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遏絕。顯其智勝。不爲他人之所仰遏絕。顯其勝相。名無遏絕。此則是前住最勝道。下明身勝。以一餐力能住壽等。約化顯實。隨化示受一餐之力能住多劫身無衰損。明佛體常。亦得名爲約實顯化。以實常故。隨化現受一餐之力。能住多劫身無衰損。文中初言以一餐之力能住壽命億百千劫。彰命常也。諸根悅等。明身常也。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就上所現諸根悅豫。明其常德。姿色不變。就上所現姿色清淨。明其常命。光顔無異。就上所現光顔魏魏。明其常定。
上來就果明佛身慧二種俱勝。下次舉因顯成前果。
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疏] 所以者何。征問發起。所以如來得此勝慧常身者何。下對釋之。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明其所修成滿故勝。定止。慧觀。此二行主。以是偏舉。余皆從之。故隱不論。定慧究竟。故名爲究。通暢自在。故名爲暢。寬廣無邊。稱曰無極。此則是其心自在行。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明其所學自在故勝。此則是其法自在行。善入一切界之門。法門之力無所不現。名爲自在。
上來至此廣舉佛德。述前所歎。
阿難谛聽。今爲汝說。
[疏] 敕聽許說。說己所念。謂念西方無量壽佛。谛聽。敕也。爲汝。許也。此第五竟。
對曰。唯然。願樂欲聞。
[疏] 第六阿難奉教聽受。文顯可知。
上來序竟。
就正宗中。文別有叁。一明所行。二阿難白佛法藏比丘爲己成佛而取滅下。明其所成。叁告阿難其有衆生生彼國者住正定下。明其所攝。此叁皆就彌陀佛說。言所行者。彰彼如來本昔所修無量行願。言所成者。彰彼如來現今所得身士之果。言所攝者。彰彼如來現今攝取十方國土無量衆生同往彼國教化利益。此叁即是經之大宗。
就所行中。初列多佛。明起行緣。時有國王聞佛說下。彰彼法藏依之起行。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綻光如來。興出于世。教化度脫無量衆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次有如來。名曰光遠。次名月光。次名旃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須彌天冠。次名須彌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離垢。次名無著。次名龍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頂。次名不動地。次名琉璃妙華。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種。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脫華。次名莊嚴光明。次名海覺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離塵垢。次名舍厭意。次名寶炎。次名妙頂。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無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華。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華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癡冥。次名度蓋行。次名淨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鸾音。次名師子音。次名龍音。次名處世。如此諸佛。皆悉已過。爾時。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疏] 前中合舉五十四佛。初五十叁。一處並舉。末後一佛。法藏親承。一處別舉。就前五十叁佛之中。乃往過去不思劫等。彰其時今。定光出等。次第並列。如此諸佛皆悉已過。結前生後。下次列其自在王佛。名世自在。是其別名。如來應等。是其通號。佛德無量。依德施名。名亦無限。經隨一數。略列十種。十中前五。是佛自德。後五利他。就前五中。初二一對。前一道圓。後一滅極。後叁一對。初二因圓。後一果極。就初對中。言如來者。彰其道圓。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言應供者。顯其滅極。證滅相應。故名爲應。又證滅故。合應供養。故雲應供。就後對中。初二因圓。于中初言等正覺者。其彰解圓。余經中亦名正遍知也。正者是理。于理窮照。故名遍知。今言等者。是彼遍也。稱理名等。正者還是余經正也。言其覺者。是彼知也。明行足者。明其行圓。明是證行。證法顯了。故名爲明。分別有叁。如涅槃說。一菩薩明。所謂般若波羅蜜矣。二諸佛明。所謂佛眼。叁無明明。謂十一空。彼非智解。故曰無明。能生智明。故複名明。前二能證。後一所證。又龍樹說。佛具宿命。天眼。漏盡。故曰叁明。行是教行。如地持說。止觀名行。又龍樹說。戒定慧等。名之爲行。此二圓具。故名爲足。言善逝者。明其果極。善名爲好。逝稱爲去。如來好去。故曰善逝。佛德滿足。更何處去。而言好去。雖無去處。非不能去。如劫盡火。雖無所燒。非不能燒。故得雲去。就後五中。前四是別。後一是總。前四別中。世間解者。是化他智。善解世間。名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及天人師。此之兩號。是他化能。彼無上士調禦丈夫。能調物心。自調調他。調禦中極。故曰無上。士者。是其人之別稱。此無上士能善方便調伏衆生。名調禦丈夫。天人師者。能授與法。能以正法近訓天人。名天人師。六道俱化。天人益多。以是偏舉。佛者。是其化他之德。此翻名覺。自覺覺他。覺行窮滿。故名爲佛。言世尊者。此號是總。佛備衆德。爲世欽重。故號世尊。
上來明佛之起行緣。
下明法藏依之起行。于中初明世間之行。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下。明出世行。地前所行。名爲世間。地上出世。
世間行中。次第有叁。一聞法發心。二出家修道。叁詣佛所禮贊發願心。
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
[疏] 初中。時有國王。舉起行人。聞佛說法心懷悅豫。聞法心喜。尋發道意。正明發心。菩提心義。廣如別章。此應具論。
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
[疏] 第二段中。棄國捐王。明其所舍。行作沙門。彰其所爲。此翻名息。息諸惡故。號曰法藏。列其名諱。高才勇等。辨其性行。才謂才巧。才德過人。故曰高才。志強名勇。心明稱哲。此德孤出。名世超異。
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合掌。以頌贊曰。
[疏] 第叁段中。初詣佛所。次到已敬。稽首。敬也。屈尊接卑。故用表敬。右繞愛也。旋繞不舍。故用表愛。長跪已下。贊歎發願。長跪合掌。興贊方便。以偈頌曰。經家總舉。何故言偈頌。言義妙美。諸贊歎者。多用偈頌。又偈巧約。少字之中。能攝多義。法藏比丘。欲以約言廣收佛德。故以偈頌。
下出偈辭。初有七偈。贊歎佛德明其所求。後十叁偈。發願求佛。明其能求。
光顔巍巍 威神無極 如是炎明 無與等者
日月摩尼 珠光焰耀 皆悉隱蔽 猶如聚墨
如來容顔 超世無倫 正覺大音 響流十方
戒聞精進 叁昧智慧 威德無侶 殊勝希有
深谛善念 諸佛法海 窮深盡奧 究其涯底
無明欲怒 世尊永無 人雄師子 神德無量
功勳廣大 智慧深妙 光明威相 震動大千
[疏] 前七偈中。初五偈半。正歎佛德。後一偈半。結歎佛德。前正歎中。初兩偈半。歎佛身業。次有半偈。歎佛口業。後兩偈半。歎佛意業。就歎身業中。言光魏魏。歎佛光勝。以爲一門。言顔魏魏。歎佛身勝。複爲一門。魏魏之言。已如上釋。複有七句。顯光魏魏。威神無極。光發所依。由佛威德神力無極。故能放光。如是炎明。正舉光體。無與等者。對人顯勝。余人身光無與齊等。日月摩尼至若聚墨。對事顯勝。此等諸光。若對佛光。皆悉隱弊。猶如聚墨在珂貝邊。下有兩句。顯顔魏魏。如來容顔超世無倫。故顔魏魏。倫謂匹矣。次歎口業。正覺大音響流十方。下歎意業。于中初有兩偈之文。歎佛行德。後之半偈。歎佛斷德。行是菩提。斷是涅槃。前中初偈。歎佛德勝後之一偈。歎佛德深。勝是教行。深是證行。前歎勝中。戒聞精進叁昧智慧。舉其德體。威光無侶殊勝希有。就德顯勝。威德無侶。他不能齊。殊勝希有。佛德過彼。後歎深中。深谛善念諸佛法海。趣證方便。谛謂審谛。深思谛觀。念佛法海。故能得證。如來藏性。是佛法海。窮深盡奧究其涯底。證行成就。此歎行德。下歎斷德。無明是癡。欲者是貪。怒者是嗔。佛斷永無。故斷勝參。上來別歎叁業功德。自下結歎。人雄師子神德無量。總以結歎。功勳廣等。隨別結歎。功勳廣大。結歎前口。正覺大音響流十方。故佛化他功德廣大。智慧深妙。結歎前意。前有多德。偏結其慧。以行主故。深結前深。妙結前勝。光明威等。結歎前身。上來歎竟。
自下發願求前所歎。于中初有十偈之文。正起願心。後之叁偈。請佛證知。前十偈中。初之五偈。求佛法身。後之五偈。求佛淨土。
願我作佛 齊聖法王 過度生死 靡不解脫
布施調意 戒忍精進 如是叁昧 智慧無上
吾誓得佛 普行此願 一切恐懼 爲作大安
假令有佛 百千億萬 無量大聖 數如恒沙
供養一切 斯等諸佛 不如求道 堅正不卻
[疏] 求法身中。初之一偈。願求佛果。次有兩偈。願求佛因。後之兩偈。校量顯勝。就求果中。願我作佛齊聖法王。求佛自德。過度生死靡不解脫。求利他德。就求因中。初有偈半。求自利行。下有半偈。求利他行。求自利中。初偈舉彼六度之行。布施調意。是其檀度。修施治悭。名爲調意。戒是戒度。忍是忍度。精進進度。叁昧禅度。智慧智度。慧勝名上。下對起願。吾誓得佛。起行所趣。普行此願。求因趣向。下求利他。文顯可知。上求求因。自下兩偈。校量顯勝。堅其願心。假令有佛百千億萬。舉其佛寶。無大聖數如恒沙。舉其僧寶。供養斯等。供前僧寶。斯等諸佛。供前佛寶。不如求下。對願比校。彰其不及。卻猶退也。雖供多聖。不如自己求道不退。故重堅發。經中如此比校大多。不可具說。供養有限。求道之心無齊限故。
譬如恒沙 諸佛世界 複不可計 無數刹土。
光明悉照 遍此諸國 如是精進 威神難量。
令我作佛 國土第一 其衆奇妙 道場超絕。
國如泥洹 而無等雙 我當愍衷 度脫一切。
十方來生 心悅清淨 已至我國 快樂安隱。
[疏] 求淨土中。初叁偈半。自淨求。後一偈半。求土攝他。就自求中。初有兩偈。泛舉多土。次有半偈。明己所求。于諸土中。最爲第一。後之一偈。顯第一相。前泛舉中。如恒沙等。廣舉多土。光明照等。就彼多土明莊嚴相。光遍此國。明佛如來光明莊嚴。如是精進威神難量。明佛如來神通莊嚴。佛于彼土勤現化事。名爲精進。化事衆多。是故名爲威神難量。此泛舉竟。令我作佛國第一者。于前所舉諸國土中。諸相莊嚴最爲第一。現今所成彌陀國是。下有一偈。顯第一相。其衆奇妙。明衆第一。道場超絕。明處第一。國如泥洹而無等雙。明國第一。亦得名爲樂第一也。泥洹涅槃。本是一名。傳之音異。故下文言。彌陀國中。衆生受樂。而次泥洹。上來自求。下有一偈半。求土攝物。我當湣哀度一切者。明己當來成佛道時度脫一切。十方來生心悅淨等。明于當來生我國者齊獲勝益。十方來生。生人多也。心悅清淨。歸心純也。已到我等。獲利勝也。上來十偈。正起願心。
下有叁偈。請佛證知。
幸佛信明 是我真證 發願于彼 力精所欲
十方世尊 智慧無礙 常令此尊 知我心行
假使身止 諸苦毒中 我行精進 忍終不悔
[疏] 于此文中。初有半偈。請世自在佛爲己作證。次有半偈。更興願心。次有一偈。請十方佛爲己作證。下有一偈重起願心。初半偈中。幸猶願也。願佛信我所求不虛。明我當來定必得果。是故請言幸佛信明。佛證不虛。是故言是我真證。其次半偈更興願中。發願于彼所求之事。力勵精勤修習所欲。法身淨土。各願于彼力精所欲。其次一偈。請十方佛作證可知。末後一偈重起願中。結誓自要。故雲假令身止諸苦忍終不悔。
上來明其世間之行。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二終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二》全文閱讀結束。