單純,現代的社會很複雜。我們要怎樣把「心」變得像以前這樣單純?
答:我不想把「心」變得單純,我們爲甚麼回去過石器時代的生活。在現代這種情況,我們能作的已經不多了。我的意思是;若我們設計一個像公司這樣外在的東西,而想去達到這個目的,是不可能的。寂天菩薩曾說:你如果要把整個大地用皮革鋪起來,使它柔軟是不可能。你沒有這麼多的皮革。所以!用它作一雙鞋子穿在你腳上。因此在這種情況,只要改變你的「心」。改變你的「心」之後,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完美的世界。我再一次重複,把這放在日常生活裏來看。譬如說,你們家一直有很多困擾,你不要嘗試去改變家人。你改變你自己,改變之後,別的事就都好辦了。
問:甯波車說;「輪回」就是痛苦,痛苦就是沒有安全感,我們要如何得到安全感?
答:得到安全感的方法,就是你不要想去得到安全感。因爲根本沒有一種叫作安全感的東西。
問:「執」是修行上很大的障礙,要怎樣去除對人、事、物的執?
答:這是一個大問題,有很多解決的方法,但是!這個問題要去請問你自己的上師。
(九)「壇城」與「菩薩戒」
問:請甯波車解釋一下「壇城」的意思。
答:「壇城」的意思就是「中間」,早期的翻譯,有人翻作「中圍」。「壇城」實際的意思就是「中觀」。或者我們說是「中道」,也就是不落在那四種偏頗的任何一種。在繪製壇城的時候,雖然也畫了角墮落邊等。但事實上在「觀想」時,不應該「觀想」它有邊。
問:當生命受到威脅時,如何保持「淨觀」?
答:這個問題是,當你覺得生命受到威脅時,那就代表你已經失去「淨觀」了。
問:甚麼是「菩薩戒」?
答:那就是你發誓使一切衆生得到解脫,這也是最大的「戒」了。
(十)「修持」上應有的一些正確觀念
問:「上師」是否是弟子唯一修「淨觀」的對象?
答:絕對不是的,我們修「淨觀」的對象,不僅是對一切的衆生,而且是對一切的東西都修「淨觀」,但對我們而言,「上師」比一個紙巾盒更易於修「淨觀」罷了。因爲以我們一個人類的心靈而言,我們絕對不會認爲一個紙巾盒子可以使我們得到「成就」(成佛)。我們的心靈認爲「上師」可以使我們得到成就。
問:甯波車你經常作「開示」,很少給「灌頂」的原因是甚麼?
答:並不是我隨便說說,許多甯波車以及他們給的「灌頂」,都是珍貴難得的。真的,許多傳「灌頂」的「上師」是真正的珍貴難得。我很少給「灌頂」,修法會,或替人占蔔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我要讓大家知道,「金剛乘」不只是這些。學理上的了解也是「密乘」裏極重要的部分。我希望別人了解這一點。不過這也很難。因爲對學理有興趣的人不多。另一方面,我覺得,安排「法會」的人偏重於安排儀式性的「法會」,以便吸引會衆,也是一個原因。
問:我們是否能擺脫藏傳佛教外在的形式,而直接得到它的精要?
答:當然是有辦法。但首先你要好好的多學一些。大家要知道,「金剛乘」有很多外相的內在意義,是我們必需要學習的。
問:如果受「灌頂」,回來沒有「修」,怎麼辦?
答:嚴格的來說,這不可以。因爲「灌頂」的時候,「灌頂」上師通常都會跟你講,你要記得怎樣怎樣。而你也承諾,我們記得這樣這樣。一般來說;若你沒有「修」,就是破了這個誓言。但是另外一點就是說,你修一個「儀軌」,可以替代別的「儀軌」。
問:如何和「傳承上師」有最大的相應?
答:修「上師相應法」是最好的辦法。
問:如何「從出離中出離」?
答:就是你要安住在沒有偏頗或沒有喜好或厭惡的狀況。
問:該要怎樣去作或怎樣修行,才能離開一切的痛苦,或抛下沈重的負擔?
答: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它,以一顆坦然而不偏頗的心,去接受它。
問:如何對「上師」有正確的概念,而不盲目的崇拜?
答:要作到這樣,你最正確的方法,就是你要以「上師」爲「道」。例如今天「法會」完了,你坐計程車回家,那司機帶你東繞西繞的,你就觀想他是你的「上師」,這樣也正好可以試一下你的「執著」是多少,或是你的忍耐有多大,但是要小心,這樣可以不太經濟就是了。
(以上是宗薩蔣揚欽哲甯波車,在一九九四年講於臺北竹巴噶舉中心。臺灣悉達多本願佛學會提供稿件,謹此致謝!)
《金剛乘的外相與內在意義》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